|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简体/繁体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适老版 | 访客申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预算 / 区级预算
信息索引号 115003820093257252/2022-00479 主题分类: 财政
发布机构 合川区政府办公室 体裁分类: 财政预算、决算
有效性: 发布日期: 2022-01-27
标题: 关于重庆市合川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重庆市合川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12日在重庆市合川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重庆市合川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合川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的《关于重庆市合川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及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的调整预算,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如下:

(一)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1232116万元,为预算的99.1%,增长17.5%;加上级补助收入40970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66500万元、上年结余21562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330万元,财政收入总计2043209万元。

全区财政支出完成1507310万元,为预算的91.4%,下降15.9%;加上解支出95026万元、地方债券(置换)支出241500万元、安排稳定调节基金支出57448万元、年终结余141925万元,财政支出总计2043209万元。

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3287万元,为预算的99.4%,增长57.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2658万元,为预算的93.2%,下降6.4%

税收分行业看:

—工业入库全辖税收209570万元,增长6.6%,增收12944万元;合川级税收完成94940万元,增长3.8%,增收3471万元。

—建筑业入库全辖税收51953万元,增长10.3%,增收4866万元;合川级税收完成20897万元,增长9.1%,增收1744万元。

—房地产业入库全辖税收92059万元,下降19.8%,减收22663万元;合川级税收完成57055万元,下降28.7%,减收23002万元。

—商贸服务业入库全辖税收118712万元,下降5.3%,减收6575万元;合川级税收完成69766万元,增长2.3%,增收1566万元。

税收分税种看:

—增值税73284万元,为预算的97%,增长5.7%。主要原因:工业增值税、建筑业增值税的增长,以及代扣国际税收、稽查查补的拉动,有效弥补了房地产增值税的持续下降,总量上实现增长。

—企业所得税41546万元,为预算的91.8%,下降3.7%。主要原因:一是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分别下降12.6%10.3%38.7%;二是受一次性汇算清缴2019年度所得税基数影响,下降20.9%

—个人所得税6413万元,为预算的102%,增长47.1%。主要原因:工资薪金所得、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分别增长62.7%164.4%11.1%

—资源税11150万元,为预算的99.1%,增长31.2%。主要原因:资源开采量增加以及加强资源税征管带动增长。

—城市维护建设税17443万元,为预算的101.4%,增长3.8%。主要原因:该税种为附加税,受主体税种增加拉动而增长。

—房产税14177万元,为预算的93.8%,增长26.2%。主要原因:2020年支持复工复产减免税影响,导致基数较低。

—印花税4149万元,为预算的85.3%,增长11.3%。主要原因:一是工业购销、建筑购销增加;二是新来合金融机构将合川作为网络贷款结算点,金融交易量增加。

—城镇土地使用税32006万元,为预算的99.4%,增长12.3%。主要原因:2020年实施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影响,导致基数较低。

—土地增值税10797万元,为预算的64.9%,下降60.6%。主要原因:一是2020年一次性因素、政策调整以及房地产下滑多重影响;二是土地增值税申报期由按月申报调整为按季申报。

—耕地占用税6832万元,为预算的112.8%,下降16.6%。主要原因:土地征用较上年度减少。

—契税23752万元,为预算的82.7%,下降35.7%。主要原因:房屋销售及土地出让均大幅下降。

—环保税565万元,为预算的78.3%,下降13.1%。主要原因: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非税收入完成420629万元,为预算的103.3%,增长159.4%。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出让减少导致计提减少;二是强化监管,土地复垦费增收;三是公安打击网络犯罪力度加强;四是积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资源,通过停车位、广告位及公共租赁住房租赁收入等经营权转让实现收入297076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3287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9202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00100万元、调入资金97070万元、上年结余737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33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373182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93985万元,为预算的92.2%,下降6.9%;加上解支出67026万元、地方债券(置换)支出170100万元、安排稳定调节基金支出57448万元、年终结余846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1373182万元。

2.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48559万元,为预算的98.7%,下降9.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08712万元,下降8.4%;加上级补助收入1704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66400万元、上年结余1403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746037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08826万元,为预算的90.9%,下降29.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387862万元,下降13.4%;加上解支出28000万元、地方债券(置换)支出71400万元、调出资金87070万元、年终结余5074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746037万元。

3.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0270万元,为预算的101.4%,增长1.4%;加上级补助632万元、上年结余15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21060万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4499万元,为预算的40.7%,下降35%;加调出资金10000万元、年终结余656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21060万元。

(二)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区本级财政收入完成1223791万元,为预算的98.9%,增长17.5%;加上级补助收入40970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6650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5049万元、上年结余21562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330万元,区本级财政收入总计2049933

万元。

区本级财政支出完成1413954万元,为预算的91.6%,下降15.4%;加补助下级支出112104万元、上解支出95026万元、地方债券(置换)支出241500万元、安排稳定调节基金支出57448万元、年终结余129901万元,区本级财政支出总计2049933万元。

1.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①收入执行情况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54962万元,为预算的99.1%,增长58.1%,其中:税收收入235546万元,下降7.1%;非税收入419416万元,增长160.8%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39202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0010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5049万元、调入资金97070万元、上年结余737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330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379906万元。

②支出执行情况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04315万元,为预算的92.5%,下降7.1%;加补助下级支出107406万元、上解支出67026万元、地方债券(置换)支出170100万元、安排稳定调节基金支出57448万元、年终结余73611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1379906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5450万元。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0914万元,为预算的97%,下降1.6%。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履职运转以及必要的项目支出。

—国防支出12万元。均为区本级支出,为预算的100%。主要用于:普通高校人防教育补助。

—公共安全支出41871万元。均为区本级支出,为预算的96.1%,增长4.2%。主要用于:公安、司法系统人员及公用经费23876万元;智慧安防社区(小区)、移动检查站建设、派出所迁建及续建等2576万元;辅警等工资及公用经费4719万元;拘押收教场所、看守所、战训基地、车管所等运行1192万元;智能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2832万元;禁毒、扫黑除恶等执法办案、装备购置4872万元;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刑释解教及特殊人群管理等459万元。

—教育支出193873万元。其中,区本级教育支出193871万元,为预算的98.2%,增长0.2%。主要用于:教育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年度绩效考核、乡村教师岗位补贴等122804万元;学前教育发展6455万元;“民转公”学校工资及运转3970万元;新建及续建教育项目14210万元;职业教育10284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6662万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及校舍维修6612万元;基础教育品质提升1000万元;特殊教育发展1107万元;校园安保工资等3920万元;生均公用经费提标507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6153万元。均为区本级支出,为预算的99.8%,增长11%,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力度。主要用于:科技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436万元;智慧城市建设1978万元;科技企业研发、重大新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奖励等补助1722万元;兑现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935万元;科学普及326万元;知识产权保护及发明专利资助527万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7300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15244万元,为预算的87.9%,增长2.4%。主要用于:文旅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5059万元;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488万元;旅游发展900万元;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及美术馆等免费开放补助659万元;市六运会等体育活动641万元;新闻传媒及广播电视1133万元;钓鱼城等景区维护736万元;文物公益项目建设、保护及修缮等5511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8083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126034万元,为预算的96.5%,增长1.2%。主要用于:社会保障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4269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29865万元;离退休健康休养费、福利费、一次性退休补贴23313万元;公共就业和创新11312万元;最低生活保障、困难人群临时救助21248万元;退役军人管理事务、抚恤及安置5871万元;养老及儿童等福利6532万元;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发展3459万元。

—卫生健康支出97396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93846万元,为预算的98%,下降42.6%,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级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方式改由市级列支。主要用于:卫生健康管理事务1714万元;公立医院发展1067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020万元;公共卫生20271万元;计划生育事务13160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医疗19749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助6412万元;医疗救助4636万元;优抚对象医疗补助112万元;医疗保障管理1233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48400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47398万元,为预算的77.9%,增长0.3%。主要用于:环保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1571万元;城市管网及小安溪、南溪河流域等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25632万元;生态环境区块链及智慧环保建设2000万元;乡镇污水处理服务1858万元;生活垃圾相关项目3492万元;小安溪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965万元;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综合治理5000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102428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96562万元,为预算的98.3%,增长40.1%。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用于:城乡建设及城市管理等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8073万元;城区市政道路和桥梁建设维护9461万元;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1000万元;城区慢行步道1000万元;纯阳山历史文化街区改造1000万元;市政道路保洁、绿化及广场公园管护、设施设备管护及垃圾处置等15324万元;拆迁还房小区物业管理2546万元;城市管理838万元;停车位等特许经营权出让34376万元;沙溪片区基础及配套设施工程10312万元;工业园区拆迁安置房采购10000万元;汽车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1485万元;百岁溪流域综合治理1288万元;农村生活垃圾后端收运服务796万元;疾控中心、中医院城北项目迁建等4500万元;民兵综合训练场建设360万元。

—农林水支出117902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100527万元,为预算的79.6%,增长3.2%。主要用于:农业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10798万元;渔业养殖尾水治理、退捕渔民安置等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34637万元;农村公路、乡村人行便道建设16247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025万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等发展16152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1284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创业担保贷款贴息3332万元;防汛1079万元;水库除险加固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466万元。

—交通运输支出37421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36890万元,为预算的87.1%,增长1.6%。主要用于:交通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10150万元;钱双、渝长高速建设15000万元;公路建设及养护3370万元;国省道及农村公路建设7541万元;“五类人群”乘车补贴2000万元;农村客运车辆保险及营运补贴700万元;水上巴士营运补贴150万元。

—产业发展支出24715万元。均为区本级支出,为预算的96.4%,增长87.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支持企业发展。主要用于:供销单位人员及运转经费327万元;智慧园区平台建设385万元;5G和物联网集成创新及数字化工厂建设1230万元;企业品牌推广及节能改造514万元;医药行业高端生产场地建设358万元;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408万元;出口商贸企业信用保险244万元;储备粮补贴1247万元,支持金融业发展410万元;兑现企业优惠政策2670万元;注入国有公司资本金16000万元。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564万元。均为区本级支出,为预算的100%,下降39.9%,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专款减少。主要用于:气象防灾预警383万元;农村乱占耕地及切坡建房摸排644万元;国土调查及土地数据清理567万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485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23183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20801万元,为预算的68.4%,下降63.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专款减少。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住房公积金16867万元;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2660万元;危房及棚户区改造482万元。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455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4133万元,为预算的87.6%,下降63.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专款减少。主要用于:应急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1193万元;消防支队运行及设备购置等1883万元;自然灾害防治及整治778万元;救灾物资储备等450万元。

—政府债券付息及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2779万元。均为区本级支出,为预算的100%,增长0.5%

除上述区本级支出外,另安排区对各镇补助资金107406万元,其中:专项补助34305万元,主要用于:年终目标绩效考核、健康休养费发放,以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综合改革、优抚安置、困难群众救助、换届选举等;财力补助73101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村(社区)干部补助、保障各镇正常运转等刚性支出。

2.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①收入执行情况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48559万元,为预算的98.7%,下降9.7%,加上级补助收入1704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66400万元、上年结余14030万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746037万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08712万元,为预算的97.7%,下降8.4%

②支出执行情况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05140万元,为预算的91%,下降27%,加补助下级支出4698万元、上解支出28000万元、地方债券(置换)支出71400万元、调出资金8707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9729万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746037万元。

—区本级城乡社区支出397085万元,为预算的96.2%,下降9.6%,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收入减少,相应成本支出减少。主要用于:兑现企业优惠政策22772万元;渭沱物流园等基础设施建设32003万元;征地拆迁安置等土地成本支出264204万元;建立债务应急周转金20000万元;消化隐性赤字20228万元;体育中心、重棉四厂等项目支出28546万元;沙马路跨高速公路桥、高阳路人行天桥附属工程、沙溪泵站及管网工程等1849万元;农村旧房整治提升949万元。

—区本级债务付息及发行费用支出30649万元,为预算的100%

—区对各镇财力补助3979万元,专项补助719万元,主要用于:国有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惠政策兑现等。

3.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与全区收支数据相同,主要用于:淘汰落后产能关闭煤矿补偿600万元;向区属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1700万元;支持区属国有企业发展2167万元;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32万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情况。

2021年,全区发行政府债券366500万元,其中:新增债券130000万元,再融资债券236500万元。全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95121万元。

年末,全区政府债务余额167783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734936万元、专项债务942900万元,未突破重庆市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2021年,政府债务转贷收入366500万元(一般债务200100万元、专项债务166400万元),其中:236500万元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130000万元用于新增债券项目建设。

(四)全区财政收支运行特点。

总的来看,全区财政收支运行平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收入财力稳住预期。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防范财政风险确保平稳运行工作专班,建立周报、日报机制,动态分析研判收入形势。加紧落实定期收支调度会议定事项,细化征收税种、收费项目、征缴主体,明确责任单位及征收操作流程。加大“三资”统筹力度,在各执收部门、国有公司通力合作下,通过科学组织和精准调度,收入稳住预期的同时使得全年债务财力达到要求,政府债务率继续保持在绿色区域,综合债务率继续控制在上级要求范围内,并为2022年预留20亿元左右发债空间。

二是实体经济大力支持。坚持“企业是财政之基”的理财理念,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33亿元的基础上,及时拨付各类对市场主体的扶持补助等6.2亿元,兑现税费和土地优惠等政策5.88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市场主体稳定。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金2000万元,运用转贷应急周转、助保贷、担保费补贴等方式,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三是民生重点有力保障。始终扛稳兜牢“三保”底线的政治责任,全年“三保”支出达到61亿元,工资绩效、基层运转、民生需求有力保障,教育、农林水、科技、社保、环保、文化等涉及上级考核的各项支出全面实现正增长。根据镇街收入实际,下沉财力1.4亿元,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四是紧日子要求有效落实。制定《财政紧平衡状态下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实施细则》《区级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办法》等10余个管理制度。对区级、上级安排的所有项目支出实施公开评审常态化和绩效管理全程化。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常态开展财务专项核查和检查。下发《关于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做好2021年年终关账有关事宜的通知》,压减非刚性支出1.5亿元。

五是风控发展统筹兼顾。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和支持国企融资机制(专班),加强债务管控风险分析研判。完善投融资、新增债券全流程管理系列制度。建立2亿元偿债周转金,预算安排刚性化解政府债务0.5亿元,安排国企化债资金8.7亿元。抓住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机遇,结合债务管控规定谋划争取新增债券13亿元(专项债10亿元、一般债3亿元),有力支持产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兑现三个园区财力6.68亿元,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支撑能力。压减支出收回资金统筹平衡后消化历年隐性赤字20228万元,展现党委政府克服一切困难、化解财政风险的政治担当和扎实成效。

(五)有关事项说明。

1.中央直达资金使用情况

2021年,全区争取各类直达资金102603万元,主要用于:困难群众救助、优抚对象补助、农田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2.年终结转结余情况

2021年,全区年终结转结余141925万元,比上年增加120363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按上级要求,从2021年起,年终决算调整为收付实现制列报支出,原单位结转全部调整为财政结转体现。

——按资金性质划分:一般公共预算8462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5074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6561万元。

——按级次划分:区本级129901万元,镇级12024万元。

3.上级补助收入安排使用情况

2021年,上级下达我区各类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09701万元,比上年减少199625万元,下降32.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列支方式发生改变,减少57385万元;疫情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抗洪救灾资金减少75700万元;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后减少39256万元;其他基建投资减少3967万元等。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02063万元,比上年减少11900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107638万元,比上年减少8062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财力性转移支付,按规定纳入全区财力统筹,专项转移支付按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予以实施。

4.上解支出情况

2021年,我区上解支出95026万元,比上年增加18543万元。主要是: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补贴上解3137万元;增加铁路征地拆迁补差专项资金上解9665万元;减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财政补助上解3407万元。

5.补助下级支出情况

2021年,补助各镇(不含街道办事处)支出112104万元,比上年减少12469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77079万元(比上年减少15514万元),专项转移支付35025万元。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给各镇的财力性转移支付比2020年减少20949万元。

6.预备费安排使用情况

2021年,区本级预备费预算10000万元,实际支出6669万元。主要用于:小安溪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965万元、市级重点电子智能终端配套企业招工补贴650万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500万元、垃圾处置380万元、违法建筑整治340万元、民兵综合训练场图斑整改332万元、区疾控中心整体迁建安置补偿273万元、东津沱滨江公园管护253万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组织工作补助235万元、市级大规模核酸检测物资轮转180万元、防疫物资合同储备161万元、“一河(库)一策”实施方案编制192万元、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187万元、畜牧系统解聘人员信访174万元、区级疑难信访115万元、第三届西洽会125万元、纪检监察外网建设100万元。

二、2021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等带来的严峻收支形势和多重压力,全区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市委五届十次、十一次全会和区委十四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扣区十七届人大第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及 “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全区财政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稳定恢复和民生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第一,财政统筹力度增强。面对税收、非税、土地、配套费等收入下滑态势,把组织收入作为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在持续发挥财源信息平台作用狠抓收入征管的基础上,成立防范财政风险确保平稳运行工作专班,建立周报、日报机制,动态分析研判收入形势。加紧落实定期收支调度会议定事项,细化征收税种、收费项目、征缴主体,明确责任单位及征收操作流程。加大“三资”统筹力度,推进停车位、广告位特许经营权出让,公共租赁住房租赁收益权转让,力保全年债务财力达到要求。

第二,发展动能有力涵养。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要求,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统筹好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全年争取新增政府债券13亿元(一般债3亿元、专项债10亿元),有力支持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企业是财政之基”的理念,持续支持培育壮大以汽摩为主的装备制造、以药品及医疗器械为主的医药健康、以信息安全为主的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33亿元。按照“政府过紧日子,企业过好日子”要求,拨付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产业扶持、科技创新、补助补贴等资金6.2亿元,兑现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返还及补助5.88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市场主体稳定。建立2000万元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金,运用转贷应急周转、助保贷、知识价值贷款、担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5684家市场主体融资36.67亿元,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投入6153万元用于科技创新,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科技企业培育、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安排93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31户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第三,民计民生持续改善。一是“三保”底线兜牢。始终坚持预算安排和库款拨付“三保”需求优先原则,全力以赴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全年,“三保”支出61亿元,其中,保工资、保运转42.4亿元,保基本民生18.6亿元(另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亿元列入市级支出,2.6亿元按收付实现制结转到2022年支出)。二是乡村振兴大力推进。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0.05亿元,投入衔接资金7025万元,支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出台《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加强乡村振兴项目库管理。完善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进一步健全衔接资金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财政扶持政策和方式,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升、智慧农业和现代种业的支持力度,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落实种粮大户、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农田宜机化改造和千年良田建设,支持打造10万亩“三园共创”产业园,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三是污染防治加力支持。安排节能环保资金4.8亿元,着力解决生态环保、大气及水污染防治等领域突出问题。投入水利发展等资金6446万元,推动河长制、饮水安全提升、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纵深发展。投入林业发展及生态保护资金7458万元,完成11万亩退耕还林、8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增强生态综合功能和效益,促进林业绿色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筹措1965万元,专项用于V类及劣V类河流治理,努力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安排7559万元,支持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垃圾治理等,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四是教育发展有力促进。安排19.39亿元,实施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中小学建设、薄弱学校能力提升等工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推进花果小学、中南小学等9所学校建设,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更趋公平、合理。健全“五位一体”资助体系,资助学生62453人次。稳妥推进2所“公参民”学校治理,支持高中、职业教育发展。五是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提升。支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安排8999万元,落实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筹集3267万元,支持公共卫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安排16903万元,推进医疗机构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拨付7195万元,对18.82万人次实施医疗救助。六是就业和社会保障积极支持。完善就业创业补助体系,投入6319万元,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惠及2.9万人次。落实优抚安置、困难群体救助等政策62753万元,惠及7万余人。投入3144万元,支持残疾人、红十字等福利、慈善事业发展。安排1880万元,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累计建成养老服务中心23个、服务站88个,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第四,管理改革稳步推进。一是预算管理更严格。在规定时限内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加快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逐步扩大支出标准覆盖面。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非刚性支出1.5亿元。严把支出关口,做到无预算不支出、先预算再支出,严控预算追加事项,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对2022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开展评审全覆盖,审减支出1.85亿元。二是绩效管理更全面。制定《区级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办法》,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建立区级预算绩效指标库,持续完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开展2022年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完成2020年度绩效自评,涉及财政资金61.98亿元,实现全区67个区级部门和3066个项目全覆盖。对社会关注度高、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14个项目和1个部门整体支出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2.8亿元,绩效理念进一步强化。三是政府采购更规范。强化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全流程电子招标。实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评价,规范代理机构从业行为。拓展政府采购支持消费扶贫领域,超额完成全年消费扶贫任务。受理采购项目242笔,节约财政资金3754万元。四是财会监督更细致。动态跟踪直达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强化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控,提升惠企利民实效。强化“三公”经费动态监管。发出《关于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做好2021年年终关账有关事宜的通知》,持续严肃财经纪律。出台小额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工程结(决)算备案办法,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完成2021年财务检查、社保医保基金监督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暨污水处理费征缴情况专项检查。不断完善财审协同工作机制,督促落实巡察、审计、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五是财政改革更深入。落实生态环境、公共文化、自然资源等领域市与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现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管理全过程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落实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全国统一标准,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重构业务管理流程,发挥收缴电子化“以数据控收、以数据促缴”的优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第五,风险防范底线兜牢。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和支持国企融资机制(专班),加强财政运行及债务管控风险分析研判。开展“三保”承受能力评估,全面落实“三保”保障责任,维护财政平稳运行。制定《财政紧平衡状态下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实施细则》,加强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缓解收支矛盾。完善投融资、政府债券全流程管理、债务管控系列制度。健全区级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融资及资金调度会,统筹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用好用活政策,组织国有公司与金融机构深度对接,落实债务置换、借新还旧展期,即期债务风险得到化解。通过安排预算、盘活资源资产、统筹企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等方式化解存量债务,持续压减债务规模。发行再融资债券23.65亿元,债务期限结构持续优化,当期偿债压力有效缓释。严格落实上级债务管控要求,严禁以任何形式变相融资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政府债务率继续保持在绿色区域,综合债务率继续控制在上级要求范围之内,债务风险管控底线持续筑牢。

(二)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和服务代表委员情况。

2021年,全区财政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各项规定,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主动服务代表委员履职,及时办理相关提案建议,不断提升服务代表委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严格落实各项决议。严格落实《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实施意见》《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要求,认真执行区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和年内历次人大常委会、主任会审议通过的涉及财政预决算方案、预算调整、预算执行、财政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决议、决定,及时分解任务,并精准调度予以落实。

二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一年来,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主任会议等报告2020年财政决算、202116月财政预算执行、2021年区级财政预算调整、2021年新增债券资金分配、政府债务管控、预算绩效管理等事项。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及相关专(工)委报告财政运行、财政重点改革、财政政策调整、下一年预算编审等重大事项。积极配合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根据监督反映的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缓慢、收入低于序时进度等问题,及时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加快实施进度,加大对收入组织和统筹精准调度力度,切实将监督建议作为加强和改进财政工作的有力支撑。

三是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完善常态化服务代表委员机制,邀请代表委员参加预算公开评审。定期通过《合川财政信息》,向代表委员报送财政落实重大决策部署、预算收支执行等工作情况,内容涉及收支调度、重点领域保障、预算绩效管理、风险防控等重点问题及推进情况,便于代表委员了解、监督财政工作。

四是抓好建议提案办理。两会期间,制作“预算报告一张图”,方便代表、委员更加清楚了解财政运行情况。不断完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办理机制,提升办理质量,2021年,承办建议、提案共37件,其中,人大建议11件,占全区办理人大建议件数的3.2%,含主办件5件,协办件6件;政协提案主办件1件,协办件21件,建议、提案办结率、满意率100%,推动解决了一批代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城乡建设、教育、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三、近五年财政工作概况

各位代表,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等带来的多重困境,全区财政运行风险和压力陡增,但总体平稳。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以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的结果。回顾过去五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面对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面对减收增支的严峻挑战,全区上下勇于担当、迎难而上,更加注重以“政”领“财”,更加注重精准有效,更加注重节用裕民,更加注重向内挖潜,财政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

五年来,财政总体实力有所增强。建立财源信息平台,健全税费管理长效机制,完善财政运行动态监控体系,强化经济运行与财政预算执行精准调度,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改善,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至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4.9亿元增长至66.3亿元,增长89.9%;财政总收入从88.2亿元增长至123.2亿元,增长39.7%;综合财力从130亿元增长至157亿元,增长20.8%,财政可持续运行的基础更加牢固,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五年来,财税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从全面推开“营改增”,到实行普惠性减免,再到阶段性减免,减税降费的规模前所未有,2017年以来累计减税降费149.5亿元,企业负担明显减轻。从有限财力中挤出资金,及时兑现税收优惠、贷款贴息、项目支持等各类资金66亿元,拨付三个园区资金91.5亿元,支持企业、市场主体、园区长远发展,不断增强经济活力,逐步释放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重大决策部署有力保障。统筹“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完善“资金池”与“项目池”对接机制,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和政府债券的统筹力度,保障了道路交通、产业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了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

五年来,风险防控机制更加完善。创新建立“1+6”债务风险防控制度、办法,制度化、规范化管控债务走在全市前列;建立政府债务应急周转金,落实隐性债务10年化解方案;持续将政府债务率、综合债务率保持在风险可控区间,共争取债券资金136.31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9.4亿元),彻底扭转2018年以前无法合规发行新增债券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五年来,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坚持将改善民生作为财政保障的优先选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三保”、教育、卫生、农业农村、环保、就业、民政、社保、医保、城乡社区、疫情防控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项得到及时足额保障,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更趋均衡。

五年来,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推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先后出台涉及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债务管控、资金监管、财务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办法40余个,法治财政、数字财政、绩效财政等建设迈上新台阶,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五年来,财政系列改革有序推进。深入贯彻《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零基预算、“零结转”等制度持续深化,预算约束力进一步增强。公开评审机制持续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一体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等改革有序推进。率先在全市完成政府采购“云平台”建设,政府采购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完成会计集中核算转轨改革。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覆盖。

四、2022年财政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全区财政将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科学研判财经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系统谋划财政工作,积极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带来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势头持续巩固,为财政平稳可持续运行提供了源头活水。但是,短期内受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房地产前景不佳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全区财政运行仍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一是收入增长来源匮乏。受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税收、土地、非税、配套费等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成为常态。2022年,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常态、价格指数反弹,预计财政收入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由于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因素影响,新增可用财力有限。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支持乡村振兴、环保、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保障教育、科技、社保、特困救助等增支政策,各领域资金需求增多,收支矛盾突出,预算平衡难度大。三是风险防控压力增大。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负担重,加之偿债来源减少、债务管控从严从紧,风险防控面临极大挑战。四是绩效管理有待加强。部分项目支出绩效不高,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总体来看,2022年财政收支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收支矛盾加剧,“紧平衡”特点进一步凸显,必须加强财政资金、资本、资产、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精细化财政管理,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二)202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

2022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将持续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财政工作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区第十五次党代会以及区委经济工作专题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安全和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2022年预算编制将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统筹“一盘账”,形成“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格局。统筹存量与增量,梳理政府各类资源资产,盘活存量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增加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按程序和规定统筹上级与本级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支持,在防范风险基础上用足用好债券额度。

二是突出“两个重点”,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效益。突出“过紧日子”要求,把“过紧日子”作为长期方针,持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压减会议差旅、咨询培训、论坛活动等一般性支出,压减支出标准过高、政策设计不科学、效果欠佳的项目支出,用政府部门的“紧日子”换人民群众的“好日子”。突出集中财力办大事,紧紧围绕中央决策、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集中财力保障基本民生、工资津补贴、基层运转和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保障教育、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区委区政府部署的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改革支出。

三是聚焦“三个关键”,增强理财管财科学性规范性。加强项目库管理,落实“先谋事、后排钱”理念,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度;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将支出标准嵌入项目库并全面应用于预算编制,提高编制准确性;建立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实行绩效目标申报全覆盖,落实预算安排与项目入库率、绩效评价结果、审计意见、执行进度“四挂钩”刚性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

(三)2022年重点工作。

第一,在支持经济发展上聚焦发力。一是助推转型升级。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系列要求,促进玻璃、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支持培育网络安全产业生态,着力壮大汽摩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等特色产业,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涵养新发展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助力企业发展。始终坚持“企业是财政之基”的理念,充分发挥工业和信息化、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担保增信、以奖代补等一揽子财政工具,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深入走访调研,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三是着力谋划重点。紧紧围绕“两新一重”重点领域和打造“产教融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六个奋斗目标,聚焦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加大政府债券项目储备力度,做好“资金池”与“项目池”对接平衡,支持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引领性支撑性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第二,在做大财政收入上聚焦发力。一是凝聚工作合力。加强财经形势预研预判,充分发挥好财源信息平台作用,着力补齐征收管理工作中的短板,加大清理追收存欠税费力度。统筹土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增加土地出让净收益。完善争资引项激励措施,用好用活项目前期经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抓好项目策划、储备、对接,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二是致力挖潜增收。在巩固好已有财源的基础上拓宽渠道,动态监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准确掌握重点税源企业收入规律,做好收入监测和分析,着力在主体税种与主要税源增收上作文章,依法应收尽收。三是强化“三资”统筹。密切关注减税降费等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加大资金、资产、资源以及资本统筹力度,确保收入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政府投融资模式,持续开展政府性资源竞争性取得,推动谋划特许经营权出让,推进盘活存量资产TOT模式,完善资产资源管理基础工作,从存量资源中挖掘潜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第三,在强化民生保障上聚焦发力。一是加强精准调度。以科学严谨的资金调度作为确保财政平稳运行的重要抓手,密切关注收支运行态势,坚持紧平衡状态下财政资金调度方式,适时按程序统筹市级专项资金,强化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盘活。二是兜牢“三保”底线。始终将“三保”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项,编足编实“三保”预算,确保不留硬缺口。严格执行预算审查、动态监控、资金调度等全链条“三保”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的政治责任。三是持续改善民生。继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支持教育、农业农村、就业、医疗、社保等民生重点领域,巩固提高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水平。

第四,在财政规范管理上聚焦发力。一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方针,加强支出标准运用,提升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传递“紧”的理念、“严”的要求,形成过紧日子思想共识。充分运用人大、纪检、审计等监督检查结果,深入挖掘节支潜力。二是加强绩效管理。加快推动绩效管理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完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建立奖优罚劣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责任,切实推进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意识,确保每一分钱花得其所、用得安全。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推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扩面提效、深化落实,充分发挥其在财政管理中的核心关键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库建设,实现项目库管理全覆盖。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上线,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实现财政管理有载体、财政监控有抓手、财政决策有支撑。四是坚持依法理财管财。增强预算法治意识,突出抓好实施财税改革与落实预算法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控预算调整调剂,硬化预算执行约束。落实人大预算审查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落实向人大报告政府债务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有关制度。完善服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机制,认真听取人大代表、社会各界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建议。开展财务大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预算单位、镇街等领导干部、财政财务人员管理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绩效导向,督促预算单位自觉压减无效、低效支出。

第五,在做实风险防控上聚焦发力。推动“银政企”联席会议机制常态化,多方聚集资金资产资源,专业高效、依法适度开展市场化融资,抓实抓细债务化解。加强与金融机构深度战略合作,统筹解决全区债务与发展问题,确保政府信用和国企信用。加强政府债务风险排查,规范政府债务变动,严防债务违约风险。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完善区属国企债务管理体系,提升投融资运作水平,增强造血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缓释债务压力。严格执行零结转等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各级财政借款管理。继续强化统筹,逐步消化隐性赤字。完善防范财政风险确保平稳运行工作专班、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和支持国企融资专班工作机制,加强预警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五、2022年预算草案

(一)全区收支预算草案。

2022年,全区财政收入拟安排1210920万元,下降1.7%(收入与2021年完成数比,下同);加上级补助收入313707万元、上年结余141925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448万元,财政收入总计1724000万元。

全区财政支出拟安排1642469万元,增长25.7%(支出与2021年年初预算数比,下同);加上解支出81531万元,财政支出总计1724000万元。

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669920万元,增长1%,其中,税收收入271777万元,增长12%;加上级补助收入304386万元、调入资金4096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448万元、上年结余846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157341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088617万元,增长24.9%;加上解支出6872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1157341万元。

2.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521000万元,下降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74800万元,下降6.7%;加上级补助收入9321万元、上年结余5074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581062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540291万元,增长26.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443420万元,增长20.8%;加上解支出12807万元、调出资金27964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581062万元。

3.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拟安排20000万元,下降1.3%;加上年结余656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26561万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13561万元,增长88.6%;加调出资金13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26561万元。

(二)区本级收支预算草案。

2022年,区本级财政收入拟安排1202791万元,下降1.7%;加上级补助收入313707万元、下级上解收入564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448万元、上年结余129901万元,区本级财政收入总计1709494万元。

区本级财政支出拟安排1535590万元,增长26.1%;加补助下级支出92373万元、上解支出81531万元,区本级财政支出总计1709494万元。

1.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①收入预算情况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661791万元,增长1%,其中:税收收入264339万元,增长12.2%;非税收入397452万元,下降5.2%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304386万元、下级上解收入5647万元、调入资金4096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448万元、上年结余73611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143847万元。

②支出预算情况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982785万元,增长25.6%,加补助下级支出92338万元、上解支出68724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1143847万元。

—区本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113886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正常运转及项目支出需要。其中:机关事业人员调资调待10000万元;人员翘尾支出7000万元。

—区本级国防支出安排12万元。主要用于:普通高校人防教育补助。

—区本级公共安全支出安排46047万元。主要用于:公安、司法系统人员及运转经费24578万元;辅警等工资及公用经费6332万元;拘押收教场所及看守所运行等1210万元;派出所迁建及续建1000万元;反诈骗案件支撑服务系统、应指工程及城市社区视频基础运维等4593万元;禁毒、扫黑除恶及长江非法捕捞等办案经费4203万元;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矫正及公证、特殊人群管理等296万元;执法办案和装备购置2599万元。

—区本级教育支出安排202099万元。主要用于:教育系统人员及运转经费130712万元;困难学生资助等6383万元;“民转公”学校工资及运转10000万元;校园保安4021万元;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1000万元;智慧教育运维716万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及建设6523万元。

—区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安排17159万元。主要用于:科技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460万元;产业研发补贴10000万元;科技企业产业扶持4275万元;科技创新奖励补助1023万元;科技计划项目结题补助200万元;科学普及351万元;知识产权奖励资助690万元。

—区本级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14289万元。主要用于:文旅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4520万元;旅游发展及龙舟训练比赛1800万元;钓鱼城旅游文化节108万元;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及美术馆等免费开放补助792万元;新闻传媒及广播电视929万元;承办及参加相关体育赛事及训练230万元;龙多山、涞滩二佛寺等文物保护及维修3837万元;钓鱼城景区维护等812万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300万元。

—区本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148108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保障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4267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离退休人员健康休养费等52886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22005万元;养老服务及老年福利9373万元;就业创业补助5571万元;村干部养老保险等特殊人群补贴955万元;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及优抚安置17732万元;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发展4281万元。

—区本级卫生健康支出安排109008万元。主要用于:卫生健康管理事务2285万元;支持公立医院改革1577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及药品零差率补助等22433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460万元;计生奖扶特扶等补助13160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及缴费补助22423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助1789万元;城乡医疗救助8297万元;优抚对象医疗1514万元。

—区本级节能环保支出安排33558万元。主要用于:环保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1475万元;垃圾收运及处理8438万元;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4579万元;生态环境区块链及智慧环保建设运维3000万元;水污染专项治理2460万元;渔源水库生态修复1250万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050万元;污水管网信息系统建设1985万元。

—区本级城乡社区支出安排39847万元。主要用于:城乡建设及城市管理等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5879万元;垃圾处置及转运7790万元;市政道路保洁、绿化及设施设备管护等15324万元;市政道路维护1220万元;公园及广场管护1059万元;拆迁还房物业管理2585万元。

—区本级农林水支出安排113483万元。主要用于:农业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16782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20274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等4075万元;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24228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052万元;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等8246万元;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2048万元;森林抚育、国土绿化等3397万元;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革等4212万元,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等后期扶持3119万元。

—区本级交通运输支出安排35343万元。主要用于:交通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8461万元;交通指挥和调度平台运维、交通运行监测执法1050万元;公路养护1459万元;农村客运车辆保险及燃油补贴676万元;“五类人群”乘车补贴2500万元;公路建设6068万元;渝武高速复线建设8000万元。

—区本级产业发展方面支出安排18574万元。主要用于:供销单位人员及运转经费594万元;中小微企业发展900万元;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品牌培育、市场拓展8100万元;商贸流通企业发展1334万元;储备粮补贴1247万元;支持金融业发展410万元;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610万元;兑现企业优惠政策3340万元。

—区本级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5108万元。主要用于:气象防灾预警412万元;生态修复治理100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1200万元;集体土地及档案数据清理660万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940万元;土地收储整治170万元;矿产资源出让426万元。

—区本级住房保障支出安排42910万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18921万元;老旧小区改造5702万元;城市棚户区改造584万元;危旧房改造340万元。

—区本级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9068万元。主要用于:应急部门人员及运转经费1145万元;消防支队运行及设备购置3660万元;自然灾害救助438万元;应急物资采购150万元。

—区本级政府债券及外债还本付息支出安排23102万元。

—区本级预备费支出安排11178万元。

—区对各镇转移支付预算92338万元。在预算执行中,按照转移支付实现及下达情况据实进行调整。

2.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①收入预算情况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521000万元,下降5%,加上级补助收入9321万元、上年结余49729万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580050万元。

②支出预算情况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539244万元,增长26%,加上解支出12807万元、调出资金27964万元、补助下级支出35万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580050万元。

—区本级城乡社区支出安排463118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列收列支、优惠政策、土地成本、建设费用、债务化解、资本金等236150万元;镇街(园区)土地收入安排的支出184000万元;征地管理及遗留问题费用10000万元。

—区本级债务付息及债务发行费用支出安排34079万元。

3.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与全区数据相同。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的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区财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建议,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奋力谱写合川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下载:

附件1:注释.pdf
附件2:合川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附表1.pdf
附件3:合川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附表2[1].pdf
附件4:关于重庆市合川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11000956号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