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图文新闻

三江潮涌教育圣地 千年文脉再启新章

日期:2025-06-30来源:合川发布

三江潮涌教育圣地 千年文脉再启新章

——合川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的使命与荣光

三江碧水,在此交融汇聚,孕育千年文脉;古钓鱼城,于此傲立苍穹,曾撼世界格局。重庆合川,既有巴国别都的遗韵悠长、州郡治所的沧桑见证,更是一片深植教育基因、薪火相传的文化沃土。从古至今,周敦颐的哲思、张森楷的实践、卢作孚的理念、陶行知的精神,如璀璨星辰,在这方沃土上交相辉映,照亮了这座历史名城的智慧之光。

进入新时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循着教育先贤的足迹,合川正在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的新征程上阔步疾行、步履铿锵。

三江汇流的合川 胡维秀 摄



    时代呼唤:合川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的时代价值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勇立潮头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合川教育整装出发,创新提出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生动展现合川传承教育家精神的使命担当。《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

    教育家精神是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精神基因,是历代师者用生命书写的育人史诗。从周敦颐“养心修身”的清韵莲风,到张森楷“因需设教,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从卢作孚“教育救国”的铿锵誓言,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赤子情怀,教育家的精神图谱在合川历史长河中舒展生长。合川将教育家精神谱系融入教师培训全程,强化精神感召,既赓续着“有教无类”的千年文脉,又激荡着“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为教育强国提供精神源头活水、师资培训范式。

▲育才学校旧址(古圣寺)

  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是合川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合川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历史定力,点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引擎,谱写了共建教育强市师资培训枢纽、打造师德师风建设高地精神铸魂核心阵地、打造巴蜀教育文化走廊、创新教育文旅融合样板、探索城乡教育统筹示范、以“行知行共同体”推动成渝教育一体化的绚丽篇章,成为成渝中部教育资源集聚地、人才培养输出地和教育创新策源地。

  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是合川服务本地发展与辐射引领的双向赋能。合川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地,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有利于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家精神从合川走向全国,成为新时代教师的精神灯塔,也有利于合川以教育为纽带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助力合川构建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时代呼唤,使命在肩。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合川蓝图已绘、惟其笃行。


    底蕴深厚:合川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的机遇优势

    合川,这座天人合一的山水之城、家国合一的英雄之城、知行合一的活力之城,历来有崇文重教、办学兴学的优良传统,兼具传承教育文脉与创新实践模式的双重特质,具备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的绝佳机遇与深厚底蕴。

    在合川教育历史上,周敦颐、卢作孚、张森楷、陶行知“四大先生”教育精神余辉熠熠。抗战时期,国立二中在合川办学七年走出14位院士,诠释教育在民族存亡关头的精神力量;中国矿业大学南迁至合川,大山深处的科技火种为战后重建储备技术人才;“革命母亲”赵君陶创办保育院,金子沱武装起义见证热血信仰……如今,钓鱼城“独钓中原”的英雄史诗、涞滩古镇的千年禅韵、三江六岸的生态画卷,共同铸就合川“知行合一”的城市品格。合川还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形成“高校理论支撑——地方实践创新——区域协同推广”的发展模式,共建教育共同体,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征途上,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6月9日,西藏地区2025年初中生物骨干教师国培项目合川现场课活动正式启动。图为参训学员们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地处重庆“1小时经济圈”,合川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基础配套完善便捷:8条高速贯通,动车20分钟抵重庆中心城区、1.5小时达成都;嘉陵江千吨级航道直通果园港,中欧班列入渝首站;行知教育实践基地、钓鱼城爱国主义基地等日接待能力达1000人,2024年吸引川渝等地超8000名教育同仁参访交流,2025年预计接待量将突破1.2万人次;与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共建产业示范园,成立嘉陵江国际文旅联盟,打造5条跨省精品研学线路;承接重庆“教育强市”战略,“国培”“市培”项目培训成效显著……在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征途上,区位优势异常明显。

  作为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集大成之地,合川近40年全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1986年,合川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陶研会,系统推进陶行知思想研究工作。1988年至2012年,合川进行生活教育整体实验,在生活教育里汲取营养;2013年至2017年,推进陶行知特色学校建设,区域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2017年至2021年,启动生活教育光大工程,构建“新二十三常能”课程体系,打造“行知品质课程”;2021年至今,开展创新生活教育实践。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

    全面打造“行知行”教育品牌,开展“行知大讲堂”,健全“行知行”课程体系,合川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被评为重庆市首批师德师风教育实践基地……在学陶、师陶、研陶、践陶路上,合川取得丰硕成果,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实践优势。

  底蕴深厚、底气十足,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合川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步履不停:合川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的核心策略

    潮涌催人进,风好正扬帆。在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的路上,合川教师教育创新发展历经三大战略迭代升级。

  2021年至2022年,合川聚焦教师职业发展全阶段需求,实现从“个体培养”到“全生命周期体系构建”的迭代升级。合川构建覆盖职前培养、入职适应、在职提升、专业突破的系统性培育机制,建立“新入职教师、熟练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五阶五梯、分层分类的教师成长发展体系,促进教师“成形、成熟、成才、成名、成家”。同时,构建“三全三进”培养模型,全员进步横向覆盖教师培养、全程进阶纵向助力教师进阶、全面进力全域保障教师成长。

  2023年至2024年,合川构建起“行知行·113N”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从“单一平台”到“113N教师教育格局”的迭代升级。合川围绕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这一目标,健全“‘行知行’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养”这一体系,发挥区教师进修学院(师范院校)、陶行知研究会(教育学会)、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育才学校旧址)三大平台支撑作用,打造N个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教师教育立体化发展格局,推动区域教师教育资源协同整合。

  2025年至2029年,合川将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川,实现从“区域品牌”到“中国教育人必访地”的迭代升级。合川将聚焦打造“全国教师教育创新范例、全国行知文化传扬表率”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合川陶行知教育思想集大成之地”这一独特优势,深挖思想内核、优化实践载体、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凝聚建设合力,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全国学陶师陶研陶践陶典范城市,打造“中国教育人必访地”,为建设具有合川辨识度、重庆排头兵、全国影响力的教育强区提供有力支撑。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合川以“知行合一”的行动,谱写了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担当。合川教育先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首批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验区、重庆市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重庆首批劳动教育和美育改革实验区、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等荣誉;师生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模范教师、“红领巾奖章”等众多奖项。

  从钓鱼城金戈铁马的烽烟,到育才学校琅琅书声的晨光,合川始终以教育为魂、以文化为脉。今天,合川正以振聋发聩的声音向全国教育人发出邀约:

  来这里——触摸周敦颐的理学初心、卢作孚的实干担当、陶行知的爱满天下;

  来这里——体验“教学做合一”的鲜活课堂、感悟“三江六岸”的育人意境;

  来这里——共商强师大计、共探教育未来!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教育圣地,育才摇篮——“中国教育人必访地”重庆合川,静候君来!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