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3-12来源: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张军(左二)在武汉过生日
“我不是英雄,我打针注射的时候也痛苦不堪。我只是做了你们都想去做而又因为所学专业不同而做不了的事情,无愧所学,无愧一身白袍。”这是我区第二批赶赴武汉的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张军写在“美篇”APP日记里的一段话。自2月15日去武汉以后,张军已经写了6篇抗疫日记,篇篇都饱含热血男儿的慷慨之情。在国家最需要他的危急时刻,他冲锋在前迎难而上,而同是医生的妻子和在社区工作的母亲则在家乡同样为抗击疫情默默付出和奉献。这样充满大爱与无私的一家人,让记者在3月9日采访他们时多次感动得热泪盈眶。
你在前方救死扶伤 只为践行职业信仰
今年36岁的张军毕业于泸州医学院,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的主治医师,农工民主党党员。平时,他就为人仗义、医者仁心,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军哥”。今年春节期间,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席卷全国,张军得知后在除夕夜就萌生了要去援鄂的想法。“2003年全国发生非典疫情时,全国各地很多医生都去一线援助,如果我们都退缩了,我们身后的同胞和家人怎么办?”没有半点迟疑,他就立马向上级提出申请,成为全院第一个主动报名的医生。
对于他的决定,深明大义的一家人都给了他最有力的支持:“去吧,去多救几个病人,这也是你学医多年应该做的事!”2月15日,“削发明志”后,张军在朋友圈里写下“好男儿志在四方,今夜援鄂,不胜不回!”的“宣言”,在家人一声声“注意安全”的反复叮嘱中,他与同事一道奔赴武汉。
来到沌口方舱医院,张军被分配到重庆医务人员负责的第3病区工作。每天,他都要对病人进行日常诊疗、看护复查、心理疏导等,病人们或因情绪紧张导致失眠焦虑、大发脾气,或因母子分离、无法为亲人送终等悲痛欲绝,目睹这一切,张军深感心酸和难过,只能竭尽全力安抚和救治他们。不少病人痊愈出院后专门发来微信向他表示感谢,张军说每每此时他都倍感欣慰。
在医院,张军与同事24小时轮班,每天上班6小时。因为全身紧裹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甚至用上了尿不湿;为了避免病毒藏匿,进舱不允许穿毛衣,身着单薄的他上夜班时,常冻得瑟瑟发抖,实在疲倦难忍时,他只能站起来走动伸腰,6个小时下来,比在家上班一整天还要累。“护目镜上的水雾一遍又一遍凝成水流聚于框底,形成一个小水池,每一下身体的晃动都害怕液体流入眼睛。出舱时护目镜和口罩的勒痕深深地印入每一个人的脸颊,仿佛一道道荣誉的伤疤。”张军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2月22日,张军在医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那天,20多名同事前来为他庆祝,医院为他送上了一个写着“生日快乐!武汉人民感谢您!”的蛋糕,还为他做了一道特别的家乡菜——剁椒鱼头。那一天,张军说自己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感动。事后,作为“文青”的他还饱含激情地写下了一首词:满江红·战瘟疫——荆楚事急,除夕间,将令如山。两难全,辞父拜母,火速抵汉。莫道楚地病体弱,且看炎黄多俊男,无所惧,赤心向蓝天,岂畏难?黄鹤楼,未曾见,樱花艳,难再观。看三尺长剑,遍舞楚天。一方冠魔肆虐欢,三万子弟战无眠。待战胜,城繁花更开,鬓未白。
“过来20多天,我也很想念家中的父母、妻子和两个孩子。父亲是一位曾在边疆保家卫国的老解放军战士,给家里打电话时,他一听到我的声音就哽咽了……”张军说,家里的两个孩子很乖,每次打电话都对他说:“爸爸加油,武汉加油!”目前舱内情况一片好转,核酸检测、CT复查都井然有序地进行,收治患者陆续开始出院。如果其他医院需要医生,他会继续留在武汉服务,他只想让这寂寥空旷的荆楚大地春风花草香,秋月雁归来。
我们在后方共抗疫情 家中安好无须挂念
丈夫在武汉救死扶伤,同是医生的妻子也战斗在家乡抗疫一线。张军的妻子韩新美是河北人,现任区人民医院妇科医生。她与张军是大学同学,研究生毕业后跟随爱人来到合川工作。
面对丈夫“千里征战”的选择,韩新美笑称,当时她就打趣地说:“军哥,你本来个子不高,这下在我心里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嘛!”韩新美说,每个职业都有它的担当和使命,张军面对的病人虽然大多数是轻症,但也有不确定的危险性和传染性,可是作为医生的他们看到这种情况,相信每个人都会义不容辞地这么做。丈夫离家后,尽管她和家人都十分牵挂,但为了不打扰他繁忙的工作,家里两三天才给张军打一次视频电话,基本上只在微信上给他留言,平时一家人就看看他写的日记,或者把儿女画的画、说的话通过微信发给他。
韩新美在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韩新美虽然没有像丈夫一样去往武汉,但她也主动向医院申请到发热门诊工作,还为武汉无偿献血400毫升。“他走后,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我肯定比平时要累一些,白天在单位忙,晚上还要带两个孩子,但这些都不重要,我们一家最盼望的是他早日平安归来!”韩新美说。
李玉琼(右)走访社区居民
张军的母亲李玉琼,今年59岁,是南津街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她成了社区干部,每天和同事出现在书院路社区的各个楼院,逐户走访、上门宣传、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摸排和登记,为居民发放消毒水、帮他们买菜、看望慰问被隔离的居民等。从初一开始,李玉琼没有一天休息,每天都早出晚归、四处奔走,中午只能在单位吃盒饭。一个多月里,她走访了社区上千户居民。
“儿子走后,因为我和媳妇也要上班,家里6岁的孙女和4岁的孙子只能让丈夫和自己的姐姐帮助照顾。”李玉琼说,对于儿子这次“出征”,一家人有骄傲也有期盼,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儿子,她希望他吃好、防护好、休息好,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任务,凯旋而归。
记者 袁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