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察看修复的佛像
合川日报讯(记者 周云 摄影报道)1月25日上午,钓鱼城遗址悬空卧佛保护加固修复工程顺利通过专家组竣工验收,经过保护加固修复的钓鱼城悬空卧佛将在春节前与广大游客见面。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研究员詹长法,西北大学教授周伟强,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陈卉丽及重庆市文物局、合川区文化旅游发展委相关负责人参加验收活动。相关专家实地察看了钓鱼城遗址悬空卧佛实施保护加固修复效果,听取工程建设单位钓鱼城研究院及工程实施单位、监理单位、过程监控单位的情况介绍,对该工程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同意通过竣工验收。
据工程建设单位钓鱼城研究院介绍,钓鱼城遗址悬空卧佛造像创作于晚唐时期,至今保存完好。整个造像为悬空式造型,背倚岩石,面临绝壁。佛像上面由岩上伸出的巨石形成一个天然的“殿堂”——岩檐,佛像距半山石崖开凿的栈道地表2米,身下为一道高0.3米—0.6米、深3米—5米贯通整个崖壁的缝穴,由此呈现出造像凭虚而卧的奇观,给人以佛主渐渐升腾、飘然而去,但又难以言说的动感,出神入化地展示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情景。造像长11米、肩宽2.2米,双领下垂袈裟,头为高肉髻,头部两耳间距1.8米,赤足,双足宽1.2米,是一尊头西足东、背北面南、坦胸露肌的“释迦涅槃胜迹图”,为国内罕见的卧佛造像。造像微眯着眼,法眼庄严地凭虚侧卧,雕刻精美,造型大气,面形丰满,端庄慈祥,情态自然,是一幅构图严谨、比例匀称,既有大刀阔斧的手法,又有精雕细琢、娓娓动人的细节。由于长期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钓鱼城遗址悬空卧佛基体岩石和彩绘颜料层劣化严重,基体岩石主要存在粉化、空鼓、片层剥落、起翘等病害,彩绘颜料层主要存在颜料层剥落、起甲、粉化等病害,且岩石风化和彩绘剥落等病害有继续发展趋势,保存现状令人堪忧,严重影响悬空卧佛的长期保存。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立项审批,决定对钓鱼城遗址悬空卧佛实施保护加固修复工程。
此项工程由国家文物局直属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实施,2018年4月启动,2018年12月完工。在实施保护加固修复过程中,实施单位首先对悬空卧佛进行科学除尘、红外线扫描及三维成像,查找病害,发现悬空卧佛出现不同程度的粉化、起甲、空鼓、起翘、片层剥落等病害,实施单位经反复研究并参照大足石刻、敦煌壁画加固修复技术,使用锚杆、支架及高科技灌浆、粘接技术,对悬空卧佛进行保护性加固修复。同时,在保护加固修复过程中,严格保护悬空卧佛表面多层彩绘及贴金层,确保悬空卧佛历史信息的完整性,是一次高水平与高科技完美结合的文物保护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