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不久的合川黑猪
技术人员查看饲养纪录
有句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在以前物质缺乏的年代,可能许多人还真没有吃过多少猪肉。但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别说猪肉了,牛肉、羊肉、海鲜等食材早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但你还别说,就算是在如今,还真有一种猪肉,许多人可能还没吃过,甚至见都很少见到。它就是合川黑猪,我区仅有的两个列入重庆市畜禽地方品种目录的畜种之一。5月30日,记者专程去到区畜牧兽医中心打探合川黑猪的前世今生。
昨天
从辉煌一时到濒临灭绝
合川黑猪是我区农村传统养猪品种,长期以来为农村增收致富、经济发展和保证城乡肉类食品供应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合川县志记载,合川黑猪起源于本地“泥猪、刺猪”,是合川人民在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选育形成的地方品种,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合川黑猪主产于渠江和涪江以北、嘉陵江两岸,以原钱塘、沙鱼、隆兴等镇为核心产区,分布于合川及与其接壤的铜梁、潼南、武胜、广安等地。
合川黑猪,全身黑毛,体型中等偏大,体格健壮。与其它猪种最大的区别是,其前额布满深浅不一的皱纹,看起来像是饱经沧桑。合川黑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力高、产仔数多等优点。合川黑猪猪肉呈鲜红色,肌间脂肪丰富,大理石纹清晰、分布较均匀,肌肉中氨基酸等含量丰富,具有肉嫩多汁、风味鲜美等特性。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合川黑猪肉是款待客人时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在其发展最鼎盛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区合川黑猪母猪饲养量近10万头,年提供商品代育肥仔猪120万头以上。
“这种土猪品种的确不简单,它本是野猪,是经本地居民长期驯养进化而来。”区畜牧站站长、区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潘晓介绍说。虽然合川黑猪的鬃毛光洁硬挺,肉质香嫩可口,但是这种猪和一些“良种猪”比较起来,瘦肉略少,长得较慢,因此在市场上“卖相”稍差一些,而饲养成本却相对要高一些,价格方面与其它猪肉并没有拉开差距,饲养户因此越来越少。
“合川黑猪在全国来说,都是难得的家畜品种。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有着1600多年饲养历史的家猪,曾经却面临过灭种的危机。”潘晓告诉记者。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脂肪类食品逐渐被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所取代。基于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的盲目追求,瘦肉率偏低的纯种合川黑猪猪肉产品逐渐失去了市场。受外来高产种猪的强烈冲击,合川黑猪数量急剧减少。到2008年,合川黑猪数量骤减,全区纯种合川黑猪母猪仅0.78万头,公猪只剩下11头,濒临灭绝。
今天
从小打小闹到多方参与
所幸的是,合川黑猪濒临灭绝的情况引起了重庆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发利用食物资源来讲,合川黑猪以及其他散落在乡间的重庆本土畜禽资源,重要性不亚于大熊猫!”眼看合川黑猪濒临灭绝,从2008年起,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委员会专家、原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王金勇四处奔走呼吁,建议为合川黑猪等本地优良家畜品种建立保护区,设立遗传资源冷冻保存库,以胚胎冷冻保存、配子冷冻保存、DNA文库保存实现合川黑猪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2009年,经专家评审,重庆市出台了合川黑猪地方标准,对合川黑猪的品种特征特性、种猪等级评定进行了明确规定。
为了保护有限的种猪资源,从2009年开始,为钱塘、沙鱼等有合川黑猪资源的保种(户)的种猪补贴500元至上千元不等的营养费。
2011年5月,合川黑猪被原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为全国地理标志商标,让纯种合川黑猪又多了一张“护身符”。
品牌是现代畜牧业的突出标志,是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畜牧业的必由之路。“合川黑猪”地理标志商标申请成功后,我区开始为合川黑猪规划建立品种资源保种核心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经过反复规划论证,合川黑猪保护区也于2011年正式划定。保护区涵盖沙鱼镇、钱塘镇、隆兴镇等传统饲养镇街,整个保护区面积达255平方公里。这个濒临灭绝的本地优良家畜品种将在这里“休养生息”,受到“挂牌保护”。
走进位于双槐镇黄土村四组的重庆市翰榆农业有限公司,一排排标准化的猪舍就映入眼帘。“这是我区在保种区内规划建设的核心保种场,于2018年被原重庆市农委认定为‘重庆市合川黑猪遗传资源保护场’,也是我区起步较早的一批由社会投资者介入,打造的合川黑猪保种繁育场。”潘晓介绍说。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将目光聚焦在合川黑猪的保护与选育上。目前,公司组建了合川黑猪基础群,有生产性能记录的母猪达267头,成年公猪15头,形成了合川黑猪评价体系。达到年供合川黑猪种猪500头、商品猪3000头的能力。公司还引进市、区科技专家,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推进了合川黑猪品种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建设,提升合川黑猪产业综合效益。
除了翰榆农业有限公司,目前,还有落户官渡镇兴胜村的重庆市合川区竹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落户钱塘镇龙殿村的重庆龙殿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规模较大的合川黑猪商品猪场和选育场。社会资本的介入,有效推进了合川黑猪品种资源保护利用及产业建设。
据潘晓介绍,社会资本的介入,得益于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又从单纯追求高蛋白食品转向对风味食品的追求。而合川黑猪以其独特风味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一些社会投资者瞄准了合川黑猪的资源保护和产品开发,这也为合川黑猪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明天
从立足本源到多元发展
“目前,合川黑猪已经摆脱了当初的窘境,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潘晓告诉记者,“进一步探索合川黑猪的生产性能,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途径,扩大合川黑猪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将是未来合川黑猪发展的目标。”
据介绍,保证合川黑猪血统的纯正是保护这一优质品种的基础前提。区畜牧站将与各保种繁育场合作,对现有合川黑猪公猪进行了DNA测序检测,在核心群内建立家系,为下一步合川黑猪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种质资源。同时,在保护合川黑猪遗传资源的基础上,探索提高合川黑猪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途径。加强对合川黑猪肉质风味、繁殖力、抗逆性、耐粗饲等优良特性的研究开发,以及合川黑猪的杂交利用。将合川黑猪独特的优良特性和国外品种猪生长快、瘦肉率高的特点进行兼容,进而开发出特色生猪产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养猪业市场竞争力。开展合川黑猪商品育肥猪试验,研究在饲喂桑叶、构树叶等青绿饲料以及生饲与熟饲等饲养水平条件对生产性能及猪肉品质的影响,为开发“桑叶(构树)黑猪”“龙殿山黑猪”等合川优质黑猪肉系列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扩大合川黑猪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据了解,目前,我区几个合川黑猪养殖场出栏的合川黑猪主要销往重庆、武胜等区外市场。本地各大菜市场上出售的主要还是外来种猪比较多,偶尔也有一些商贩出售土猪肉。但多数是以合川黑猪为母本的二元猪和三元猪。原因主要在于合川黑猪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都在一年左右。所以合川黑猪宰杀时间多数集中在过年期间。由于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等原因,加之活猪的价格比外来种猪高出4-10元每公斤,市场接受度不高。出现了养殖户想卖却卖不起价,而一些高端客户想买却找不到地方购买的尴尬局面。
潘晓说,品牌就是市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树立起自己独具特色的品牌。而合川黑猪在品牌培育及产品市场开发等方面都比较滞后,产品优势未能完全发挥。需要充分利用如畜牧业博览会、产品展示会等大型节会,将合川黑猪推向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才能真正实现合川黑猪品牌做大做强。
昨天、今天、明天,合川黑猪走过千年。我们相信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合川黑猪必将重现昨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