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一读合川:三江之上的璀璨明珠
(第1读第3期 总第03期)
作为嘉陵江最大支流的涪江,发源于四川松潘县与九寨沟县的岷山。然后,经四川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一路南流,入重庆潼南、铜梁,在合川汇入嘉陵江。
岷山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岷山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河的分水岭,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大熊猫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其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被称为“川西第一峰”。
涪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因流域内的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涪江由此得名。
在人们的印象中,涪江的名声远不如岷江那般显赫和有气势,可实际上它也是一条地貌奇绝、江流婉转、风景迷人的河流。
涪江源头一带,上有莽莽雪岭、满目青山,下有漫坡溪水、清泉淙淙,尤以重重叠叠、美如璞玉、明净无瑕、流红荡绿的湖沼蔚为大观,号称“人间瑶池”。
在这里,碧蓝如缎的溪水清澈见底,在浓密的树丛中流淌,流向远方,直接把岷山的问候和黄龙的圣洁带向合川。
涪江从源头到绵阳江油为上游,其所蕴含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便有了开发记录。流域内的折脚堰、云门堰灌溉工程,就是那一时期建造的。现代水利工程主要有被称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
由于武都水库的建设,在平武县的扇铁沟和江油市的白石沟之间,形成了一条近40公里的峡谷河段,途经画屏峡(旧称石门关峡)、六龙峡(旧称平驿峡)、燕云峡(旧称喇叭峡)、青天峡(旧称藏王寨峡)、飞瀑峡(旧称牛鼻子峡)、芳春峡(旧称挖金峡),是为“涪江六峡”。
“涪江六峡”的新峡名均由李白的名诗名句提炼而成,分别出自“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转之回川”“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江油是李白的故乡,用他的诗词作品来命名这一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地理人文是再恰当不过了。
涪江以江油至遂宁段为中游,整个中游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江中漫滩发育,多沙洲、支濠。河流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阶台地小平原。很久以来,这里便人稠物丰,农业生产发达。遂宁也因地处四川盆地中部的涪江腹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商旅繁盛,被称为“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和“文贤之邦”。
遂宁以下至合川河口为涪江下游,其土地开垦率高、粮油作物出产品种繁多。其水能水利资源丰富,年过境水量达100多亿立方米,仅潼南、合川两区的水能蕴藏量即超过30万千瓦。
涪江中下游,因为地理环境适合蚕生长,所以养蚕业自古便非常盛行有名,是四川、重庆重要的养蚕基地,每年的产茧数量名列全国前列,曾造就了声名远扬、驰名于世的蜀锦蜀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产业支撑地。
合川作为涪江的最后一站,有小安溪等19条溪流纳入。在合川域内,涪江长度66.73公里,流域面积459平方公里。在这里,涪江终于以游子归家的姿态拥抱着合川,并与嘉陵江携手,共同构成了一道嘉涪相会、江流千古的壮丽画卷。
涪江不是一条特别长的江,其干流未超过700公里,但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它却是一条光辉灿烂的大江。李白、杜甫、陈子昂、王勃、李商隐等众多诗人与这条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或是在这里出生、成长,或是在这里为官、寓居、游历。这条江滋养了他们,给了他们无数的灵感,而他们也让这条江成为一条流淌诗歌的江。
单从合川来讲,诗圣杜甫在为合州友人送行并寄书合州刺史时,曾写下一首《短歌行》,值得特别一读:“君今起柁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幸为达书贤府尹,江花未尽会江楼。”诗中的会江楼即指当时的合州城门楼。
此外,早在杜甫之前,生于今遂宁市射洪县的唐代大文学家大诗人陈子昂,也曾在合州渡口送别其弟,写下了一首浓情唯美的诗,特别值得一读:“江潭共为客,洲浦独迷津。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同衾成楚越,别凫类胡秦。林岸随天转,云峰逐望新。遥遥终不见,默默坐含颦(pín)。念别疑三月,经游未一旬。孤舟多逸兴,谁共尔为邻。”如此这般的兄弟情,恐怕世间少有。
涪江之于合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坐标。合川母城合阳城,之所以称为合阳,便是因为坐落在瑞应山之南、涪江之北的缘故。“山之南为阳”,这山便是瑞应山;“水之北为阳”,这水便是涪江。
春秋战国时,涪江即为巴国与蜀国的界河。公元263年,蜀汉政权灭亡后,曹魏将蜀汉的益州(广袤的蜀汉属地)一分为二,八个郡仍归益州,另外八个郡则成梁州,两州也多以此地为界,直至整个西晋并延续到东晋。
历史上涪江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凡东道入蜀取成都,到重庆后,多经合川沿涪江分两路西进。一路是溯涪江由安昌河(流经绵阳市下的北川、安县、涪城,是涪江的一条支流)入成都。另一路是溯涪江而西,经绵阳、广汉一段陆地到达成都。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即经合川由涪江到达成都。
涪江合川段与嘉陵江合川至重庆段,最早被当作一条贯通的主河,称为“濮(pú)江”。濮江造就了合川,也见证了合川的人世沧桑、盛世繁华、古今之变。
话题:涪江流域不仅是巴文化和蜀文化最重要的承载地之一,还是湖广填四川的主要中转站。涪江既分巴蜀,又融合巴蜀。巴蜀文化既各有差异,又融为一体,涪江在这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不妨实地走一走,做些比较。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