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一读合川:三江之上的璀璨明珠
(第1读第8期 总第08期)
合川全域由东而西,在西北部有360余平方公里的地形地貌,因四周为陡崖而直立于邻近低地或沟壑之上,顶面基本平坦呈台状特征,加之有特立独行的龙多山高傲地矗立在其边缘,故称为龙多台地。龙多台地是涪江与嘉陵江之间的分水地带,为分水岭型坪状高丘。这里虽然海拔不高,一般只有200~400米,但从低处望去,却也称得上是岭上高原了。
在这片台地中,由曾经的永兴和隆兴两乡镇合并而来的隆兴镇,占地近100平方公里,因同处台地,地势平坦且相连成片,素有“永隆高原”之称。
这里与世界三大橄榄油生产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同处一个纬度,气候相似,土质相当,土壤滤水透气、疏松易培,非常适合橄榄生长。其所产橄榄油口味清新,没有一般橄榄油浓重的辛辣味,可以直接食用,十分符合中国人口味。现有种植面积近4万亩(全区有近6万亩),是名副其实的橄榄之乡。
橄榄树,是和平、纯洁和胜利的象征。在文艺作品中,橄榄树是歌者的梦乡、游子的归途、诗人的灵魂图景。在现实生活中,合川人民则把和谐、友善、成功的希望牢牢地植根于这片岭原之上,为之耕耘劳作,为之相守相望。
感谢大自然的造化,台地的构造使合川西北部隆兴、龙凤、二郎、燕窝、三庙五镇的时令物候较之其他地区要晚一个节气。同样的物产,产出时间相对滞后10~15天,且所产大米、红苕、玉米和蔬菜等都有更高的品质。
公元588年至1283年,这里曾设置过合州府管辖的赤水县,其时间长达690余年,历经隋、唐、宋、元4个朝代,管辖地域7乡6镇,与现今龙多台地范围差不多。
据有关文献记载,古赤水县城位于今合川龙凤镇赤水场镇,其遗址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县城内外,迄今尚有赤水县衙、长房(监狱)、练兵场、观景拱桥等遗址可考,引人回望遐想,也有众多高校、科研单位的师生不时前来考古和凭吊。虽然昔日的辉煌和荣光不再,可一段引以为傲的建置历史依旧留在了人们浓浓的乡愁之中。
“永隆高原”之上有座保存完好的古寨—天生寨。该寨以古城堡建筑为显著特点,始建于明末时期,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原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屯兵营寨。古城堡周长365米、高8米、厚3米,呈桃形。整个城堡建在一块天然的龟形巨石上,寓意“金龟托宝”,其状宛若天然生成,故有其名。寨内百年古树苍翠挺拔,建筑格局和形态保存较好,其古老的柏木双开寨门现今仍在使用。
距天生寨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古墓奇观,为历史文化探秘者所乐道。这处石棺墓群,是继巴蜀悬棺葬文化之后的又一惊俗的墓葬文化类型,其奇特之处在于石棺连穴、一墓多穴,且不入土。古墓有“九穴连墓”“夫妻连穴”“皇亲赐赠大型石雕古墓群”等几种形式。据考证,这种连墓连穴的墓葬形式在全国各地未有雷同,可谓独具标格,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习俗也一定与众不同。
龙多台地最值得一提的是龙多山。此山位于重庆合川和潼南两区交界处,因山势挺拔俊秀、峰峦起伏、逶迤飞腾,宛若龙蟠,故名龙多山。龙多山海拔618米,山脉绵延10里,为昔日巴蜀名山。山上林木幽深、怪石嶙峋,有泉水潺潺、鸟语花香。山下地势平坦、阡陌纵横,有万亩良田、千户炊烟。龙多山的佛、道文化历史悠久,庙堂殿宇古朴典雅;摩崖石刻历经唐、宋、元、明、清名人名家积淀,琳琅满目,栩栩如生。有关龙多山的人文历史后有专节叙述,这里暂且不表。
龙多山自然风光有鹫台献瑞、飞仙流泉、怪石衔松、晴岩绕翠、黄龙吐雾、赤城旧迹、横江白练、群峰堆翠,此为龙多山八景也。
登龙多山,望龙多台地,既有高原气质—广袤无垠,又有南国景致—婀娜多姿。不同时节,不同物候,或麦浪翻滚,或花团锦簇,或稻香满原,或云影波光,诸般秀色尽收眼底。
龙多台地相对缺水,然而这里却有合川第二大人工湖—白鹤湖。
白鹤湖修筑于20世纪70年代,湖面5000余亩,水质清澈,四周青山环抱,湖中小岛耸立。因养在深闺,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常年有白鹤居此,鹤鸣如歌,故有白鹤湖之名。在湖边白鹤村龙波山山顶,有一块人称“亚洲奇石”的千年景观—斗牛石。该石由上大下小两石重叠而成,上部巨石直径4.8米,下部基石直径仅0.7米。微风吹过能见斗牛石轻微摆动,然而历经风雨,这么多年它却屹立不倒。
话题:虽然古赤水县地的高光时刻已成记忆,但古老的岭上高原却焕发了新的生机,走入龙多台地,走过合川的西北,相信你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