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二读合川:巴濮文化为特质的上古文明
(第2读第1期 总第10期)
合川地处长江上游地区,按照文化类型学的观点,这里当是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发祥、繁衍地之一。也正是在这里,我们的祖先的祖先的祖先从0到1,最终实现了从爬行到直立、从鸿蒙到智开的自我进化与成长。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巫山县龙骨坡,发掘出了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此后不久,该地又发掘出了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以及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
经专家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被称为“巫山人”,在距今200万年前,是中国境内最早的猿人。
2003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合川涪江一带发现了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唐家坝遗址。通过发掘,采集到六大类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22件,有石片刮削器、砾石刮削器、大石片单刃砍砸器、砾石单刃砍砸器、石核砍砸器、石核等。
2005年,通过再次发掘,唐家坝遗址又出土了石制石器41件。除旧石器时代打制刮削器、砍砸器外,还有磨制的石斧、磨制的石凿和磨制的砍砸器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物。
根据考古工作者的推断,唐家坝遗址从第四纪早期至第四纪晚期,都应有人类在此活动。也就是说,在距今200万年至100万年前,这里便有人类活动,且一直向后延续至整个石器时代。
唐家坝遗址的发掘为深入研究长江上游原始文化,建立长江上游地域的旧石器文化序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合川唐家坝遗址(石器出土地层)与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处于相同的地质时代,有着同样优越的远古自然生态环境。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唐家坝的远古人类与巫山人类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应是同一地域—长江上游地区同一种属的原始人类。
由此可以推测,活动在唐家坝遗址的远古人类与巫山猿人相似,同属“东亚型”直立人。其外形特点为:长方形眼眶,下颚(è)圆整,鼻骨窄而高,身高在1.6~1.7米。他们是三江大地最初的人类始祖。
当时,合川涪江两岸气候温和潮湿、森林密布、水草丰美。同处一域的,不仅有原始人类,更有中国乳齿象、步氏巨猿、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上百种第四纪的哺乳动物。
唐家坝远古人类的生存状态,可以做这样的描述:他们主要居住在洞穴里或山崖下,靠采摘野果或狩猎为生。他们对工具的制作喜欢就地取材,通过砸和砍的方式制作。他们还不懂得用火,思维意识还处于朦胧时期,属于人类的蒙昧阶段。想象中,用今天的话来说,应该是特别呆萌。
如果说唐家坝遗址代表着合川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大约200万年至8000年前的文化),那么沙梁子遗址和猴清庙遗址则代表着合川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文化(大约8000年至4000年前的文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掘的沙梁子遗址,位于合川区盐井街道办事处,地处嘉陵江右岸,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这里先后出土了一大批打制和磨制石器,以及陶器等。
虽然沙梁子遗址因出土文物中商周时期的陶器占有较大比例,最后被认定为商周时期遗址,定名“沙梁子商周遗址”(现为合川区文物保护单位),但该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明显,涵盖了新石器中、晚期及商周至明清时期文化。
2004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配合草街航电枢纽工程项目进行文物调查时,又发现了“猴清庙遗址”。根据2008年考古发掘资料,猴清庙遗址位于涪江与小安溪(临渡河)交汇处的二阶台地,面积2600平方米,遗址时代同样是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具有延续时间长、文化堆积厚、包含遗物丰富的特点。
当时专家们作出的5条价值判断之一便是:猴清庙遗址,对于了解嘉陵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域特点及其与四川盆地、长江流域发现的其他新石器文化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2022年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在钱塘镇发现了三湖台子土遗址。通过发掘,共出土遗物74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遗物72件,包括石器和陶器两大类。从发掘出的房址和灰坑来看,基本可以确定该区域系新石器时期人类的生活和劳作区域。
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合川分布较为广泛,从嘉陵江的利泽下场口到草街杨家溪,从渠江的青龙咀到河漫滩,从涪江的铜溪桥角村到小河村一带都有分布。这就充分说明,以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为中心的三江六岸区域全都有远古人类活动的足迹。
新石器时代早期,合川的原始人类已经有了十分简单的生产活动,除采摘、狩猎和从嘉陵江、涪江、渠江水域中捕捞鱼虾外,也开始采集野生稻为食,并逐渐对野生稻进行人工干预和驯化,出现了早期的种植业。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在今天看来,虽然没有什么浪漫和诗意可言,却也显得特别会探索,有追求,充满了好奇心。
到了沙梁子遗址、猴清庙遗址、三湖台子土遗址所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三江六岸的冲积土阶地,土质松软,利于耕种,农业生产已普遍存在。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器不断增加,石斧、石锛(bēn)、石耜(sì)、石凿等已成为常用的生产工具。
这一时期,随着火的使用,陶器得以烧制而成—人类破天荒地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突破造物主设定的“卡脖子”技术,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器物,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
这时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家畜以猪和狗为主。
当时的社会性质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萌芽的过渡阶段,等待它的是人类史前那个“万邦林立”的部落社会时代。三江地区的原始先民也逐渐进化成了后来的土著居民—濮人。
以唐家坝遗址、沙梁子遗址、猴清庙遗址、三湖台子土遗址为代表的合川原始文化,发轫于距今200万年至100万年前,延续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末叶,包含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起源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在嘉陵江流域独树一帜,不得不让人心生敬畏。
话题:人类原始文化有很多未解之谜,我们做过什么探寻?合川地处三江之上,水的源头易找,文化的源头难寻,这需要等待,更需要发现,让我们从合川出发,从嘉陵江流域出发,从长江上游地区出发去学习、了解、研究、热爱我们的古老文明吧。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