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合川>印象合川> 跟我一起读合川

《跟我一起读合川》文图语音版(总第28期)| 佛道名山龙多山

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五读合川:融入现实生活的多重信仰

(第5读第2期  总第28期)



龙多山位于合川区西北龙凤镇,与重庆潼南区和四川武胜县、蓬溪县相邻,距合川城区60公里。

龙凤镇因境内有龙多山和凤凰山,山形似龙像凤,遥相呼应而得名。

龙多山为龙凤镇主山,挺拔俊秀,峰峦起伏,逶迤升腾,委蛇如蟠龙。龙多山自古有名,是驰名华夏的巴蜀胜地。

龙多山之名,名在它的“巴蜀争界”

龙多山地处四川盆地凹陷带东缘、华蓥山大裂谷西部,是嘉陵江水系与涪江水系的分水岭。龙多山台地以东地区为嘉陵江水系,以西地区为涪江水系。

汉唐及以前,巴蜀分治,巴之州县多居嘉陵江流域,蜀之州县多处涪江流域。由此产生了巴、蜀为龙多山的归属而争界的问题,且久而不决。由于这种争论或者说是争斗的存在,因而附会出来的传说和故事便很多。相传,汉高祖八年(前199),一朝密雾,山为之裂,自上及下,坡处直若引绳,于是分出了界线来。故龙多山有巴蜀分界山的说法。

事实上,龙多山地域方圆百里,从今天的行政管辖范围看,西边部分属潼南区,东边部分属合川区,而历史上潼南区一带属蜀,合川区一带属巴,两地之界便是巴蜀之界。

龙多山之名,名在它的道教缘起

相传西晋永嘉三年(309),今四川广汉炼丹人冯盖罗相中了龙多山,携一家老小来到此处结庐居住,修仙悟道,炼制长生不老丹药。三年后终于修成正果,冯盖罗及全家17人升仙而去。由此,黎民百姓纷纷前往筑坛设“醮”(祭祀,后指道教科仪),龙多山的宗教文化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以太上老君(李聃)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奉“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神的道教,已在合川地区广泛传播开来,并有相当的信众基础,故而使龙多山的道教发展很快。

龙多山之名,名在它的佛教兴盛

自佛教传入巴蜀之后,龙多山便是佛教在合川地区的重要承载地,在魏晋时期已有了寺庙。经东晋至隋朝300余年的发展,龙多山已然成了巴蜀名山。

到了唐朝时期,龙多山的佛道两教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佛教,可谓盛极一时。武则天称帝时(684—705),曾“钦敕”龙多山寺僧建造放生池。于是龙多山与华山、嵩山、黄山、庐山、衡山等齐名天下,成为钦定佛山。

唐天宝十四年(755),唐玄宗避“安史之乱”来到四川,特遣大中大夫并授上柱国勋级的韦藏锋,到龙多山祈求神灵赐福消灾,其仪式被称作“醮祭”。此次“醮祭”大典是道场科仪中的帝王醮祭,为国家礼仪,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由此可见龙多山当时在巴蜀地区崇高的宗教地位。

龙多山极盛时期,可谓风光无限。山中著名的寺庙道观有鹫台寺、佛惠寺、灵佛寺、龙凤寺、冯仙洞、至道观等。就摩崖造像而言,保存至今的就有包括中唐时期的千佛龛、弥勒佛龛在内的摩崖石刻76龛,造像1742尊,规模不可谓不宏大。

龙多山之名,名在它的美文碑刻

由唐至宋,频频到龙多山造访的名人很多,特别是在合州置赤水县后,因县治处龙多山南麓,龙多山被视为赤水县的靠山,故而山以县名,县以山贵,来登山观览的文人墨客就更多了。

他们中,有唐代散文家孙樵、文士李稽,有北宋诗人范成大、尚书驾部员外郎曹宪、推官彭应求、理学家周敦颐,南宋名臣冯时行、诗人刘望之、何师亮等。

每每登临,便有诗词歌赋留下,镌刻于山上四周悬崖峭壁处。其中,孙樵的《龙多山录》、李稽的《集圣院记》、冯时行的《龙多山鹫台院记》、刘望之的《龙多山》七言诗,是龙多山历史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篇章。

这些题刻,无论是造像题记、培修题记,还是游记、颂词、碑文,其文章都千回百转、洋洋洒洒;其书法笔体多样,字字精美;其刻工深浅有度,鲜活灵动,真可谓文美、字美、刻工美,浓缩了龙多山的物华天宝、山川景秀。

论文,最值得一提的是孙樵的《龙多山录》。孙樵,晚唐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四传弟子,是坚持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所作古文,刻意求新。《龙多山录》讲究构思,注重词采,风格奇崛,以饱满的激情和犀利的笔触再现了龙多山雄伟而磅礴的立体画卷,堪称神来之笔。

论诗,最值得一提的是刘望之的《龙多山》七言诗。刘望之,字观堂,今四川泸州人,宋朝进士,官南平军教授,任期文化丕变,后迁秘书省正字,著有《观堂唱集》,名重一时。

龙多山之名,名在它是百姓的生活道场

就今天所见,龙多山两峰顶之上仍有一佛一道两庙宇群。佛道同处,共得一山,教义教规的不同不是划分人群的红线,反而是同渡人之精神困厄的一体两面。

龙佛寺,始建于唐,几经荒废重建,现有遗存为20世纪80年代在原址上由民间集资复建,主要由大雄宝殿、四面观音等组成,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其地势走向,殿堂布局尚能显现当年古寺鼎盛时期的大致面貌。

太清宫,也是20世纪80年代在原有道观遗址上修建,其所居山峰与龙佛寺所在山顶遥相呼应,建筑形态秉持了道家所尊崇的朴素、自然和险峻。据有关资料记述,太清宫,始建于唐朝,为女皇武则天钦赐所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初三,龙多山都有庙会。“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农历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日,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农历三月三,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为道教信众的一个重要祭祀日。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节,后代沿袭,遂成为人们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佳节。

在龙多山,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节日。这一天,方圆百里,都有百姓前来焚香祈福,以求去灾避祸、扬善倡孝,盼能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据说,在这三日当中,当地村民都会停耕一天,以行“大戊三月三,田不犁,土不翻”的习俗,目的便是过一天世俗信仰生活。这一天的龙多山也格外热闹,有敬香礼拜的,有摆地摊的,有售美食的,有表演的,有纯游玩的……总之,由今及古,千百年来,我们的先民们是最懂得来龙多山给心灵放个假的。

话题:历史上的龙多山不乏对它的欣赏者、赞美者、开拓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加入,成就了龙多山的辉煌过往,为我们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今天的龙多山同样不乏对它的欣赏者、追忆者、拥趸者。为此,期待能够通过挖掘、整理和利用龙多山的自然、人文资源,把它打造成为一个能够接纳八方游客的景区,以重整它当年“崛起中天”的历史雄风。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