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八读合川:民族事业不能忘记的人
(第8读第1期 总第42期)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讲道,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之洞、张謇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不仅在工业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其他方面也颇有建树,其名声和政治影响都很大。与之比肩,卢作孚于国家于民族,其贡献毫不逊色,甚至在一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合川是卢作孚的故乡。他在这里出生、成长,并从这里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对故乡始终充满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家乡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这里办交通、办实业、办教育,推动社会改革试验,以实现他的救国、富国、强国理想。
1893年4月14日,卢作孚出生在合川城关北门外杨柳街,原名卢魁先,后改名卢思,字作孚。兄、弟、妹6人,卢作孚排行老二,长兄卢魁铨,三弟卢魁甲,四弟卢魁群,五弟卢魁杰,小妹卢魁秀。他们都是在合川城关长大。
卢作孚祖居,位于合川县城百里以外的肖家场(今合川肖家镇)。肖家场地处合川北端,分属合川、岳池两县。合川的杨家、岳池的周家,是当时两县的大地主。其祖父卢仲义,是肖家场的一个佃农,为人老实厚道,几经地主盘剥,家境十分穷困。其父卢茂林,从五六岁起就在地主家当放牛娃,借以混口饭吃。
卢仲义死后,卢茂林到了合川县城,先是在一家裁缝铺当伙计、学手艺,后替一些贩卖麻布的商人当雇工、做运力,工钱收入相对较高。于是,他放弃了裁缝行活儿,专门往返于合川、荣昌和隆昌,帮人做麻布生意。
在这过程中,他摸清了做麻布生意的一些规律:一是包装布匹的粗麻布,运到商店成了废物,一般布商不要,他则从布商手中贱价买来,拿回家稍做洗涤和修理,转卖给贫苦人家,从中可获取微利;二是挑运麻布之外,自己也捎带少许麻布,回来后分卖给四邻,卖价比市场价低,既方便了邻里,又增加了收入。由于他的老实厚道、乐于助人,人称“卢麻布”,在当地人群中小有名气。
随着家庭经济的好转,卢家开始在合川县城外定居下来,卢作孚及其兄弟姊妹们,才有条件入学读书。这对他们开辟新的人生道路、创造新的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卢作孚从小爱劳动,尚节俭,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童年的卢作孚十分孝顺体贴父母,每天帮母亲砍柴、挑水、扫屋子,从不让父母操心。尽管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辛生活,但却秉性善良、勤俭节约、谦逊质朴。
1899年,卢作孚与大哥一同到一家私塾读书。每天鸡鸣起床,一早就到城门口等候,如城门未开,便借城门口点的灯笼透出的光线读书。由于聪明过人,加之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快便学完了私塾老师教的全部课本。1901年,兄弟二人一起转入瑞山书院学习。
就在这一年,卢作孚得了一场重病,上吐下泻,高烧不止。因无钱请医买药,以致一段时间成了哑人。幸亏哑而不聋,加之他意志坚强,每天仍然坚持劳动,坚持学习。不能说话,他就以笔代言,通过书写的方式研讨课业。1903年春节,母亲带他到舅舅家拜年,忽遇一只燕子从屋内飞向屋外。在他兴奋地追逐燕子时,嘴里居然情不自禁地喊出了“燕子、燕子”,当此,奇迹出现了,他恢复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关于瑞山书院,其历史源头之渊薮可追溯到南宋淳祐三年(1243)为纪念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而创办的“养心堂书馆”。清乾隆年间置义学,初称“接龙义学”(1780),后谓“瑞山义学”(1785),及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改名“瑞山书院”。1904年瑞山书院开办新学,始称“瑞山小学”。
1907年,卢作孚以优异成绩从瑞山小学毕业,结束了自己的求学生涯,自此再也没有上过任何正规学校。这也是多年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誉称他为“小学博士”的原因。
1908年,年仅15岁的卢作孚跟随一群商人,只身步行到成都,住在成都的合川会馆。当时的成都有很多高级学校,虽然都是公费,但与其志趣不合。因此,他选了几个收费低廉的补习学校,加紧各种基础学科的学习。补习班的学习,课程内容一般比较肤浅。于是,卢作孚便开始了他似有神助的天才般的自学。
由于他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加之他才思敏捷、反应快,一年之内便开始研究高等数学了。他广泛搜寻所有的数学教科书和著作,还买了一些英文版本,对照学习。其间,他解了大量的数学难题,并把学习心得编辑成书,著有《应用数题新解》和相关几何、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教科书和习题详解。因无资金,只印了《应用数题新解》一书。
除数学外,卢作孚还倾力学习英语、古文、历史、地理、物理和化学。他自学英语,从未间断,后来在民生公司当总经理时,还经常修改英文秘书起草的文稿。他自学古文,花了3年时间逐字逐句研究韩愈著作,逐段逐章批注,这对他后来讲话、写文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10年,卢作孚开始对时事产生了兴趣,深入地研读了有关国内外进步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如卢梭的《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以及孙中山先生的著作。
我们知道,卢梭的核心思想是“主权在民”而非“朕即国家”;达尔文、赫胥黎的基本理论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这些在当时的中国都是前所未闻、极具划时代意义的政治思想主张,是对中国社会变革与社会革命的思想启蒙和教育推动。
通过对这些著作的学习,卢作孚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还对如何帮助自己国家和民族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日后他的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人生经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话题:作为合川之子,卢作孚是合川人民的骄傲。2023年4月14日是卢作孚先生诞辰130周年。通过纪念卢作孚先生,再来看看合川的百年沧桑巨变,再来感受一番合川的人文精神,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凝心聚力,谱写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为此,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卢作孚,走进他的人生旅途和精神世界。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