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合川>印象合川> 跟我一起读合川

《跟我一起读合川》文图语音版(总第52期)| 走向成熟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下)

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九读合川: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乐章

(第9读第5期  总第52期)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

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在育才学校期间,陶行知亲自制订了“创造年”计划,并开展了“创造月”活动,制定了“育才学校创造奖办法”。

在著名的《创造宣言》中,他号召敲碎儿童的地狱,主张实施创造的儿童教育,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

他认为,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为此,他还创作了一首《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了儿童创造力“六大解放”的主张:

(1)解放儿童的头脑,撕掉束缚儿童创造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的层层裹头布,让儿童去想、去思考;(2)解放儿童的双手,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和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3)解放儿童的眼睛,不要让儿童戴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4)解放儿童的嘴,使儿童获得言论的自由和发问的自由;(5)解放儿童的空间,因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只有解放了空间,才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去积极进行创造。

早在育才学校创办之初,陶行知先生便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不断积小创造为大创造。

为此,他在学校开展了四大集体创造活动。一是创造健康的堡垒。他提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主张以健康教育代替医生,培养学生做小医生。二是创造学术之气候。他积极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并邀请名师加以辅导,使学校的学习风气非常浓厚,各种学术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他还在自然组创办的《小科学》墙报上发表过一首诗:“学牛顿深思,学伽(利略)翁实做,播下科学种,结成智慧果。”三是创造艺术之环境。陶行知强调,我们所要的校容不是浪漫的盛装,而是内心的艺术感所求的朴素的表现。他要求育才学校的校容要井然有条,秩然有序,凛然有不可侵犯之威仪。四是创造生产之园地。为了渡过经济难关,育才师生一共开辟出了四个农场。他们以十年树木之手段,贯彻百年树人之大计,既开源又节流。按陶行知的话说,“现在进行着寸土运动,先使大家知道一寸黄土一寸金之义,而后用集体的力量使之尽其力。”

四大创造活动,从教育的根本上说,是在创造新型的人格。1943年,陶行知先生曾写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句。《育才学校校歌》的末段便是“真即善,真即美,真善美合一。让我们歌颂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创造”。

在育才学校成立3周年后,根据陶行知的提议,育才学校的学生每天都要问自己四个问题,这就是著名的《每天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习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育才学校的教育是有灵魂的教育,是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不仅提出了创造宣言、创造理论,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在今天的世界教育史上,还没有人超越他。陶行知在育才学校所确定的创造精神,是生活教育的一次飞跃,是他教育思想和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

1944年4月,陶行知发表《创造的儿童教育》,提出民主教育,呼吁创设民主的环境,发挥人的创造力。

民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质。民主教育根本的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它是以民众为核心,以启发大众为目的,进而建设民主国家的一种教育模式。

1945年,陶行知曾对民主教育下过如此定义:民主教育一方面是教人争取民主,另一方面是教人发展民主。在反民主的时代或是民主不够的时代,民主教育的任务是教人争取民主。到了政治走上了民主之路,民主教育的任务是配合整个国家之创造计划,教人依靠民主的原则,发挥个人及集体的创造力,以为全民造幸福。

简言之,“民主教育”是关于民主的教育。它是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教育,是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

具体到学校的办学来讲,陶行知主张:民主教育需要通过民主的方式管理学校。一方面我们要用创造的生活来充实民主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用民主来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把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这正是育才学校办学实践的写照和总结。

育才学校的办学实践,很好地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民主性和谐统一起来。他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消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最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内容上渗透了民主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思想、民主精神。陶行知以民主的教育造就了一代新人。

1946年初,陶行知发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指出,搞民主教育不能没有先生,一流的先生首先要有真知灼见,其次要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为此,陶行知给大家推荐了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位是老百姓,还有一位就是我们教的小孩子。他指出,唯独肯拜人民与小孩子为老师的人,才能把自己造成民主的老师,也只有肯拜人民与小学生为师,那民主作风才能自然而然地获得。

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他认为,社会大学,无论有形的无形的,要有一个共同的大学之道。孔子的大学之道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在时代不同了,要改几个字,成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社会大学的创办,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开展。

此时的陶行知,一边积极开展民主教育,一边又积极投身民主运动。

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陶行知、章乃器、胡厥文等发起成立“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该会每天晚间集会,邀请政协代表到会演讲,听取各界意见。16日晚,第4次演讲会在沧白堂举行,到会群众千余人,但会议遭到国民党特务、暴徒的破坏,此后连续三日破坏活动更为严重,引起社会强烈反响。26日,陶行知主持记者招待会,揭露真相,谴责国民党特务和暴徒压制民主、破坏人民言论自由的暴行。这便是著名的“沧白堂事件”。

1946年2月,为庆祝政协会议成功,由政协陪都各界协进会等19个团体发起,在较场口广场举行集会。当参加大会的育才学校师生及其他群众团体进入会场时,特务头子刘野樵为争当大会主席,与大会司仪李公朴先生发生争执,预先埋伏在较场口周围的特务乘机大打出手,郭沫若、陶行知、李公朴、章乃器、马寅初等和新闻记者及劳协会会员60余人被打伤,造成震惊全国的“较场口血案”。面对国民党的丧心病狂,陶行知却对育才学校师生说:民主是打杀不死的,革命是有牺牲的,同学们,不要难过,我们还要坚持斗争。

1946年4月,陶行知回到上海,又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还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场。

1946年7月25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8月16日,合川教育界在古圣寺举行追悼会,除了部分学校师生,合川的百姓也纷纷来到大会礼堂,悼念他们敬爱的陶夫子。

陶行知在合川的办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乐章。

话题:中国的教育正在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在前进的道路上如何蹄疾步稳?相信陶行知开拓的“创造教育”已给了我们足够的历史自信。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