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合川>印象合川> 跟我一起读合川

《跟我一起读合川》文图语音版(总第53期)| 合川教育史上的四大先生

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九读合川: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乐章

(第9读第6期  总第53期)



读了周敦颐,读了张森楷,读了卢作孚,读了陶行知,深入下去,散发开来,就等于读了半部合川的办学史、教育史。

就合川而言,周敦颐、张森楷、卢作孚、陶行知堪称合川教育史上的四大先贤、四大宗师、四大教育家,他们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或是影响了合川长达千年的历史文脉,或是开启了近现代教育的崭新篇章,为合川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把他们集合起来,给个什么称谓更好呢?

先说先贤。按照《文心雕龙》的解释,“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意指已故有才德而贤明睿智之人。

再说宗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宗师是“指在思想或学术上受人尊崇而可奉为模范的人”,是为众人所师法的人。

再说教育家。作为近代以来的概念,教育家一般是指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并产生重要影响的人。

几相比较,这些称谓,无论哪种,都不及“先生”二字来得亲近、大气,既可以俯身也可以仰望,是一个能与先贤、宗师、教育家画上等号的称谓。因此,我们还是把他们叫作“先生”吧!

实际上,周敦颐因号濂溪,故世称“濂溪先生”;张森楷因字式卿,后改石亲,学者多称“石亲先生”;卢作孚与梁漱溟、晏阳初并称“乡村建设三杰”,相互间亦互称先生;作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毛泽东称他“陶行知先生”,宋庆龄称他“行知先生”。他们作为合川教育的开拓者、推动者、革故鼎新者、民智启迪者,是合川教育史上的“四大先生”。

有关“四大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我们在前述各相关篇章中已读到过。这里,仅就相关的历史和人物关系再做一些补充,以便大家有一个更为全貌的认识。

周敦颐之于合州教育的影响

1056年,周敦颐签书合州通判。在此后的四年中,一方面,他深入开展儒学研究,为合州众多从学士子讲授圣学之要,并为张宗范所造之亭题名作说,初步形成了他的理学思想旨要;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注重办学兴教培育人才,以此推动巴渝地区文化学术发展。

当时,合州文化落后,读书人不多。为改变这一现状,周敦颐决定大办州学。他请张宗范主持学政,广招学生,并亲自为求学士子解疑释惑,同时他还遍请文人雅士前来讲学,活跃学术氛围。一时间,合州州学声名大振,合州学子习读诗书蔚然成风。由此,合州各县及相邻的其他州县学子也纷纷前来求学。据《蓬州志略》记载:每年前往周敦颐的合州住所求学者达数十起,每起都不下数人。

为纪念周敦颐对合州文化教育的贡献,1460年知州唐珣建有周子书院(亦称濂溪书院),1531年御史邱道隆建有合宗书院。合宗书院与周子书院一脉相承,在表纪念的同时,更尊周敦颐为合州学术之“宗”。1904年,“合宗书院”改“合州学堂”。1906年合州学堂改为合州中学堂,为合川中学前身。时至今日,周敦颐以下的合川教育史已传承延续近千年。虽然旧式教育与新式学堂有本质差别,但周敦颐作为合州教育的开宗之人,值得永远铭记。

张森楷与卢作孚的师生情分

张森楷从29岁回乡开始,曾有7年桑梓教育经历,后又办过四川民立实业中学堂,开了近代职业教育先河,他是新史学教育的奠基人,所撰《华夏史要》被后世学人称为“全国第一部中学历史教材”。他还组织过学生留学海外(日本)。1904年,清光绪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在全国实行新学制。同年,张森楷出任合州学务总理,全权负责办理合州新学堂。在任期间,他对全州各类学堂的设置、分布、师资、教材都曾一一推动,成效卓著。在他的主持下,合州的新式学堂通计有高小10所、初小93所,盛极一时,领重庆府各州县之先。

在张森楷的学生中,除了此前提到过的郭沫若外,卢作孚也是一个。

卢作孚在瑞山小学念书时,曾经听张森楷讲过课,虽不是张森楷的正式学生,但一直以私淑弟子自居,以张森楷为师为表。张森楷也对卢作孚的聪颖、刻苦非常赞赏,后来在主持《合川县志》编纂时曾邀请卢作孚担任过分纂。张森楷客死北京两年,是卢作孚亲自将灵柩运送回家乡并安葬于学士山。两位先生的情分为君子之交,惺惺相惜。

卢作孚与陶行知的同一梦想

卢作孚除自己兴办教育外,还特别支持陶行知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他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推崇,并与之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教育的问题上,两人最为一致的,就是主张和实践“教育救国”的理念,这是他们共同的梦想。

卢作孚在辛亥革命后就已初步形成了“教育救国”的理念。1916年,年仅23岁的他就明确提出:“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后来,他又陆续提出了“国中万事,希望若绝,寻求希望,必于教育事业”“乡村第一重要的建设事业是教育”等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思想和主张。

在教育救国理念的实践中,卢作孚与陶行知等乡村建设开拓者和平民教育家结下深厚情谊。即使在抗战期间,他们也坚持教育救国实践。正是在卢作孚的盛情邀请下,陶行知才来到重庆、来到合川生活、办学,一批平民教育家才会集北碚,从而使陶行知的难童学校得以开办,其他平民教育家的民众教育得以“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不至于被抗战的炮火打断。也正是有了卢作孚民生公司等企业在经费方面的鼎力支持,育才学校才得以度过七年艰苦卓绝的办学时光而有辉煌成绩。

话题:先生者,为人师表也。于社会而言,先生是指路明灯,更是榜样力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社会都需要“先生”。愿我们在“四大先生”的召示和激励之下,人人都能争当“先生”,争做“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的模范,努力成为推进包括合川教育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奋进者。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