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十读合川:全民抗战中的合川力量
(第10读第3期 总第56期)
战争是全局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真正做到了前方抗敌打仗、后方生产支援。在这一过程中,合川在棉纱的生产和食盐的储运上值得特别提及。
豫丰和记纱厂合川支厂
豫丰和记纱厂,肇始于1919年上海民族实业家穆藕初在河南郑州创办的豫丰纱厂。
穆藕初,原名穆湘玥,字藕初,江苏吴县人,1876年出生在上海浦东一个以种棉为主业的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对棉业情有独钟,14岁进棉花行做学徒。1909年6月赴美留学。5年的留学生活使他形成了“棉业为我国最大之实业”的认识,产生了“发展棉纺,实业兴国”的宏大抱负。至1922年,穆氏旗下的4家纱厂共有纱锭12万多枚,占当时全国纱锭总数的近20%。时人将他和张謇、聂云台、荣宗敬并列为中国棉纱四大巨子,社会各界敬称他为中国“棉纱大王”。
1934年3月,豫丰纱厂由天津中国银行接管,成为官僚资本企业,改称豫丰和记纱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豫丰和记纱厂屡遭日军飞机轰炸,受损惨重。
1938年2月19日,国民政府经济部决定:为保存其实力,维护军需民用,将豫丰和记纱厂内迁重庆。
紧接着,厂方宣布停工迁厂,技术人员、保全修理工随同前往重庆,纱纺女工就地遣散。同时,开始拆机装箱,拆下各种机器设备8000余吨,大小机箱11.7万件。先取道平汉铁路到武汉,在汉口雇船300艘逆长江而上,前往重庆。
搬迁途中被日军飞机炸毁的船只多达百余艘(只)。经过长达1年多的艰难搬迁,1939年到达重庆,同年4月在重庆土湾选定厂址,开始建设。
1940年5月27日,在今重庆沙坪坝的豫丰和记纱厂及附近街道、码头被炸,伤亡100多人。这前后豫丰和记纱厂共遭到日军多达13次的狂轰滥炸,以致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同年9月,豫丰和记纱厂顺嘉陵江而上,在合川东津沱购地600亩,修建厂房,这是重庆厂区面积的2倍多。
东津沱为嘉陵江纳涪江之后流向重庆的第一个回水湾区,背靠白塔坪(古称东山),与钓鱼城隔江相望,有水运之便,虽然为日军轰炸目标之一,但是远离重庆和合川城区,地处东山之下,嘉陵江之滨,相对比较安全。
1941年5月,豫丰和记纱厂合川支厂建成投产,时有纱机15000锭,职工2497人。到1943年,纱机增至29700锭,职工增至2659人,由于厂内使用的是当时英国出厂的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机器,年产棉纱多达14263件,注册商标为“红飞艇”。有史评价,该厂对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穿衣问题贡献甚巨。
抗战时期,随着河南“豫丰”等13家大型棉纺厂的迁渝,加之本地原有的500多家手工作坊,重庆成为抗战时中国的主要纺织基地,撑起了大后方的大半边天。
合川支厂的建设还成就了合川重棉四厂的一段辉煌,这是后话。
晒网沱抗战盐仓遗存
盐税,历史上一直便是国家大宗收入来源之一。民国时期,重庆是川盐集散重镇。1916年,四川盐业使署迁驻重庆,使重庆一度成为川盐的施政中心。
1935年,重庆盐务管理分局正式设立,该分局管辖着川东各地的盐仓及涪陵、万县等盐务机构,综管产、运、销、税、缉五大要政。
1936年,重庆盐务管理分局决定拨款并监造包括合川在内的长江中段各大盐仓。
七七事变后,日本先后控制长芦盐场等华北产盐基地,进而完全占领大陆海岸线,中国的海盐基地几乎完全丧失,近海的内地盐场亦被占领。于是,中国盐业急剧萎缩,仅依赖于内地的四川盐产和西北盐产,产量不到平时的30%,而以重庆为中心的后方人口却占了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2亿~3亿人。随着战争的破坏和冲击,内地盐业的生产、运输、销售以及税收诸多环节遭受破坏,军民生活面临严重困难。
1938年,国民政府盐务总局设在重庆。此后的整个抗战期间,重庆都是全国盐务的指挥中心,管辖着盐业这一重要战略资源,并推动形成了以长江为骨干,嘉陵江、沱江、乌江等为支脉的储存运输体系。
合川晒网沱盐仓位于合川城区嘉陵江、涪江交汇处的南岸,1940年建成并由合川官仓办公处负责管理使用,是当时长江中段八大盐仓之一,为抗战时期的战略转运官仓,在整个嘉陵江流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盐仓占地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为砖、石、木混合结构。库房分隔四栋,最大储藏量高达7650吨。另有办公、保管室,有小石墙与仓库区分隔。盐仓距江边百余米,有专用公路,盐运方便。
食盐是一种易回潮的晶体,合川临江空气湿度大,为防止食盐受潮,建造者先用宽厚40厘米、长1米的条石,按照“横竖”排列式垒造起基座,为防潮气进入,每块条石间都用糯米加石灰的“混凝土”黏合。基座周围布满了排水沟,基座内再用石灰与炭渣填满,然后在上面铺上小青砖,在小青砖上搭上木板架,离地面30厘米左右,然后将盐袋放在木板上。此外,每个盐仓内还有烟囱之类的排风口,以让盐仓保持空气流通。
该盐仓保存完整,用材工艺罕见,历史印记明显,是不可多得的城市遗产中的工业遗产。
话题:豫丰和记纱厂的搬迁史、晒网沱盐仓的建设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屈辱历史和不甘做亡国奴的抗争精神,每每读到,都让人感慨不已。值得欣慰的是,两处遗存均在,也都分别列入了市级、区级文保单位。不妨做个志愿者,参加到抗战遗址文物的保护行列中来吧。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