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十一读合川:伟大事业的是时代先驱
(第11读第5期 总第62期)
刘文学(新中国第一位少年英雄,革命烈士)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情,表现出了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
这一时期,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合川儿女踊跃参军报国,在事关新中国生存的抗美援朝战场,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赢得了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为捍卫社会主义革命成果,合川儿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与各种敌对行为做斗争,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风貌。蒋诚、刘文学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这里首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大家都较为熟知的少年英雄刘文学的事迹。
1945年2月,刘文学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渠嘉乡(今重庆市合川区云门街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旧社会,一家老小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受尽了地主的欺负和压榨。在那人间地狱般的漫漫长夜里,父亲和姐弟先后饿死,一家五口仅存母子二人熬过了严冬,迎来了解放。
1951年下半年,合川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刘文学一家第一次分得土地,生活逐渐改善。1952年9月,他有机会进入双江小学学习。然而,入学刚半年,因家中缺乏劳动力,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年仅8岁的他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与母亲一起从事农业劳动。直到1956年9月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土地和农业生产集中到农村集体,刘文学才再有机会入学。这时,他已经11周岁了,因此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校,他不仅学习成绩出色,还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表现出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和素养。很快他便在1957年秋光荣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不久还成了全校唯一的中队长。
1959年11月的一天晚上,刘文学在参加完集体劳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处名叫堰塘土地的地方,发现有人在集体辣椒地里偷摘辣椒。于是,便前去制止和干预。偷椒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本村过去的地主王荣学。王荣学是当地出了名的坏分子,解放前作恶多端、欺压善良,解放后依然好吃懒做、抗拒改造。
当时,王荣学已偷满一个背包的辣椒,正要离开,碰巧被路过的刘文学发现。
刘文学看了看面前的辣椒,马上抓住王荣学,说要向生产队长报告。王荣学拿出一块钱递给刘文学,说:“小兄弟,把这钱给你,你放我走吧。”正直的刘文学并没搭理和纵容他,而是要求他一起到大队部去。
王荣学一边口气服软地答应自己去大队部,一边又趁刘文学不备,想转身逃跑。刘文学眼疾手快地一把抱住了他,并高声大喊:“来人啊,快来人啊,王荣学偷队里的辣椒!”这时,吓得要死、怕得要命的王荣学却怎么也挣脱不了刘文学死死拽住他的手。刘文学继续呼喊着:“来人啊,快来人啊,王荣学偷辣椒!”见偷盗行为将被彻底暴露的王荣学,突然起了歹心,想除掉刘文学尽快脱身。于是,他转过身来,伸出罪恶的双手,凶残地卡住了刘文学的脖子……
最后,经过拼命地反抗和殊死地搏斗,刘文学终因年幼力薄,被王荣学活活掐死,牺牲时年仅14岁。
为保护集体财产英勇牺牲的刘文学受到群众的怀念,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直到今天,合川区的群众还传唱着《歌唱刘文学》的歌谣,以纪念这位新中国的少年英雄。
蒋诚(抗美援朝精神的合川缩影,战斗英勇、道德模范)
蒋诚,1928年生于今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由于父母早亡,尚未成年的蒋诚很早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照顾弟妹生活。也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锻炼了蒋诚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1949年12月,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蒋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1月,他所在的部队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3月由长甸河口入朝作战。由于表现积极、勇敢,时年23岁的蒋诚被提拔为了机炮连副班长。
从1951年4月至11月,其所在的十二军先后参与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作战等大小战斗400余次,并重创了土耳其旅。这一系列的战斗不仅打出了气势,还打出了自信。不过,战争是激烈而残酷的,此时,一个更加严峻的考验也逐渐出现在蒋诚和他的战友面前。
1952年11月8日,迎来了蒋诚永生难忘的上甘岭战役。那时,负责第一阶段战斗的十五军四十五师,已在半个月的血战中拼光了5600余人。蒋诚和他的战友,就是在如此残酷的战况下冲上火线的。蒋诚驻守的是537.7高地,这是敌人进攻的重点。也就是在这场残酷的血战中,蒋诚立下了奇功。他以重机枪歼敌400余名、击毁敌重机枪一挺,并奇迹般地打落敌人飞机一架。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右腹部被打穿,肠子流了出来,他把肠子塞进肚子又继续战斗。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凭着累累战功,蒋诚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一等功,并直接升任所在机炮连一排副排长。
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回国后的他跟随部队前往浙江驻扎,在部队建设中又因他勇于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技术,对工作极端负责而荣立三等功。
1955年,蒋诚复员退伍回乡。在蒋诚退伍的行李中只有便衣一套、鞋袜各一双、毛巾一条、肥皂一块、布票16尺。
作为有功在身的退役军人,蒋诚深知军功可以给他带来优厚的待遇,但他却深藏功名,不愿给国家添麻烦,甚至连向家人都从未提及过他立一等功的事。
直到1988年,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在编修《合川县志》时,才在县档案馆发现一份因邮寄地址有误而未被送达的有关他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至此,蒋诚作为战斗英雄、一等功臣的事迹,才得以在36年后为大家所知晓。
退伍返乡后的蒋诚,就是这样将战场功勋深藏心底,在家乡当起了一名普通农民。
1983年冬,当地决定修建乡村公路,蒋诚主动请缨牵头修路,且不领任何报酬。这条乡道修到一半时出现资金困难,蒋诚悄悄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2400元,补贴修路工程款。直到1991年,蒋诚的儿子偶然得知此事,才筹集资金帮父亲还清债务,用实际行动支持父亲的义举。乡道最终修通了,蒋诚个人虽身负债务,却始终无怨无悔。他是深藏功名的助人模范。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号召退耕还林,蒋诚带头在自家田地里种上柏树、柚子树等,发挥引领示范作用。2014年,村里引进油橄榄种植,需要农民流转土地,蒋诚带头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还主动协助村干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村民解决种植中的实际困难。如今,油橄榄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他是当地发展产业的开路先锋。
因其先进事迹,他于2019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20年荣获“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22年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2023年1月5日,蒋诚同志因病去世,享年94岁。特向老英雄致敬,谨此悼念。
话题: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抗美援朝的老兵,蒋诚所代表的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合川缩影。纵观蒋诚的传奇人生,战斗英雄、道德模范、中国好人,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