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十二读合川:等你发现的慢游之旅
(第12读第1期 总第63期)
合川有很多山水人文秘境。之所以说它们是秘境,原因就在于它们很少出镜,少为人知,少为人见。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带上你的行囊和你的摄影镜头,多去发现,多去体验,多去记录。
秘境之一:五百里水上画廊
合川处处皆江,处处皆景。全区仅三江干流就有239.73公里,包含小安溪(临渡河)在内的“三江一河”通航里程达255公里,与四川、重庆两个省市的6个邻近区县有水路相通,涉及全区2/3以上的乡镇,是合川自然、历史、人文与别处不尽相同的地方。不过,于今天而言,有船行三江经历的人可谓少之又少。选一处水域,放舟一游,载歌而行,相信你定有不一样的旅行感受。
在合川境内,沿嘉陵江、涪江、渠江共有42道弯,弯弯相连,曲折流淌,妩媚多姿。那凹沉的沱湾,凸起的半岛,平躺的岸滩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秀场。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一次邂逅,定能让你目不暇接。
三江奔流而来,在合川呈扇形分布。开阔之处,河床宽广,水色连天,青山绿水,浅吟低唱,舟行于此,但见自然景观与古集镇、古村落、古栈道、古码头等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映成趣。狭窄处,两岸对峙,天际一线,船行其中,仰天崖壁连绵不断,让人时常忘记了船行的速度,只有头顶的白云和水边的礁石成为你视觉的流线和耳畔的回响。
在草街航电枢纽大坝建成前,三江多急流险滩。
据统计,嘉陵江合川段有险滩41个,几乎每2公里便有一个,为三江的平均水平。自上而下是:管家渡、斗笠口、金钟碛、沙湾、西牛子、老官墩、米口子、母猪石、紫金滩、竹林阔、龙会桥、老鸹浩、肖门、石门、茅草石、潵水滩、鸡翅拐、石牛庵、方矶石、石鸭子、包家浩、瓦窑滩、渠河咀、杨柳碛、鹞子岩、花滩子、三佛滩、黑龙滩、毛钱滩、千金滩、张公滩、卷耳子、猪圈门、蔡家滩、大照镜、小照镜、盐坎子、回龙滩、巨梁、虬门、铁炉滩。
涪江合川段有险滩32个,被称作:剐骨滩、筲箕滩、鲤鱼石、鹞子岩、蓼叶滩、蓑衣滩、二郎滩、鱼箭滩、牛家沟、横梁子、牌坊滩、吴家滩、兜溪河、布袋口、花佛岩、泉溪口、磨盘滩、黄家坝、八字峣、饶钵石、锚链口、肖家滩、青竹碥、座金滩、漕坝滩、螃蟹岬、白鹤滩、野土地、贯耳子、芦家湾、立石子、乌木滩。
渠江合川段有险滩27个,它们是:枣梨滩、青杠坪、张弓滩、码头溪、堰堆、流溪河、蜂子岩、蛇尾滩、变龙滩、倒牵牛、大涞滩、小涞滩、月博子、十二门、横梁子、狗洞子、滚滩、渠滩、二郎滩、朗滩、金滩、石潺、丈八滩、门坎子、鸡拐子、玉滩子、鸡心子。
光是读完这100个形象生动的滩名,我想你已按捺不住挑战的欲望了。虽然这些险滩已沉寂在水中,不再喧嚣激昂了,但它们所处的连绵丘峦、岸边滩坝依旧风光无限。
三江一河把合川地域分割成了5部分,因而历史上合川的渡口也特别多。据史志记载,1946年全区有渡口101个,堪称“百渡之城”。南津渡、东渡、云门渡、官渡、赵家渡等都是当时日渡千人,甚至上万人的有名渡口,在特殊的季节和时段常常通宵摆渡,一片繁忙景象。
过去,这些景致状况都是我们先民生产生活中的日常,今天它却成了我们科考、探秘、摄影、漂流爱好者的天堂。三江画廊与其说是秘境,还不如说是雄胜、奇观。
秘境之二:梵音消散的山野古寺
天下名山僧占多。在合川,一些落寞得无人问津的古寺所在,恰恰是重要的山川形胜所在。山以寺名、寺以山名的地方,往往藏有很多小的秘境。除了前面所提及的一些名山庙宇外,还有以下一些山野古寺值得探访。
凤翔寺,即今天的板桥寺。坐落于合川铜溪镇板桥村一半山腰上,整个建筑随山势逐层抬升,呈复四合院布局。纵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左右设有配殿及厢(禅)房,殿房间有回廊相接,总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该寺是重庆地区时代较早、保存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前为一段陡崖,放眼望去,田畴沃野,十分开阔壮观。
据史料记载,凤翔寺始建于唐贞元三年(787),因建寺于凤山之上,故有此名。寺庙曾历经多次重建、扩建、培修,以致后来改名为板桥寺。在重庆地区潮湿多雨的情况下,作为木质结构的明代建筑能保存至今,实属罕见。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大殿背后,有一长方形天井。天井之中生长着两株巨大的凤尾铁和两株高大的桂花树。这是寺里最古老的植物,也是凤翔寺(板桥寺)历史沧桑的见证。
龙游寺,位于合川铜溪镇境内,距合川城区5公里。历史上,曾列“合州四大古刹”之首。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清康熙年间(1662—1722)达到鼎盛,其规模宏大,在巴蜀乃至全国均不多见。殿宇纵横交错,主体呈十字布局。由南向北有文昌殿、接引殿、菩提殿、观音殿、地藏王殿;由东向西有天王殿、毗卢殿、大雄殿、古佛殿和金碧辉煌的藏经楼,整个寺庙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不过,这一切均因各种原因目前已不复存在。
龙游寺所在之地为龙游山。该山海拔433米,为一桌状山丘,山顶地势平坦,四周绝壁环绕,所处山脉从巴岳山逶迤而来,山势矫如天龙之游,故称龙游山。龙游山下,有成片的绿树、田园、村庄,涪江如玉带一般萦绕而过。立于山上,可近观兰渝、遂渝两条铁路并驾齐驱,列车往来穿梭,可远眺高楼林立的合川城区和架在涪江、嘉陵江上的五座大桥,十分震撼。因此,龙游山又被时下的摄影爱好者称为“合川之眼”。
石泉庵,位于合川城区虎头山麓,为明末朝廷命官黄应蛟在明亡后,削发为僧,在原有一座废庙上所建立。黄应蛟被称为白云和尚,是石泉庵的开山祖师。
石泉庵绿竹成荫,以环境天然、幽雅绝尘而著称。它依山而筑,庵旁楠竹林石隙中有一泓山泉流出,泉水出口处镌刻“石泉”二字,石泉庵由此得名。当时在巴渝的文人,如书法家祝允明、文徵明、龚有融、彭世仪等,都曾慕名前往,并留下了珍贵的墨迹。
从建筑的整体布局上看,石泉庵在合州的寺庙建筑中独具特色。除依山而筑外,为防兵匪之乱,它以垣墙环护,俨然一座城堡。庵内牛王殿、佛爷殿、观音殿及配殿,均为硬山式石柱木梁架建筑,殿壁以成型的石料接合而成,高大坚固。就连殿中的佛像,亦是雕凿在石壁上的浮雕造像。
今存于合川文管所的合州清代半浮雕五百阿罗汉石刻,即为石泉庵观音殿左右厢壁之原物。这些阿罗汉石刻,每躯高约25厘米,座下皆有尊号。佛像造型优美,雕凿精细,有镏金者、重彩涂身者,色彩绚丽,神态逼真,不失为我国清代石刻艺术的精品。
石泉庵内丘壑起伏、林木葱茏,原有石泉、七星石、云集洞、荷花池,以及错落有致的亭台水榭等景观。此景致镶嵌于嘉陵江和虎头山景致之中,可谓雄中藏奇、秀中藏幽。
净果寺,位于有“枇杷之乡”美誉的古楼镇金阁村,距合川城区25公里,系合州历史上的“四大古刹”之一。其地理所处为龙多山东向余脉——灵应山。
该寺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985),之后相继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明永乐二年(1404)、正统八年(1443),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进行过扩建和培修。规模最大时,“殿凡五层,上为玉皇楼,中为大雄殿,由两廊直下,左大悲阁,右轮藏台,次则天王殿,再次则忠义宫,而土地祠其最下也”。
整个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现存3000多平方米),系抬梁式或穿逗式木结构建筑,较好地保存了宋代建筑的风貌形态和明代建筑的总体构架。
令人遗憾的是,寺院前的大山门、照壁、通道、忠义宫及土地祠等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拆毁,目前仅存大殿五重及厢房等建筑。
作为重庆直辖后第一批“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净果寺不仅是一处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宗教建筑遗存,还是一个值得凭吊的征粮剿匪战斗遗址。
1950年2月14日,原合川县第五区古楼征粮工作队一行9人,在队长苏廷山的带领下,从区委所在地利泽场出发,前往净果寺发动群众,开展征粮剿匪工作。殊不知,当他们一行刚刚到达净果寺时,却身陷陈瑾怀、李隆光等一众土匪预先设下的埋伏。战斗中,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学员胡卫民、孙冠武、张光烈及青训班学员黄亚东4人当场牺牲。为掩护队长苏廷山及另外1名同志突围,“二野军大”学员马千驹、庹世裔、陈少娃3人因寡不敌众被俘,后被土匪秘密杀害,壮烈牺牲。
净果寺本是佛门清修之地,却成了土匪们负隅顽抗的杀戮之所,我们不得不说革命的斗争是多么尖锐复杂,革命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天,当我们走进净果寺,追忆这些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开展清匪剿霸而牺牲的先烈们,不由自主地会感念他们,要说,也只有他们才是这世间真正的永远的“活菩萨”。
话题:个性、小众、私人订制将是未来旅行发展的一种趋势。你所知道的合川秘境还有哪些可以出镜,不妨推荐、讨论。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