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十二读合川:等你发现的慢游之旅
(第12读第3期 总第65期)
历史文化遗迹的寻访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可以看作是历史文化旅游的一种特别形式。合川历史文化厚重,是巴蜀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有2330多年的建置历史,发生过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江河运输为纽带的对外交流也从未断过,因此有很多可以寻踪的历史文化之旅值得期待。
“巴子五都”寻访
自夏商之际开始,巴人从湖北长阳钟离山逐渐向西迁移,进入长江三峡。根据这一西迁的线路图,巴人由长江而上,然后溯嘉陵江,先后在五个地方建有都城,被称为“巴子五都”。这五都所在地分别是今重庆丰都、涪陵、渝中、合川和四川的阆中。将这五个城市做个联系,对它们自巴国而下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做些比较分析和研究,或许能刨出一些带源头性质的东西,进而产生意外的收获。
丰都(古之平都),地处长江上游、重庆地理中心。先秦时期,属巴国,是巴国向重庆迁都重要的一站。公元90年汉和帝时,置平都县,是为丰都建县之始。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丰都名山,有中国最大摩崖石刻造像鬼王石刻。
涪陵(古之枳城),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境内长江横贯东西77公里,乌江纵卧南北33公里,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属地,曾为巴国国都,是巴先王陵所在地。
渝中(古之江都),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由于两江环抱,形似半岛,又名渝中半岛,是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中心。渝中是重庆的母城,3000年的江州城、800年的重庆府、100年的解放碑,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有巴国,今渝中属巴国江州地域,并较长时间为巴国国都所在。
阆中(今古同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上游,有巴蜀要冲之美誉。境内拥有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春秋时,巴国分裂,充国脱离巴国而自立,辖有阆中之地。战国时,巴国灭充国,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
合川作为曾经的巴国国都,将巴子五都贯通起来加以回溯,其历史文化的源头脉络便要厚重和清楚得多。
“合州六县”实考
历史上合州一度领有6县:石镜、新明、汉初、赤水、铜梁、巴川。
石镜县,主要在今合川城区及其附近,合州治城所在。西魏恭帝二年置石镜县,因邑内有青石如镜可照,故以为名。宋乾德三年(965),改为石照县。1243年,为抵御蒙古军进攻,合州府及石照县衙转移至钓鱼城山上。1276年之后,尽管钓鱼城被围而“不通王命”,但钓鱼城山上的石照县衙却没因南宋王朝的灭亡而停止办公,因此钓鱼城山上的石照县衙被称为“南宋王朝最后一个县政府”。
新明县,主要在今广安岳池县境内。唐武德三年(620),分合州石镜县置新民县,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更为新明县,隶属合州。宋开宝三年(970)属广安军。1283年,新明县并入岳池县,至此新明县废。其最初治所在今岳池罗渡,唐圣历三年(700)移至今岳池裕民镇新民罗汉井,宋开宝六年(973)移单溪口(今岳池赛龙丹溪口)。
汉初县,主要在今广安武胜县境内。其县治在今四川武胜县烈面镇汉初村。南朝齐时(479—502),分垫江县北部之地设汉初县,属东宕渠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改属合州青居郡。隋开皇三年(583),合川改涪州,汉初县并青居郡属涪州。大业三年(607)涪州改涪陵郡,汉初县属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涪陵郡又改为合州,汉初县属合州。
巴川县,主要在今重庆铜梁区旧县镇等地,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割石镜县之南、铜梁县之东地,置巴川县,辖7乡11里,属合州。治所在今铜梁区旧县镇,因地处巴川故有其名。元初废县,并入铜梁县。
铜梁县,主要在今重庆铜梁区,建置于唐武周长安三年(703),合州刺史陈靖意以大足川侨户辐辏,奏准割石镜县地置铜梁县,治所在奴仑山列宿坝,隶属合州。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县治移涪江南岸武金坑。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县治又向东南移于东流溪坝。其后,铜梁域地变化较大,在历史上曾有铜梁、巴川、安居三县建置。
赤水县,汉垫江县(今合川区)地,隋开皇八年(588),分石镜县西部之地置县。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七年(1074)复置,治所在今合川区西北60里处的万寿场(原赤水乡),元至元二十年(1283)并入石照县。
历史上的合州六县,其行政区划分分合合,拆拆并并,已很难说清各自的所属边界。但共同的山川气候、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却始终把这一地区的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同创造、一同发展、一同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广安市全域纳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属于四川省的广安市已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地级市。至此,历史上的合州六县地域已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下一步将在健全同城化合作机制、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同城同标、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突破发力,一同奔向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美好未来。
“四川八柱”之旅
宋蒙(元)战争时期,四川战区构筑的山城防御体系,是历史上仅次于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军事设施。过去,这里是硝烟四起的战场,今天却是人们探访的历史遗迹。关于山城防御体系,一共有20座利用山川地势建构而成的城塞,其中八座至关重要,被称为“四川八柱”或“蜀中八柱”。
金堂云顶城,位于今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云顶山上,它东临沱江金堂峡,是南宋四川制置使司抗蒙山城之一。南宋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的治所曾一度迁移到城中。南宋军民在此坚守长达15年,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剑阁苦竹城,又称苦竹隘、苦竹寨,位于今剑阁县剑门关镇的小剑山上。据史志记载,苦竹城是剑门关以西的第二道关隘,四际断岩,前临巨壑,孤门控据,地势险要,一夫可守。苦竹城地处川北崇山峻岭,是将由陕西进攻四川的蒙军堵在川外的北部城寨。苦竹城数次被攻陷,又数次被南宋军队夺回,前后经历了长达16年的拉锯战,是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苍溪大获城,位于四川广元苍溪县大获山上。大获山海拔600余米,有东河围绕,山峰雄峙于江边,江左、山南与阆中接壤。1243—1262年,大获城成为利州、阆州、金州、苍溪县的治所,大获城军民在此抗击蒙古军19年。
蓬安运山城,即燕山寨,位于今南充蓬安县境内一座危崖耸立的桌状孤山上,是宋末嘉陵江沿线抗击蒙军入侵的重要堡垒之一。运山城地处利州(广元)、阆中、巴州(巴中)南下的要冲,余玠曾将蓬州署以及蓬池县、朗池县、相如县署全部迁往运山城。据史载,蒙军围困运山城15年之久而不可得。
南充青居城,位于四川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烟山。1249年,余玠在青居山上沿悬崖凭依山势,用条石砌城墙,历3年竣工,迁顺庆府于此,成为蜀中八柱之一。因城筑于淳祐年间,故有淳祐城之称。青居山上苍松翠柏,常年烟云环绕,有“青居烟树”之称,为昔时南充八景之一。
通江得汉城,又名安辑寨,位于今巴中市通江县永安镇得汉城村山上。得汉城形如乌龟,有大通江环山而流。因其扼秦蜀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得汉城为三层台地环绕,每层台地都是一圈天然城墙,它三面环水,四周绝壁如刃;城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长期耕战而不至于困死山上。得汉城军民艰苦卓绝地在此坚守了24年。
奉节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扼居长江三峡西端入口。白帝城之名早已为大家所熟知,而关于南宋抗蒙战争中的白帝城则是一个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建构,具有强烈的军事堡垒特征。
合川钓鱼城作为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的“蜀口雄胜”“全蜀关键”,可以从以“四川八柱”为支撑的整个山城防御体系中得到验证。走入实地,开启一次历史寻踪之旅,有挑战,更有收获,不妨一试。
话题:如果你对以上历史寻踪还不尽兴的话,还可以来一次重走“400里阳关大道”或是重访22所“国立中学”之类的探行。在穿越历史的同时,相信你同我一样,很想建议各地政府,通过跨区域合作,利用历史遗迹建设一些主题性的文化公园,好比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那般,举各地政府之力,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之光。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