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30来源:合川政协君
十三读合川:植根于吾土吾民的匠心印记
(第13读第1期 总第68期)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是《考工记》中的一段著述。在古代,所谓“百工”,一般泛指手工业者,包括金、石、土、木、竹、漆、纺织等众多行业的所有匠人们,他们大多以专业匠户的形式从事生产制造。在他们当中,诸如《庄子》里的梓庆、庖丁、轮扁,《孟子》里的“公输子”(鲁班),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专技者、手艺人、大师傅。
合川人民勤劳、智慧、富于创造。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幻化出了无数的世间奇技。这期要介绍的是黎广修和他的五百罗汉塑像。
黎广修,字德生,1815年出生于今合川区云门街道,自幼随父学习塑像。成年后,能诗善画,精于泥塑,为当时合州有名的民间泥塑匠人。
清道光末年、咸丰初年,也就是1850至1851年,已出道多年并小有名气的黎广修,应妙胜禅师邀请,与陕西帮、川西帮的民间匠人一道,为四川新都宝光寺塑造罗汉群像。
罗汉,本名阿罗汉,是梵文Arhat的音译,原意是指修行佛教的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后来演化为泛指修得“阿罗汉果”位的人。
五百罗汉的传说在佛经中十分常见。印度古代惯用“五百”“八万四千”等来形容众多的意思,和中国古人用“三”“六”“九”来表示多数很相像。
罗汉崇奉在我国由来已久,其数量也由少变多。随着“十六罗汉”“十八罗汉”的崇奉,五百罗汉像也在五代时期见于绘画和雕塑,不久便有许多寺庙设有五百罗汉堂以为供奉。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佛去世后参加第一次佛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佛教指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以大弟子迦叶和阿难为首。至于五百比丘的其他人,除知名的十大弟子外,一般都没有名号记载。不过,在我国流传的五百罗汉却个个都有名号,这是宋人的附会。
时至今日,现存的五百罗汉堂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甘肃莲华寺、苏州西园寺、昆明筇竹寺、西山华亭寺、武汉归元寺等处。其中,莲华寺五百罗汉为石刻像,成都宝光寺、昆明筇竹寺及西山华亭寺的五百罗汉均为彩色泥塑。
宝光寺的罗汉像高约1.5米,形象雄伟,保存良好,是清咸丰元年(1851)前后,依照常州天宁寺石板线刻的原貌而塑的。
当时,妙胜禅师共请了三批匠师:一批是“陕西帮”,所塑罗汉头部肥大,肌肉丰满,造型奇特;一批是“川西帮”;另一批是“川东帮”,这两帮风格相近,塑的罗汉头部适中,表情自然,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
宝光寺共塑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祖师557尊,其形态各不相同,可谓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是我国南北两大流派的民间塑师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达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峰。作为川东帮塑师的首席,黎广修经此一战,声名大震,成为四川雕塑名家代表。
清光绪九年至十六年(1883—1890),年逾古稀的黎广修应梦佛长老之请带领徒弟多人,向南而行,远赴昆明,为筇竹寺塑造五百罗汉。
据说,在此期间,他为收集人物形象,积累素材,特地在筇竹寺山麓的黑林铺一家茶舍,整天坐着观察、揣摩各种不同身份的茶客,并把他们的音容笑貌及时捏成小样。因此,他塑成的五百罗汉,完全摆脱了一般佛教泥塑千人一面的形状,朴实生动,神态逼真,其喜怒哀乐的神情、不同性格的特征,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据有关专家评价,黎广修塑造的罗汉在艺术上有三大突破:一是摆脱了正襟危坐的呆板形象,个个飞灵神动,呼之欲活;二是神的成分少了,人的成分多了,完美地将现实生活与佛教故事相融合,充满了生活情趣;三是塑造了一个海陆空冥和吉禽瑞兽的别样世界,极大地丰富了罗汉的艺术形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筇竹寺五百罗汉身上的颜料,都是黎广修师徒独门调制而成,色彩既协调和谐又清新自然,且经久不变质不褪色。
昆明筇竹寺的五百罗汉泥塑,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中央美术学院曾逐一摄影并加以鉴定研究。这是黎广修艺术生涯中的最高成就,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机智和风韵。
在筇竹寺设计创作中,黎广修不仅用他所塑造的500罗汉作品,表达了他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追求,还用他留在寺中的“一联”“一画”为我们做了注释。
这联,便是他为筇竹寺所撰书的一副楹联:“大道无私,玄机妙悟传灯录;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正是基于这种人佛平等的思想,黎广修才能致广大而尽精微,独具匠心地创作出了该寺佛堂之中令人叹为观止的五百罗汉塑像。
这画,便是他绘给梦佛长老的一幅壁画。画中群山逶迤,江水滔滔,天地山川间,一人静静伫立凝望……不难看出,黎广修是在以自己作比,画他对云南热土的难舍留恋和对合州家乡的回望归思。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炽热的情感,他的所有匠心匠艺才会化为一尊尊绝世的艺术创造。
黎广修在筇竹寺五百罗汉塑像上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使他成为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人们给予他崇高的赞誉,并为他树碑立传,以示永远的纪念。
话题: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我们要在择一行、爱一行中培育“匠心”;要在钻一行、精一行中塑造“匠艺”;要在干一行、优一行中实践“匠行”。正所谓“有匪(通‘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也。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