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9-14 来源:区供销合作社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助推乡村振兴,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渝府办发〔2024〕38号)精神,制定贯彻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农初心,整合为农服务资源,着力构建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为现代农业服务平台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以农合联为平台、合作与联合为纽带、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我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能力、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我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2024年,出台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实施方案,组建区级农合联1个,组建镇(街)农合联4个,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51万亩次。到2027年底,全区组建农合联17个、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101万亩次,农村综合服务社达到237个,建成农村流通网点200个,在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上实现新跨越,在为农服务成效上展现新作为。
二、构建农业农村大合作大服务大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为农服务体系
(一)组建农合联。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组建兼具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的区域农合联和产业农合联。区域农合联按照区、镇(街)两级分级组建,依法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区农合联由区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会员包括区级为农服务中心、镇(街)农合联、镇(街)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区内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涉农企业、事业、团体、行业协会等。镇(街)农合联采取一镇或多镇的方式单独或联合组建。会员包括镇(街)为农服务中心、镇(街)供销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辖区内金融机构、涉农企业、事业、团体、行业协会等。产业农合联围绕全区“一主两辅”(火锅食材、生态畜禽、优质粮油)农业产业,组建产业农合联,会员包括同类农业产业链上的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到2027年,全区发展农合联会员单位超过300个。
(二)组建为农服务中心。围绕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需求,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核心,建设上下联结、服务高效的区、镇(街)两级为农服务中心。区为农服务中心依托现有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改建,承接市级为农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延伸,开展需求调查、供给调剂、农技培训、产销对接、财务代账等综合性服务。镇(街)为农服务中心以镇(街)供销合作社基层社示范社为主体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机作业、农事服务、农产品流通和初加工、农村金融、政策宣传等事项。
(三)建立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依法依规制定农合联章程,落实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农合联设立秘书处,负责农合联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等日常工作,指导为农服务中心运行。区农合联主要承担聚合服务力量、配置服务资源、生成服务功能、运作服务事项等职能;镇(街)农合联主要承担具体服务事项的组织实施。区域农合联统筹政府、社会、企业、农民等各方面涉农要素资源,推动区域内各类主体横向联合,开展生产、供销、信用等综合服务,承担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公共服务、政策执行、农情调查等实施工作。产业农合联主要推动产业链上各类主体纵向联合,开展农资专供、技术指导、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品牌运营等专业性服务,与区域农合联的通用性服务共同形成社会化协作与专业化分工相结合的为农服务体系。
三、大生产大联合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一)强主体抓联合促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政治素质高,适应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急需的高素质农民人才队伍,高质量领办一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家基层供销社示范社、60家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推广“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供销合作社基层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村社共建”方式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237家,逐步将具备条件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培育成“强村公司”。支持区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社提供统一财务代账服务,规范财务制度,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规范工作机制。支持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村集体资产等农村要素资源评估作价,与农合联会员、供销合作社基层社交叉入股、合股联营,形成利益共同体。
(二)惠农为民,强化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按照“引导、推动、扶持、规范、服务”的思路,立足耕、种、管、收、加、贮、销全产业链,加快推进资源整合,推动区、镇(街)为农服务中心上下贯通,并与农村综合服务社连接,形成“区、镇(街)为农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网络,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生产服务进村入户,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相关部门要统筹调度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源,打造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鼓励各类服务主体以资金、技术、服务等资源要素为纽带,积极参与“四千行动”,助力高标准农田“四改一化”,主动融入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装备,加快打造“智慧农服”品牌。有效整合为农服务资源,因地制宜推广土地托管模式,探索推进工厂化育秧,拓展农资销售、测土配肥、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服务内容,为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到2027年,全区社会化服务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联农带农效果明显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累计达101万亩次。
四、大力推进供销服务深度融合
(一)共建流通设施。深入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城区为中心、镇(街)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加强区、镇(街)、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分层分类补齐物流设施短板。支持农合联会员承建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冷链仓储、集采集配中心。支持供销合作社承担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
(二)共用流通渠道。推动农村流通服务主体联合合作,整合农村流通服务资源,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双向流通网络,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支持供销、邮政、快递、交通以及大型物流企业等共同拓展区级客运站客货邮功能,推进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提升分拣、运输、投递、派送等各环节服务效率。拓展乡镇站点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上接区、下联村的集散中转服务能力。支持农村综合服务社拓展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村级站点200个。
(三)共育农产品品牌。引导农合联会员全面参与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共同培育赖大侠、渝江源等品牌,将千瑞食品“勾胃卤肥肠”纳入全市“爆品”打造。依法依规开展具有“重庆农合联”标识的线上线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社会性农业节庆活动。大力发展本土农村电商品牌,打造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培育农村数字消费场景,集聚一批农产品直播带货“网红”主播。
(四)强化重要物资保供。提高农合联服务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能力,支持农合联会员参与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资和米、面、粮、油、肉等生活必需品保供,健全重要生产生活物资储备贴息政策和保供稳价应对机制。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网络建设,农资仓储设施建设。
五、创新推进信用服务协作联动
(一)创新农村信用评价服务。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加强信息和数据互联互通,为农合联生产经营类会员精准画像、信用评级、匹配产品。支持农合联与相关征信平台、合法征信机构合作,依法依规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信用评价服务。探索建立农合联会员互评机制,逐步实现会员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提升授信、用信比例,提高“三位一体”改革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便捷性。
(二)创新涉农信贷产品。金融机构要不断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产品,依托农合联加大信用贷款、随借随还贷款和线上信贷产品投放力度。聚焦特色农业产业,按照“一业一贷”模式,创设特色信贷产品,探索禽畜活体、养殖圈舍抵押贷款,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创新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探索农合联会员为产业链上下游主体提供增信支持,开展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保险机构要积极探索与农合联合作,推广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托管综合金融保险服务模式,丰富农户特色农产品收入保险、区域产量保险、农机具综合保险等特色农业保险品类。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银行机构服务协同,丰富“银行+担保”“银行+保险”“弱担保”等信贷品类。
(三)扩大农村普惠金融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加入各级农合联,工作人员通过交叉任职或兼职等方式,与农合联会员单位人员融合、机构融合、业务融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林权,农机具、大棚设施等涉农资产抵押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农合联会员经营服务网点设置信息化金融机具,为农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推广乡村振兴特色金融产品,缓解小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形成“镇镇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六、着力推进数字化改革赋能
(一)建设数字农合联。将“经济·村村旺农服通”作为农合联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数字技术在生产、供销、信用等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农合联数字化服务能力,打造产业链互通、服务链协同的数字农合联,探索破解农业经营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经济·村村旺农服通”涉农应用场景开发,健全完善农产品交易、农资集采集配、农机调度、技术培训等功能模块,打造具有合川辨识度的农合联数字化服务平台。
(二)聚合涉农数据资源。将政府公益性农业农村服务事项委托农合联线上办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在“经济·村村旺农服通”登记注册,办理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事项,聚合平台用户基础数据、交易数据、财务数据、信用数据等数据资源。推动涉农政务数据、农合联服务管理数据、市场主体经营服务数据等数据资源的归集、加工、交换、共享,加强涉农数据资源转化利用,为党委政府部署“三农”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融入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合联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对会员基础信息、生产经营、固定资产等进行全程数字化“建档画像”。推动农合联会员生产、供销、信用等服务全面融入全市“智慧农业·数字乡”建设,将生产用地引入农地“一张图”、信用评价纳入农信“一本账”、农业社会化服务进入农事“一张网”、农产品品牌加入农品“一码通”,逐步实现农合联数字化建设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合川区推进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工作专班,区供销合作社要承担推进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责,其余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有序推进改革工作。各镇(街)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联动推进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工作,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扶持。区农合联会长由区供销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兼任、镇(街)农合联会长由镇(街)分管负责人兼任,区财政局要结合实际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推进农村“三位一体”改革给予资金保障。区农业农村委要支持农合联承接符合政策的政府购买服务事项,支持为农服务中心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将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训纳入全区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区商务委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农合联开展各类产销对接活动。区人力社保部门要支持农合联人才队伍建设,引导职业培训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人群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区税务局要对农合联成员开展农产品购销、加工、贮运和农资购销、商品流通等生产经营活动,按规定减免相关税收。区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政策创新和风险管控。区发展改革、科技、民政、区大数据局、规划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据职能,对农合联开展为农服务工作在用地、登记注册、科技服务、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及时梳理总结“三位一体”改革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利用各种传媒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汇聚起全社会关心支持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鼓励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推动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附件:1.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主要指标
2.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四个重大”清单
3.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重点任务分工
附件1
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主要指标
序号 |
指 标 名 称 |
2024年目标 |
2027年目标 |
1 |
组建农合联(产业农合联) |
5个 |
17个 |
2 |
建设为农服务中心 |
5个 |
15个 |
3 |
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 |
4个 |
237个 |
4 |
发展农合联会员单位 |
120个 |
300个 |
5 |
培育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家 |
50家 |
6 |
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 |
51万亩次 |
101万亩次 |
7 |
建成农村流通网点 |
30个 |
200个 |
8 |
撬动金融机构投入“三位一体”改革信贷资金规模 |
2亿元 |
10亿元 |
附件2
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四个重大”清单
序号 |
名 称 |
责任单位 |
重大改革 | ||
1 |
组建区、镇(街)二级农合联,打造二级为农服务中心,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 |
区供销合作社、区农业农村委 |
重大政策 | ||
2 |
建立涉农部门、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入驻为农服务中心常态化服务工作机制 |
区农业农村委、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3 |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规范工作机制 |
区供销合作社、区农业农村委 |
重大平台 | ||
4 |
“经济·村村旺农服通”数字化应用平台 |
区农业农村委、区供销合作社 |
重大项目 | ||
5 |
建设为农服务中心15个 |
区供销合作社、区农业农村委 |
6 |
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237家 |
区供销合作社 |
7 |
建成农村流通网点200个 |
区商务委、区供销合作社 |
附件3
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重点任务分工
序号 |
名称 |
事项 |
工 作 任 务 |
责任 单位 |
配合单位 |
1 |
构建以农合联为纽带的为农服务大平台 |
规范组建农合联 |
组建农合联17个,发展会员单位300个。有意愿的农村常住农户100%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意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加入农合联。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委 |
2 |
建好建强服务载体 |
建设为农服务中心15个。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区农业农村委、双槐、钱塘、云门、土场、隆兴、太和、三庙、官渡、香龙、渭沱、龙市、二郎、小沔、三汇14个镇街 | |
3 |
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联合合作 |
推动农村市场主体联合发展 |
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237家。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区农业农村委 |
4 |
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家。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供销合作社、区林业局、区水利局、区市场监管局 | ||
5 |
支持区县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合作社提供统一财务代账服务。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
6 |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推动形成“二级为农服务中心+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区农业农村委 | |
7 |
统筹调度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资源,打造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农业农村委,各镇街 | ||
8 |
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推广“保姆式、菜单式、订单式”等农业生产服务模式。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101万亩次。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
9 |
支持为农服务中心用好财政补助资金,购置农业机械设备,整合农机资源,与村集体共建农机、农事、农技等专业化服务队。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各镇街 | ||
10 |
大力推进供销服务深度融合 |
推动流通设施共建 |
深入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快建立完善农村商业体系;加强区、镇、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分层分类补齐物流设施短板。 |
区商务委 |
区交通局、邮政合川分公司、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11 |
实施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网络提升行动,支持区县供销合作社培育一个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营一个农产品市场、建设一个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 | ||
12 |
推动流通渠道共用 |
拓展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范围,打造日用品下乡、农产品出村进城“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的农村流通综合服务网点200个。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商务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邮政合川分公司,各镇街 | |
13 |
支持供销、邮政、快递、交通以及大型物流企业等共同拓展区级客运站客货邮功能,推进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提升分拣、运输、投递、派送等各环节服务效率。 |
区交通局 |
区商务委、区供销合作社、邮政合川分公司 | ||
14 |
推动农产品品牌共育 |
引导农合联会员以合川桃片、合川肉片、合川黑猪、青草坝萝卜、赖大侠、渝江源等品牌,全面参与“巴味渝珍”“三峡柑橘”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供销合作社、区商务委,各镇街 | |
15 |
依法依规开展具有“重庆农合联”标识的线上线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社会性农业节庆活动。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农业农村委,各镇街 | ||
16 |
强化重要物资保供 |
支持农合联会员参与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资储备和米、面、粮、油、肉等生活必需品保供,建立与市、区县粮油和物资储备部门的联动机制。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发展改革委 | |
17 |
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完善重要节点和粮油主产区县农资仓储设施,开展农资供应监测,稳定市场价格。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发展改革委、区农业农村委 | ||
18 |
健全重要生产生活物资储备贴息政策和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
区发展改革委 |
区商务委、区农业农村委, | ||
19 |
创新推进信用服务协作联动 |
创新农村信用评价服务 |
支持农合联与征信平台、合法征信机构合作,依法依规为农户以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用评价服务。 |
人行合川分行 |
区金融服务中心、区供销合作社 |
20 |
创新涉农信贷产品 |
引导金融机构依托产业农合联,按照“一业一贷”模式,创设特色信贷产品。撬动金融机构投入“三位一体”改革信贷资金规模达到10亿元。 |
区金融服务中心 |
人行合川分行、重庆农商行合川分行、区供销合作社、金融监管总局合川监管分局 | |
21 |
创新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探索推动农合联龙头会员企业为产业链上下游主体提供增信支持,开展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 |
人行合川分行 |
区供销合作社、区金融服务中心、重庆农商行合川分行、金融监管总局合川监管分局 | ||
22 |
扩大农村普惠金融覆盖面 |
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农合联会员经营服务网点设置信息化金融机具,为农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推广乡村振兴特色金融产品。 |
区金融服务中心 |
区供销合作社、重庆农商行合川分行 | |
23 |
着力推进数字化改革赋能 |
建设数字农合联 |
将“经济·村村旺农服通”作为农合联数字化服务平台,提升农合联数字化服务能力,探索破解农业经营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农业农村委 |
24 |
聚合涉农数据资源 |
将政府公益性农业农村服务事项委托农合联线上办理,聚合平台用户基础数据、交易数据、财务数据、信用数据等数据资源。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供销合作社 | |
25 |
融入数字乡村建设 |
提升农合联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对会员基础信息、生产经营、固定资产等进行全程数字化“建档画像”,推动农合联为农服务全面融入全市“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供销合作社、区大数据发展局 | |
26 |
保障措施 |
加强政策支持 |
要统筹用好涉农政策,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力度,用好农民合作社信贷风险补偿资金。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财政局、区供销合作社 |
27 |
区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会同供销合作社管好用好专项资金。 |
区供销合作社 |
区财政局,各镇街 | ||
28 |
支持农合联承接符合政策的政府购买服务事项。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
29 |
支持为农服务中心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
30 |
指导农合联开展各类产销对接活动。 |
区商务委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
31 |
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
区商务委 |
区供销合作社,各镇街 | ||
32 |
将供销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区人力社保部门要支持农合联人才队伍建设,引导职业培训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人群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
区农业农村委 |
区供销合作社、区人力社保局 |
分享文章到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