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7-10来源:区民政局
合川民函〔2024〕51号
重庆市合川区民政局
关于区政协第十七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37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张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第374号)收悉。经与区教育委员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问题回复
(一)关于养老照护建设滞后,建议提升养老照护机构医养服务水平的问题。目前我区共有养老机构76家,养老服务床位7272张。强化医疗卫生与社区养老服务衔接融合,划小服务单元,以二级医疗机构为技术支撑,以社区分级诊疗为契入点,实行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指导开展照料护理技能培训,将慢性病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沉入社区和家庭。在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设置老年病科,配置老年病床223张,每千名老年人0.65张。32家基层医疗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签约服务全覆盖。全区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8家,设立养老床位947张,医疗床位723张,主要收住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医、养、康、护”服务,同时与上级医院建立危重症患者绿色转诊通道,进一步完善医养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发展医疗机构嵌入社区养老模式。2022年,区委区政府将二郎镇卫生院作为整合利用民政资金建设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在乡镇卫生院探索嵌入社区养老模式,依托卫生院现有的医疗护理团队,开设康养床位20张,立足解决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同年4月,区级财政投资2200万元,在东津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独立的康养大楼,新增康养床位150张,强化社区医养功能,延长健康服务链条,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七位一体”的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二)关于养老照护人才短缺,建议加强养老照护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的问题。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是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国家公办中职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20年3月该校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新增专业,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与重庆护理职业学院联合开办3+2分段人才培养,2020年,成功申报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学校,2022年,成功申报重庆市职业院校护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方向)实训基地建设和重庆市护理优质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的院校合作方面,该校护理专业依托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集团和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政行院校”共同参与的建设机制,保证了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护理专业与合川区人民医院、铜梁区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等17家医疗机构和养老护理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了《护理学基础》、《老年护理学》2门精品课程资源,公开出版教材《临床护理基本技能》、《老年护理实用技能》,共开发了PPT共443个,微课件16个,试题库共计7089道试题,课堂实录9个,通用主题素材37个,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达到20.9GB。为充分发挥本专业社会服务功能,开发了适应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校园急救常识》课程,实现1+X证书培训课程《老年照护技术》等。
区民政局力求充分利用和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师资人才资源、实习实训资源开展相关合作,正积极探索在区级重点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开展服务行业能力与学生学业实操能力双提升工程。构建积极的从业人员培训评价标准。加强各类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对机构施行等级管理,建立“机构运行经费、补贴等奖惩挂钩制度”。根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要求,强化对养老护理员看展培训,联合区人社局共同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培养养老院院长200余人次、老年社会工作者300余人次、培训养老服务人才800余人次、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207人,全区从事养老服务社会工作者328人,每百张养老床位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达5.1人。制定合川区“孝亲敬老楷模”“优秀养老护理员”“优秀老年志愿服务队伍”等评选办法,持续开展相应行业评比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迹,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2022年以来,区卫生健康委已选派老年医学科骨干医务人员8名完成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组织116名医务人员完成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区财政每年投入30万元,举办多期护理人员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养老护理人员500人次,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医疗、康复、护理专业能力。
(三)关于养老照护收费高昂,建议健全失能失智老年健康保障机制。区医保局根据市局统一部署,于2022年1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将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范围。试点以来,扎实抓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建立长期护理保险评估专家及评估员库,将区中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确定为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估机构,将重庆市合川区德源楼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机构。截至目前,共受理长期护理保险申报834人,上门评估822人、集中评估822人,享受待遇615人。发放护理费659.90万元。
(四)关于家庭护理能力不足,建议构建失能失智老人社会服务体系。区卫生健康委以家医签约为载体,开展“健康照护”服务。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个性化健康评估,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按照患病情况、失能情况匹配家医团队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实行了精准个性化签约,通过“平时巡诊、需时问诊、急时出诊、重时转诊”的服务模式,做到危险因素第一时间干预,疾病第一时间救治,健康随时守望相助。2023年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社区和居家服务2.68万人次,健康管理率93.27%。
区民政局从2020年开始实施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建成镇街养老服务中心3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88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主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或送餐)、托养、健康、娱乐和上门照护等服务。积极探索“物业+养老”新模式,在丁香郡、迷你时代等4个小区设置“物业+养老”服务站,提供日间照料、休闲娱乐、老年餐厅等服务,年服务老年人1万余人次。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白鹿山社区、立石子社区、花滩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区有集中供养需求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抽查满意率达99.9%。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区卫生健康委将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有偿医疗服务协议,鼓励其依法依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将上门医疗服务向养老机构拓展,为符合条件的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服务。支持医疗资源富余的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床位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为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做好医养保障。引导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医务人员特别是退休返聘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到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开展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志愿服务。继续以家医签约为载体,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照护”服务。
(二)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持续完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鼓励我区各类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支持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中高职衔接,建立校企服务人才双向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机构院长、护理员、老年社会工作者台账式动态管理,把从业履历、培训经历、职业资质、专业方向、供职机构(企业)等纳入基础信息管理。探索出台《开发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工作方案》、《开展“养老顾问”试点工作》、《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人才培育制度。二是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行业系统培训。坚持把养老机构管理人才、护理人才、社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等纳入市、县(区)民政行业年度培训计划,把涉老社会工作者培养培训纳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把老年志愿队伍发展纳入老年教育工作重点,联合合作高校定向培育服务人才,做到巩固“存量”,优化“增量”,推动全区所有养老机构护理人才配置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至少1名,基本建成区—镇(街道)—村(社)老年志愿服务网络。四是加强与在合高校的校地合作,组建养老服务行业队伍。合川区拥有重庆市第二大规模的大学城,有8所高等院校,5所为应用型本科院校、3所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超10万人。其中3所均开办健康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护理学、社区康复等养老行业领域相关专业,配有健康评估实训室、中医实训室、康复实训室、急救护理实训室等实训场所,累计有相关专业在校学生5000余人。
此答复函已经吴美章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同时也真诚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民政工作关心和大力支持。
重庆市合川区民政局
2024年6月17日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