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抓落实 | 产业旺、文化兴、景色美!肖家镇如何做到→

日期:2025-09-01 来源:合川发布

    风雨廊桥下,清澈的大肚子河水静静流淌;十皆院子里,追寻卢作孚精神的游客络绎不绝;金黄的稻田间,返乡创业的“新农人”驾驶着农机正在收割稻谷……走进肖家镇,一幅景色宜人、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


▲卢作孚祖屋、十皆院子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强产业:现代农业铺就致富路

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农业产业是根基。

  “田里的小龙虾已经收获上市,晚季的米粉稻也喜获丰收。”肖家镇圣明村稻虾轮作基地里,村民刘世海看着金灿灿的稻田,喜悦溢于言表。

▲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自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肖家镇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8万亩,全镇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累计流转土地8000余亩。做大做强“一万五千”特色产业,构建以粮油为主导,特色经果、生态畜禽、绿色蔬菜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有效拓展农业增效空间。

▲修整后的高标准农田生机盎然

  “稻虾综合种养便是产业格局中的重要板块。”肖家镇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前种养面积已稳步发展至3000亩,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拓展了农业增效空间。

▲稻虾获丰收,村民笑开颜

  家乡的发展不仅吸引了人才回流,也为落户肖家的三峡移民群众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果农卿山寨正是其中之一。如今,他的精品柑橘园面积已达120余亩,年产值近80万元。园内主要种植明日见、不知火等优质品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不仅如此,果园的发展还为附近村民创造了就近务工机会。

  目前,肖家镇拥有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家,在带动小农户增收、应用新技术提效、对接大市场升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柑橘园内硕果累累



    育文化:作孚精神赋能乡村魂

“卢作孚祖屋、十皆院子、作孚实践教育园,这些有形的载体,很好地传承了作孚精神,也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依托。”6月7日,川渝两地五十余名作家跟随“传承卢作孚企业家精神”主题创作调研活动,走进肖家镇。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街一巷中,随处可见的作孚元素,让作家们频频点赞。

川渝两地作家在卢作孚祖屋参观  黄盛 摄

    为更好传承卢作孚精神,厚植文化优势,肖家镇以卢作孚“十皆”乡村建设理念为指引,联合龙市镇、广安市武胜县乐善镇打造“三镇十皆”川渝和美乡村建设先行区,构建“十皆”文化IP矩阵,共同用活作孚文化。已联合岳池县裕民镇、武胜县乐善镇开展川剧下乡、乡村振兴主题调研等活动20余次。

    横向协同发展的同时,肖家镇向下扎根,深挖作孚精神,组建了“十皆文艺队”“十皆志愿队”“十皆自治队”三支队伍,积极开展文艺演出、志愿服务,成立村民自治组织,创作《十皆民谣》并在全镇推广传唱,年均开展文艺演出12次,坚持以文化人,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干净美丽的十皆院子


    旺人气:“红绿”交融点燃小镇热

“大家眼前的建筑,就是当年的合川县明明小学。卢作孚先生曾为修建学校筹款捐资。”6月17日,卢作孚小学校长李南向前来参观游学的重庆市合川区卢作孚研究会成员,介绍着卢作孚小学的“前世今生”。

合川县明明小学校成立纪念碑

    像这样前来追寻作孚足迹,感受作孚精神的“红色”之旅已越来越多。无论是游客,还是学员,在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同时,肖家镇山清水绿的自然风光,也让众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卢作孚小学一角

    为点“靓”乡村颜值,肖家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提升人居环境,组织镇街、村社干部,聘用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巡河、巡水库活动,守护一江碧波的同时,加紧院落整治,提升场镇面貌,打造精品民宿,让游客愿意来,更愿意留下来。

  “我们还开发了‘稻虾’生态垂钓、果蔬采摘、玫瑰观光等差异化体验场景,依托卢作孚祖屋、十皆院子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精品研学路线,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肖家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镇现已初步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条,持续集聚人气,年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

▲鸟瞰十皆院子,阡陌交通、屋舍整洁

    接下来,肖家镇将继续以传承卢作孚精神为主线,提质发展“一万五千”特色产业,不断丰富新时代“十皆”理念内涵,争先进位持续打造“作孚故里·美丽肖家”农文旅融合发展精品示范镇。


分享文章到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