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22来源:云门街道
64年前的今天,1959年11月18日,少年英雄刘文学为保护集体利益光荣牺牲,年仅14岁。
让我们回溯时光,重返过去的峥嵘岁月,更进一步认识这位少年英雄——刘文学。
1945年,刘文学出生在双江村一贫困农民家庭,1952年奖入双江村小学,入学刚半年,就因家中缺乏劳动力而停学。年仅8岁的刘文学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与母亲一起从事农业生产。直到1956年9月,因农业合作化运动,刘文学才有机会进入双江小学复学。由于学习表现好、进步快,刘文学于1957年9月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不久就当上中队长。
刘文学爱劳动、爱集体、爱护公共财物。在学校他每天带头做学校和教室的清洁卫生,组织号召同学下田做农活;回家还帮助母亲做家务,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生产队的耕牛病了,他积极主动去乡兽医站抓药;院邻董婆婆生病卧床不起,他一口气跑到15公里外的场镇请医生;1958年他积极参加学校勤工俭学活动,与同学一道3次试种高产油菜王,第二年夏天获得了好收成。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因保护集体地里的海椒而英勇牺牲,年仅14岁。
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与生产队社员一道出夜工,抢收社里的海椒。到深夜11点多,社员们考虑到他第二天还要上学,就叫他一人先回家睡觉。回家路上,发现同村的地主王荣学正在偷摘集体的海椒。刘文学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他上前拉住王荣学,要向生产队报告。王荣学见事情败露,拿出一块钱想收买刘文学,还谎称和刘文学有亲戚关系,希望他能放自己一马。
面对王荣学的收买和威胁,刘文学丝毫没有动摇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他坚决拒绝了。气急败坏的王荣学顿时起了歹心,想置刘文学于死地。刘文学不顾个人安危、不畏强敌,与王荣学在地里进行殊死搏斗,但终因年幼力弱,被37岁的王荣学用背篼绳子勒死在地里。集体的利益得以维护,正义得以光大,刘文学却永远地躺在了冰冷的山间。
刘文学牺牲后,合川体育场举行了万人参加的追悼会,刘文学的事迹和名字,传遍中国大江南北,当年全国少儿开展了“学习刘文学,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共青团合川县委、共青团江津地委追认刘文学为“模范少先队员”。1982年4月,合川县人民政府批准刘文学为革命烈士。1983年10月,民政部批准刘文学为革命烈士。中共江津地委和行署拨款修建了刘文学墓园,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四川省省长李大章亲笔题词“学习刘文学,做毛主席的好孩子”,并镌刻在刘文学塑像基座上;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了“刘文学之墓”的碑文。2009年9月,刘文学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少年英雄刘文学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吾辈学习的楷模。我们要以刘文学为榜样,爱祖国、爱集体,不畏强敌、敢于斗争,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