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7来源:云门街道
协同发展 成立“大巴山药谷”中药产业联盟
大巴山区覆盖川、陕、鄂、渝4省市28个县级行政区,地域广阔,生态优良,药材资源好、产量大、品质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城口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为共同开发“大巴山药谷”中医药产业,城口县与同处大巴山区域的毗邻县(市、区)展开深度合作,牵头成立“大巴山药谷”中药产业联盟。他说,“15个积极响应的兄弟区县市,表示共同推进‘大巴山药谷’建设,实现中药产业化、现代化。“
开幕式上,“大巴山药谷”中药产业联盟成立,来自陕西省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四川省宣汉县、万源市,湖北省郧阳区、竹溪县,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城口县等16个毗邻县(市、区)的代表登台签约。
城口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国家正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药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成立“大巴山药谷”中药产业联盟,旨在深化大巴山区域中药产业合作,建立区域产业发展会商工作机制,完善区域产业政策配套体系,构建区域产业科技管理服务体系,突出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共同发力,共享大巴山中药材资源禀赋,共兴大巴山中医药经济走廊,打造渝川陕鄂大巴山区域中药材产业示范带。
“用好‘大巴山’这块金字招牌。”城口县相关负责人称,一要共享资源,建立大巴山中医药发展联盟,整合要素资源、打破信息壁垒,推动中药产业协同发展、集群发展,让绿水青山变为更多金山银山;二要共建市场,建设大巴山中药专业市场,构建中药种植加工、储存运输、市场交易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三要共育品牌,加强质量标准管控,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大巴山药谷”辨识度、影响力;四要共聚合力,推进组织实施、政策扶持、技术支撑、考核评价、诚信体系建设。“从而汇聚起中药产业振兴发展的磅礴之力,推动大巴山区域中药材产业协同发展、集群发展。”
陕西省岚皋县副县长杨乐称,本次会议将是大巴山地区中药材产业一个新的起点。杨乐表示,会后将严格落实会议形成的各项决议,为把大巴山打造成国家中药材规范发展基地,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大巴山药谷”不是城口的,也不是重庆的,是整个中国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荆楚药材研究院院长王沫认为,要研究好“大巴山药谷”,光靠城口的力量,光靠重庆的力量还不够。这需要以城口为基础,16个区市县共谋发展,推进大巴山这个品牌培育。他说,“事实上这次会议的安排,也已经显示出了大战略和大格局。”
人才支撑 构建起全产业链提升中药产业质效
推进大会上,重庆市药监局发布了《重庆市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作指导原则》《重庆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延伸检查技术参考》、重庆市中药材GAP专家工作组名单。城口县发布了《城口县“大巴山药谷”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城口县中药材GAP创建实施方案(2023-2025年)》《城口县中药材GAP基地创建奖励扶持办法(试行)》,以及数字中药GAP基地管理云平台;同时宣布城口县新一批GAP基地建设名单。
“中药的发展,最核心的瓶颈问题就是药材质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魏建和称,新版中药材GAP就是国家抓整个中药材质量管理一个很核心的抓手。他说,“推动‘大巴山药谷’高质量发展,创建中药材GAP,城口起到了引领作用。”
目前,城口县有一大批中药材种植基地正积极开展GAP基地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城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口成立大巴山中药研究院后,开展了中药材质量检测,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质量评价、种子质量测试等工作,引入“曲茎石斛仿野生栽培”等多项技术成果,收集保护100余份中药材种质资源;天麻、曲茎石斛、淫羊藿、太白贝母等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数倍;淫羊藿、灵芝2个品种种植基地达到“六统一(统一生产基地、统一种子种苗、统一管理措施、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采收加工、统一包装储运)”建设要求;“城口独活”“城口太白贝母”分别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他表示,事实证明,推动大巴山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技术支撑。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