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06来源:渭沱镇
7月29日,走进重庆市合川区渭沱镇白湾村白湾兴食品有限公司的桐叶粑加工车间,易氏叶儿粑第四代传承人易朝群正带着工人们忙碌。打浆、发酵、洗叶、装浆、上笼,叶儿粑蒸煮过程中,一阵阵桐子叶特有的清香弥漫在整个车间。“现在不一样喽,镇党委帮我们牵线搭桥,叶儿粑被列入合川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订单都排到下个月啦!”蒸笼升腾的热气中,易朝群的笑容格外真切。
白湾村属于山区深丘地形,全村辖区面积6.99平方公里,耕地只有3298亩。曾经的白湾村,由于耕作条件差,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弱妇幼,村集体全部的“家底”就是一幢年久失修的党群服务中心和4处撂荒的土地,是一个典型的无资金、无资源、无资产、无人才的“四无”村。现在,渭沱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建立党委牵头、支部主抓、党员带头的“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盘活非遗资源,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工作人员正在加工桐叶粑
“叶儿粑不仅是吃食,更是咱渭沱的文化符号。”白湾村党支部书记彭洪说。为了让“易氏叶儿粑”走出老街,镇党委牵头开展“三培两带”行动,定期举办“易氏叶儿粑”非遗技艺培训班,分批次全覆盖培训适龄村民,让“桐子叶粑粑”成为白湾村人人都会的技艺,吸引农民工从“外出淘金”到“村内收益”。同时,深挖清代乾隆年间文人刘泰三诗作、易氏族谱等历史资料,联合高校设计团队打造出融合桐叶元素的LOGO和包装等。如今,印着传统纹样的叶儿粑礼盒,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通过构建“点单教学+取经赋能”培育体系,一批像易朝群这样的传承人开阔了思路,越来越多的“老手艺”开始对接市场。
开展非遗传承志愿服务活动
白湾村的老桐树下,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桐叶。以前守着老林子穷熬,现在靠油桐树一年能多挣几千块,村民们满是欢喜。2022年7月,白湾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联建发展新路径,结合实际打造“红耀桐香”党建品牌。支部牵头成立白湾兴食品有限公司,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群众”模式,联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发桐油文创产品,还联手合川校企合作探索深加工新赛道。如今,“油桐经济”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20万元,昔日的“闲置资源”变成了“致富宝贝”。
从党委牵头到支部发力,从党员带头到群众参与,渭沱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非遗+产业”融合新路径,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产业兴村的特色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