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土场镇人民政府> 动态

农村中学“隐性辍学”亟待引起重视

日期:2021-03-12来源:土场镇

农村中学“隐性辍学”亟待引起重视

   最近有位乡村教师公开了一张乡镇中学七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单,近50人名学生,但基本上7科总分都在200分以下,还有一名学生考了不到100分,引发广泛热议、社会关注。当前国家大力开展义务教育,辍学学生比例非常之低,但“身在教室心在外”“人在心不在,光坐不学”的“隐性辍学”却愈发严重,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严重危及当地社会稳定形势,亟待引起重视。

一、原因分析

(一)学生心理不成熟,无法应对成绩不好等挫折。中学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理尚不成熟,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进入中学后,由于所学内容增多,无法完全跟上授课节奏,学习成绩差距越来越大,部分成绩落后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心理遭受严重挫折,产生烦恼、焦虑、抑郁、厌学情绪,对学习变得冷漠,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于放弃自己的学习目标。中学学生正值青春期,逐渐出现独立意识和“自我中心”主义,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从而达到心理和行为上的独立。由于在学习上无法表现自己,他们便采取自暴自弃和尸位素餐的方式,逃避学校生活,加之“差生”团体“报团取暖”、相互影响,隐性辍学情况更加严重。

(二)家长教育和引导缺失。现在的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思想上没有与时俱进,基本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孩子的学习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与家长没有任何关系。但目前的孩子学的内容繁杂、知识点难,作业也多。如果家长一点也不管、一点也不参与,孩子们可能连作业都不会认真写,学习成绩又怎么可能好呢?同时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较高,因为欠缺父母日常教育管理,其隐性辍学率明显高于普通家庭。部分生活在普通家庭结构中的学生,父母对其学习状况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受父母落后思想观念影响,“学习不如早些外出打工赚钱”等意识普遍存在,助长了隐性辍学风气。

(三)农村教育理念还存在偏差。“成绩第一”“升学率至上”的教育理念在农村学校中还普遍存在。好的成绩、高升学率是稳定生源的保证,因此部分农村学校将实现高升学率作为学校教学的唯一追求、最高追求,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并且老师的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一切以教学成绩排名为依据,让一线老师不得不重视教学成绩、不得不追求好成绩。老师们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把精力主要用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对成绩中下等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导致教育“冷暴力”、“选择性忽视”在学校中蔓延,加剧了成绩较差学生的厌学情绪。加之农村学校基础还比较薄弱,软硬件条件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缺乏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缺乏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所需的器械器材、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质量不高,枯燥乏味的课堂也是学生选择隐性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生心理干预和引导。针对学生因学习成绩差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二) 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家庭教育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积极的环境,也可能使学生缺乏心理、生理、情感的支持。学校应建立家校互动场所,健全家校互动机制,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为家校交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建立老师与家长定期交流机制,通过相互了解,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建设和谐活泼校园文化。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发挥学生爱好特长,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挥民主集中精神,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建立起既体现教师的意志,也体现学生的意识,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广泛认同的规章制度,强化学校管理。

(四)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改变“成绩第一”“升学率至上”的教育理念,狠刹以分数论英雄、以升学率定奖惩的风气,建立多元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加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的关注和培养力度;实施小班化教学,一个班尽量不超过25人,让老师们有更多精力来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允许农村学生留级,对于成绩不及格的要强制留级,杜绝将学习当“任务”、“混日子”。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