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信访办公室> 动态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担当

日期:2025-10-23来源:新华社

珠江之畔,千年商都,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场馆内外人头攒动。历经60多年岁月而魅力不减,中国第一展的人气,折射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诚意。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的今天,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低迷,经贸格局深刻重构。是促进开放合作还是走向封闭对抗?是坚持互利共赢还是固守零和博弈?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经济,这片历经无数次狂风骤雨依然在那儿的壮阔大海,正以其深刻的发展逻辑和开放的博大胸怀,展现着作为世界经济稳定锚动力源的时代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回望十四五,中国始终以坚定的步伐践行这一承诺,将机遇的种子播撒全球,将融通的血脉连接世界,将开放的理念化为现实。  

  (一)为全球增长蓄力

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构筑一个稳定增长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最直接的贡献。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获得全球有识之士的广泛共鸣。  

十四五期间,中国深化经济发展的内外联动,与世界编织共赢链。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11.3%提升至2024年的17.1%,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放眼未来10年,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说,这既得益于中国经济庞大体量带来的增量优势,也源于产业转型升级释放的持续动能。  

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正将中国需求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世界机遇。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每年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超过20万亿元的进口,中国已连续10余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升级。从商品消费扩容提质到服务消费成为新引擎,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到县域消费优化升级,一个层次更多元、内涵更丰富、潜力更巨大的内需市场正在形成,为全球商品和服务提供了更加广阔舞台。  

中国的丰富应用场景,正成为全球创新的催化剂试验场十四五期间,中国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025年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全球第一。中国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配套能力强,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全球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超大市场的创新活力与规模效应叠加,助力中国更高质量融入全球分工合作网络,丰富了全球产业合作格局。  

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拓展增量中相互成就。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首座储能超级工厂落户上海,西门子医疗在深圳建设高端研发制造基地……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布局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寻求的不仅是市场,更是与中国新质生产力浪潮的同频共振。中国举办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链博会等展会,主动为世界提供共享中国大市场的通道和平台,为各国企业提供链接全球的支点。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开展的会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对维持其全球竞争力不可或缺。  

  (二)以国际合作筑桥

如果说全球经济是一个有机体,那么畅通的贸易、投资与基础设施网络便是其赖以生存的血脉。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逆风逆流可能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脉硬化风险,中国主动作为,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为世界经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1015日,首批来自秘鲁钱凯港的进博会展品到达上海洋山深水港。这批跨越太平洋而来的陶制品、羊驼毛制品等特色展品,为即将开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注入南美气息,也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钱凯港,将遥远的秘鲁与进博会直接相连,这既是互联互通成果落地,也是贸易畅通与消费联动的生动例证。  

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不仅体现在自身的扎实行动上,也反映在合作平台和公共产品的共享中。共建一带一路硬联通夯实发展根基,以软联通破除制度壁垒,以心联通凝聚合作共识,为基础设施滞后、发展动能不足等全球性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中老铁路开通后,新鲜果蔬搭乘澜湄快线国际货运班列,全程运输时长压缩至26小时,运输成本也随之显著降低;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货轮繁忙进出,中欧陆海快线缩短运输时间710天;鲁班工坊搭建起技术驿站,菌草技术播撒致富希望,小而美工程铺就惠民生的阳光大道……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走向实践,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持续激活共建国家发展潜能。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表示,中国始终秉持共赢理念,推动全球合作,持续倡导合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确实令人赞赏  

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一直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今天的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单方面免签和过境免签国家已分别扩大到47个和55个。  

中国通过与贸易伙伴深化自贸安排,打造高标准合作的样板间。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进一步升级议定书、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先后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生效实施3年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同各方一道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推动达成全球首部多边投资协定《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加速工业化进程……中国与各国携手发展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广。  

  (三)为全球经济治理赋能

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治理,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为契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蓄势待发。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到如今22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形成的雁阵,中国以这些制度创新的苗圃为抓手,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实践中探索破除制度障碍、降低贸易成本、激活要素流动的新路径。这不仅是中国自身迈向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举措,更是为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探索可行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面对脱钩断链的鼓噪,中国的选择是拆除壁垒、深化合作——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稳步扩大。  

面对全球发展的鸿沟,中国的选择是共享机遇、普惠共赢——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以单边开放的实际行动,助力更多经济体融入全球市场。  

更深层次的贡献,在于理念的引领。中国提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主张,为经济全球化指明方向;中国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协同进步;中国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中国的开放理念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重要启迪。  

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成为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增强了全球经济的韧性和发展潜力。中国强调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数字治理等全球议题上积极参与规则制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包容平衡的方向演进。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表示,在全球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国是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推进全球合作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即将圆满收官,十五五正在谋篇擘画。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面对风云变幻,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将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为世界经济的迷雾航程点亮灯塔,更将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