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50038200932575XF/2025-0020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载体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合川区生态环境局 | [有 效 性] | |
[成文时间] | 2025-07-04 | [发文时间] | 2025-07-04 |
[标 题] | 关于区政协第十七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第276号提案的答复 |
潘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的建议》(第276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坚强领导下,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对前期排查发现的30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基本完成治理,水质监测指标均满足相关要求。嘉陵江、渠江、涪江水质从2016年Ⅲ类水质提升至2024年的Ⅱ类水质。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落实。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等15个单位为成员的区级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零行动。
二是开展调查摸底,摸清整治底数。按照“村找、镇报、区核实”步骤,对城市建成区以外涉及农村区域的河流、坑塘、沟渠、湖泊、水库5类水体,以及房前屋后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区域水体,持续开展多轮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清单30条,水体面积约9万平方米,覆盖全区18个镇街、28个行政村社,基本摸清了黑臭水体所在位置及污染成因。
三是细化治理方案,因情因地施策。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结合黑臭水体的污染成因及黑臭程度等,“一条一策”编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案,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岸上、水体、底泥的系统治理。
四是完善推进机制,全面发力整治。结合各水体实施的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打表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区委、区政府等相关区级领导多次开展现场专项调研,专班领导组长、副组长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提速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建立通报制度,对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每半月进行1次调度,每个月进行1次通报。
五是加强项目包装,强化资金保障。将农村黑臭水体项目纳入中央资金申报范围,成项争取到中央资金385万元,积极对接市生态环境局,成功争取到市级“以奖促治”资金677万元,已到位577万元。结合污染成因,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行出资对厂区范围内破损的设施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
六是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效。压紧压实责任,印发《关于开展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专项行动的决定》(合川区总河长令第5号),每条水体均明确1名责任区领导,压实各级河长、相关部门及镇街责任。建立监测制度,对治理完成的农村黑臭水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水质监测,评估水体水质状况。健全管理制度,每条水体均制定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控文件,落实有保洁队伍,建立了“区级、镇街、村社”三级巡查体系,按照村社每双周不少于1次、镇街每双月不少于1次、区级工作专班每半年不少于1次的频次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问题,及时移交整改,持续巩固治理成效。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动态排查,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组织开展全区城市黑臭水体及小微水体排查,对已完成整治的城乡黑臭水体组织开展“回头看”,对新增城市黑臭水体开展再排查,对流经城镇建成区(居民聚集区)、工业园区等的河流、沟渠、坑塘、水库四类小微水体开展扩面排查,及时动态更新监管清单,形成闭环管控。
二是长治长效,持续巩固整治成效。进一步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属地责任和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加大巡河护河力度,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及时预防处置污染问题,防止发生返黑返臭。持续加强涉水企业执法监督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查处,严厉打击废水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参与监督。利用村居民开放日、六五环境日等活动,组织环境网格化管理网格长进村民院坝宣讲,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设立农村黑臭水体公示牌,将治理情况、投诉电话等信息向群众进行公示,畅通群众问题举报和信息反馈渠道,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分享文章到
部门解读
一图读懂
媒体视角
政策问答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