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50038200932575XF/2024-0020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载体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合川区生态环境局 | [有 效 性] | |
[成文时间] | 2024-06-19 | [发文时间] | 2024-06-19 |
[标 题] | 关于区政协十七届三次会议第23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
区政协十七届三次会议第231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答复
提案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跨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的建议》(第231号)提案收悉。经与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深化“一体化”理念,围绕川渝跨界河流水质巩固提升开展了全方位协同联动、联合整治,各方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面源污染管控措施更加有力,跨界河流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2023年,嘉陵江、渠江、涪江水质总体达Ⅱ类,小安溪、代峨溪、南溪河水质总体达Ⅲ类,其中南溪河摇金国考断面月达标率同比提升41.7%、代峨溪溪口镇平桥村国考断面月达标率同比提升16.7%,治理成效显著。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协同联动,构建重大事项共商新机制。
一是重大事项共商。严格执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和《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持续贯彻落实与广安市签订的《全面推行河长制跨省界河流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嘉陵江流域防洪管理联防联控协议》《合武交界水域跨区域联合执法合作框架协议》等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水质超标、重大污染源治理等重大事项开展研讨会商,变“分段治”为“全域治”、“分片治”为“整体治”。2023年,合川区与广安市开展区(市)级河长开展联合巡河暨联席会议5次;新签订区镇村级合作协议11份,开展乡镇级联合巡河、联合清漂及联席会议 18 余次,形成以区县带镇、以镇带村良好互动局面。
二是环保信息共享。落实具体联络员加强日常沟通协调,在南溪河流域镇与镇的交界面建成投运7座水质自动站,实现时时监测;每月重庆、广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合川、武胜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第三方机构开展采样监测,及时共享水质监测数据等信息。对日常巡河、水质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互相通报、协同应对,形成工作互补、互相监督、共同治理的强大合力。
三是突出问题共治。针对南溪河场镇雨污分流不彻底突出问题,合川区投资1400万元实施南溪河流域场镇雨污管网应急抢险整治工程,广安武胜县实施万隆场镇雨污分流工程,基本实现南溪河流域所有场镇雨污管网全覆盖。针对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突出问题,合川实施场镇污水处理厂技改,武胜扩容升级万隆镇场镇污水处理站;两地采取增加投药剂量、实施极限降磷等措施,确保南溪河流域污水处理厂(站)排放废水中的COD和TP浓度低于规定排放标准,同时对流域8个重点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实施考核。针对面源污染突出问题,两地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报备管理,实行定人、定塘监管,确保尾水经治理达标后有序排放。合川广安两地环保、水利、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跨界河流联合执法和隐患排查13次,累计检查点位66个,发现环境问题44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件,严厉打击跨界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有效提升川渝两地协同处置能力。
(二)筑牢屏障,推进生态共建新模式。
一是深化横向生态补偿。区外与双桥经开区管委会、永川区、铜梁区签订《小安溪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在小安溪流域上下游4区县交界处共设置3个补偿断面,创造性将市级财政作为河流首尾端参与补偿,形成补偿闭环,预计2023年我区将获得1100万元的小安溪生态补偿资金。在全市率先试点建立南溪河流域上下游5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区内二郎镇、燕窝镇、三庙镇、古楼镇、龙凤镇共同签订《南溪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在南溪河上下游5镇交界处共设置6个补偿断面,打通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近三年共清缴南溪河流域生态补偿资金236万元。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加强流域跨界污染协同治理与生态修复,实现嘉陵江流域四川段和合川、北碚段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出台《南溪河(兴隆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开展“三水共治”,总投资7667万元实施20个项目建设,合川共涉11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出台《川渝重要跨界流域南溪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拟投资1.96亿元实施10个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三是常态化开展巡查暗访。落实“问题交办单”“情况报告单”两单制度,建立无人机巡查、上级暗访发现问题台账,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定向移交责任单位推进整改,纠正巡河不查河现象。结合毗邻区(市)县各级河长常态化巡河反馈情况,共建问题清单,做到“一张清单”协同督办,形成川渝两地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2023年共交办跨界河流问题10个,全部完成整改。
(三)多方联动,开创环境共治新局面。
一是推动河长制“从一元化治理”向“多元化共治”转变。发挥“河长+”优势,深化“河长制+警长”“河长+检察长”机制,重拳打击水域乱采、乱排、乱捕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河流管理保护的法律监督、公益诉讼,侦办非法捕捞、污染环境案件22起,移诉犯罪嫌疑人47人,办理涉水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2件,发出检察建议4份,与行政机关通过诉前磋商解决公益保护问题8件。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招募民间河长121名、社会监督员38名参与河库管理保护,壮大“河小青”、“巾帼护河志愿者”、三江水环境志愿服务支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护河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170余场次,全民参与管河护河氛围更加浓厚。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依托支部主题党日、“3.22世界水日”、“6.5世界环境日”等,会同渭沱、龙市、南津街街道等镇街,通过群众院坝会、微信公众号和印发宣传资料、美丽重庆进校园等方式,宣讲法律法规及护水、节水等环保知识,提高了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参与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深化落实与毗邻市区(县)签订的联防联控框架协议,落实跨界河流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席会议、联合巡河、联合清漂等联防联控机制。二是进一步强化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加强跨区域工作对接,常态化共同发现问题、一体交办问题、一体整改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协同共治,与武胜县联合聘请两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河长制社会监督员,共同参与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护。四是进一步挖掘好做法、好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简报编写、公众号推送、典型案例推荐等方式,充分展示跨界河流治理保护等方面的成果。
重庆市合川区生态环境局
2024年5月14日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部门解读
一图读懂
媒体视角
政策问答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