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水利局> 动态

人民日报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理论有“声”|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日期:2024-08-19来源:人民日报

近期,人民日报刊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署名文章。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准确理解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宣讲家网摘编整理署名文章,推出系列理论精选进行宣讲解读。现转载推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署名文章《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解读精选。

一、深刻认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

(一)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动生产力水平加快提升的必然要求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夯实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这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新质生产力由新发展理念引领,代表生产力前进方向。必须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迭代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持续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空间。

(三)这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要求

要从大历史、大宏观、大格局的高度,认识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生产力跃升机遇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推动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由“跟随者”向“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有力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二、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主要任务

(一)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

一是支持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健全支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有效机制,鼓励面向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动数智技术在传统产业的产业化应用示范。二是支持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全方位、全过程发展绿色生产力。三是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截至2023年底,我国现有国家标准4.4万余项,要修订一批技术、安全、能耗、排放等关键核心国家标准,强化制度约束和标准引领,促进技术改造、消费提质和循环畅通。

(二)强化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体制机制

一是推动领跑领域持续发展,巩固扩大优势地位。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强化“从0到1”的原创导向,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前沿引领技术供给。二是推动并跑领域加力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化配套优势,系统推进科技创新、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速规模扩容和技术升级迭代。三是推动跟跑领域加速发展,力求迎头赶上。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全链条突围,以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保障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要注重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推动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甚至领跑。

(三)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一是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坚定不移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重点突破。二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生态化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持续扩大市场空间,推动更多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支柱产业。

三、全面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要求

(一)要坚守实体经济,不能忽视或放弃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不一定是落后产业,经过科技赋能、转型升级,同样也能够孕育新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老树可以发新芽”。新质生产力也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实体经济支撑和成就。

(二)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

需要根据本地的发展阶段、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路径,有选择、有先后、有重点地发展,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简单套用单一发展模式。

(三)要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

一些经济基础雄厚、科研力量强大、创新环境优越的地方,能快则快,可以加快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条件暂不具备的地方,步子要慢一点、稳一点,稳步有序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急躁冒进、贪大求洋,脱离实际匆忙上马所谓“高精尖”产业。

(四)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不能越位或缺位

政府可以在科学布局、政策引导、规则制定、财税支持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同时,市场机制是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使各类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五)要坚持开放创新,不能闭门造车

要着力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引入优质资本、关键资源、先进技术、拔尖人才等,向我集聚、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全球创新成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