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司法局> 焦点图片

合川区司法局:多措并举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提档升级

日期:2022-06-17来源:区司法局

    今年以来,合川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多措并举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切实营造文明、有序、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环境。

一、夯实基础,筑牢服务网络

    依托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一次申请、并联办理、一窗受理、集中处理服务模式,以4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前沿阵地拓宽申请渠道,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发挥窗口、重庆法网、服务热线各自优势,下放受理权限,推进网格化服务;全区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后,初步审查案件管辖权和申请人经济状况,初审通过后再转交法律援助中心重点审查申请人身份信息和证据材料。对于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案件,第一时间指派案件承办人联系受援人,签订委托协议,了解受援人诉求,制定代理方案等,“一站式”专业服务让受援人切实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的优质便捷。


    二、贴心服务,开展专项维权

    设立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岗,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特殊人群法律援助案件,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特殊群体心理特点并有相关诉讼经验的律师提供公益性调解服务。整合全区法律服务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全程代办,先后对铜溪镇鞍子村、狮滩镇新屋村、渭沱镇化龙村等地10余名群众提供上门服务。组织律师志愿者深入厂矿、园区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法治宣传,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农民工欠薪排查,蹲点调解劳资纠纷,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和关怀。


    三、扩面提质,优化服务效能

    全面厘清窗口接待要素,逐项对服务指南进行梳理优化,推行法律援助事项一窗综办,实行窗口人员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标准化规范咨询接待、信息录入、案件受理、指派承办等环节,确保环环相扣、责任落实。精简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压减法律援助审批时限,实现材料事项压减85%,办理效率提高150%。加强窗口值班人员筛选、培训和管理,制定《合川区法律援助中心考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参与12348值班人员实行优胜劣汰,以品行优、业务精、态度好、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为硬标准,把真正愿意并适合在窗口服务的法律服务人员纳入值班人员库。主动引导办事群众在窗口人员解答咨询后使用评价器评分,将评分结果作为窗口人员年度考核依据。


    四、创新模式,推行跨区代办

    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群众办事体验。对于亟需采取保全措施、亟需医疗费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紧急案件,法律援助中心提前安排律师介入,为受援人先予提供法律援助,解决缺少部分材料的受援人“时间紧、急需办”问题。在全市率先设立“成渝跨区域法律援助代办点”,代其他区县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文书、收集证据、填报申请表等服务,实现“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免费为困难群众邮寄材料、对接管辖地法律援助机构,实现困难群众开庭前“零”跨区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五、强化监督,提升办案质量

    健全完善案卷评估、旁听庭审、三级抽查、受援人回访“四位一体”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充分利用重庆市法律援助管理系统,实现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审批、指派、办理、归档全程网上运行,确保业务流程“全程监控”“全程可控”。推行案件承办人“黑名单”制度,将办案过程中违规收取财物、篡改文书、伪造证据材料、违反案件办理程序、案卷质量经整改仍不达标以及抽查案件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办案人员列入“黑名单”,不予指派法律援助案件。对个别办案敷衍塞责、服务态度差、群众投诉意见大、案卷质量差的承办人进行约谈,核实有关情况,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持续组织开展法律援助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办案人员法律援助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受援人回访满意率达98.25%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