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27来源:市司法局
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合川区司法局聚焦“减”“化”“治”三字诀,积极探索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新路径,取得明显成效。
“减”字为先:源头预防降争议
明朗清单,透明执法。全面梳理核查辖区内涉企执法主体和检查事项,明确并公示全区95个执法主体及其执法事项清单,让企业对执法边界“心中有数”,确保执法行为“明明白白”。
▲合川区司法局到狮滩镇实地演示“信用+执法”工作流程
扫码入企,无事不扰。联合多部门推行“扫码入企”联合执法,执法人员扫描“企业码”,企业即可查看检查记录、内容及结果。依托“渝企码”精准获取企业信息,根据信用评级生成差异化检查清单,落实“非必要不打扰”柔性监管要求,打造“无事不扰、有事必应”新常态,检查频率同比下降50%。
征集线索,整治乱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通过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平台发布公告,广泛征集多头检查、多层检查、重复检查等涉企执法突出问题线索。组织执法单位深入企业走访调研8次,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坚决整治执法乱象,规范执法行为。目前,已排查收集问题线索24条,向纪委监委移交1条。
体检预警,规范经营。联合相关部门为货运、食品企业、矿山等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服务5次,精准识别企业经营风险与困境,针对性提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运输安全培训监管、防范劳动纠纷、规范标签标识等建议10条,助力企业合规经营。
“化”字为要:高效实质解纷争
优化服务,畅通渠道。构建“1+38+N”惠企服务网络,在合川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涉企行政复议专窗,在工商联、商会、重点企业及镇街建立38个“惠企便民”联系点。多渠道发布《行政复议指南》,公开咨询电话、邮寄地址、“掌上复议”等申请路径,行政复议首选率达72.07%。
深入调查,还原事实。秉持严谨求实态度,对交通运输、工伤认定等重点涉企复议案件,通过开展现场调查、听证、当面听取意见等方式深入调查,还原案件事实,查明是否存在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情节,以及法律适用是否准确、裁量是否适当。
▲合川区司法局化解工伤认定类纠纷
调解先行,实质解纷。贯彻行政复议法对调解工作的新要求,总结形成“五步工作法”,对相关案件开展调解工作。今年以来,合川区司法局已通过该方法调解工伤认定类案件8件,化解涉企超限运输行政处罚案件11件、市场监管投诉举报案件19件。
回访促改,护企发展。建立涉企复议案件跟踪回访机制,结案后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发出回访表80份,企业对复议结果的满意度达97.5%。及时关注企业后续经营中的困难与问题,指导企业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30余次。
“治”字为本:护航高质量发展
送法入企,普法赋能。会同合川区市场监管局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组织10家食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座谈会,就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规章与行政规章等法律法规的衔接与适用、企业合法性经营等问题进行交流,提出企业合法性经营风险提示12条,累计帮助30家企业建立合规经营制度。
执法培训,固本增效。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月培训制度,累计为全区30个镇街及7个区级行政执法部门相关业务负责人开展培训12次、近1000人次,以“执法+监督”数字应用为核心,重点讲解案件录入、电子文书生成等要点,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意识。
统一裁量,规范处罚。联动合川区法院、合川区检察院和相关执法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就市场监管、交通运输领域的涉企行政处罚事项裁量标准达成共识,有效避免出现类案不同罚的问题。
指导类案,治理源头。建立类案指导机制,制发《企业经营风险提示单》500余份,强调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市场监管、道路运输领域的风险点,提示企业合规经营。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4份,推行规范涉企执法“15条措施”,从源头上提升涉企执法水平,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规范一行”的效果。
合川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构建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深化行政执法监督源头预防、行政复议实质解纷的作用,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加强劲的司法行政力量。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