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5-13来源:市司法局
编者按
2024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集成,突出实战实效,在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设、超大城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法治社会建设等领域涌现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及标志性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持续营造赛马比拼、唯实争先浓厚氛围,自4月起,开设“司法行政•改革创新”专栏,系统展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改革创新成果及改革发展实践案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干字当头、唯实争先,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异化改革,着力推动“一地创新、全市共享”,奋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
【改革案例•第2期】
市司法局作为市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多跨协同方式,建立“全案快办、疑案专办、要案督办”层级办案模式,开展了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试点,构建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形成多元、协同、集成的涉企法治服务新体系。
主要做法
(一)建立“五快”办理机制,着力减时间、简程序,涉企行政复议实现全案快办。织密跨层级便企服务网格,建立涉企行政复议全案快办机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一是快速流转。新增行政复议服务层级,在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开发区(园区)建立便企服务点,设立服务企业专员,接收行政复议申请,实现当面接收、当日转送、全域受案、立即转办。二是快速受理。按照“应收尽收、容缺接收”的原则,及时审查涉企行政复议申请,原则上3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审查,最大限度压缩审查时限。三是快审快结。审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原则上不延期,严格审慎适用中止程序,审结时限缩短5日,推动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驶入“快车道”,按下“加速键”。四是快调快处。建立“吹哨”式报到速调机制,制定案前调解工作方案,整合行政机关、商会、行业协会、专门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等多点位调解资源,构建跨行业快速化解争议格局。五是快速赋能。坚持数字赋能,发挥行政复议智慧平台在线申请、快速审批等功能,强化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环节、审理进度闭环管理,缩短办案时限,提升办案质效。
(二)建立“五专”进阶机制,着力精业务、优服务,疑难复杂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实现精细专办。打通跨行业政企沟通服务渠道,建立疑难复杂涉企行政复议案件专办机制,专项解决涉企争议。一是专人专办。指定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疑难复杂涉企行政复议办案专班,非因特殊情况不得更换承办人,实现集中办、规范办。二是专门沟通。通过听证、实地调查等“面对面”方式专门听取企业意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听证,了解企业经营现状、核心诉求,实现开门纳谏、问需于企。三是专家共议。对于综合性强、专业度高、行业跨度大的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充分发挥专家论证会、行政复议委员会作用,精准把握审理尺度,实现科学审理。四是专属服务。开展行政复议法治“体检”,创新“保姆式”专属服务,强化企业涉法事项归集和合规研判,梳理涉企行政执法风险点、企业经营风险点,制作涉企行政执法负面清单、企业经营风险清单等,实现政府监管成本、企业运营成本“双下降”。五是专项建制。协调发展改革、经济信息、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联动法院、检察院、信访办等单位,建立部门联动、行业协同、层级贯通的政企服务沟通机制,专项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避免企业维权程序“空转”,实现复议有为、企业有感。
(三)建立“五督”问效机制,着力强反馈、促规范,重大涉稳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实现挂牌督办。构建跨部门全流程监督体系,建立重大涉稳涉企行政复议案件挂牌督办机制,促进企业纾困解难。一是跟踪监督。承办单位负责人全环节、全流程跟踪监督重大涉稳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实时掌握案件动态,精准把握办案节奏,及时提出指导意见。二是个案监督。加大个案审查力度,敢于、善于适用纠错决定,纠错决定同步抄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发挥行政复议层级监督功能,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延伸监督。开展涉企行政复议专题培训,发布涉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制发涉企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运用约谈通报等手段事项化、清单化开展监督工作,推动行政复议监督效能向案前、案后延伸。四是回访监督。对纠错类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复议意见书的履行情况,按照“一案一复盘”方式,建立回访台账,开展回访调研,将拒不执行、拒不纠错、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等情况,书面反馈党委政府、纪检监察部门及上级行政机关,构筑跨部门、跨层级的回访监督模式。五是源头监督。运用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发挥直接决定停止执行、责令制定机关自行纠正的审查优势,减少企业发展政策束缚,强化惠企政策供给。
取得成效
改革经验做法获司法部肯定,改革工作被《司法行政工作交流》单篇刊发在全国推广,2件涉企行政复议案件作为司法部典型案例发布。复调对接工作机制获评第七届“法治政府”奖、“重庆市政法领域最佳改革实践案例”。
(一)行政复议便企服务触角充分延伸。全市39个政务服务大厅、4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034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均设立便企服务点,覆盖率达100%。35个区县园区、商(协)会设立便企工作站,覆盖率达85.36%。“掌上复议”全面运行,人工智能辅助取得突破,有效打破地域限制、时间限制,实现随时随地、足不出户从手机端申请行政复议,企业申请行政复议时间从传统的2至3天缩短至2到3分钟。改革以来,行政复议吸纳涉企行政争议能力不断提升;行政复议受理审查时限缩短2至4日不等、审理时限缩短5至10日不等,办案时限压缩20%以上。
(二)行政复议助企解纷质效逐步彰显。38个区县已成立行政争议化解中心,涉企专职调解员全面进驻。41个区县行政复议机构与771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对接联动,形成“1+1+N”对接化解平台,汇聚法院、检察院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律师、行调专家等多方力量。改革以来,行政复议多元解纷质效明显加强,涉企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率92.02%,企业回访满意率100%,企业认同感提升。
(三)行政复议惠企制度构架全面搭建。改革以来,先后出台《重庆市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类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指引》《重庆市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规定》《重庆市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任务分工清单》《重庆市行政复议服务民营企业十二条措施》《关于深化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推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行政复议惠企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建立涉企法治“体检”机制,针对企业经营风险点向企业发出风险提示单167份,提出合规经营意见75条,企业经营行为日趋规范。
(四)行政复议护企监督链条稳固筑牢。通过个案监督、类案监督、跟踪监督、回访监督等“穿透式”监督方式,实现对涉企行政行为同步审查、同步监督、同步规范,以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涉企违法行为。改革以来,针对涉企执法共性问题向行政机关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20余份,为企业挽回损失达1.55亿元。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