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17来源:区农业农村委
立秋以后,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但是,处暑时节仍受夏季风控制,常有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处暑时节,农事重点是抓好在土作物的保湿抗旱、大春作物的后期田管和完熟完收工作。特别要抓好晚秋作物的备栽播栽工作,加强畜禽水产的饲养管理,防治各类疾病。
一、粮油
(一)水稻
一、大面积水稻陆续成熟,低山坪坝河谷地区搞好水稻收割,当水稻成熟度达90%左右及时收割中稻。
二、海拔600米以上的地区田间注意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的防治,并搞好留水防暑防旱工作,确保中稻丰收。
三、蓄留再生稻,抓好田块五条措施
一是施足促芽肥。促芽肥是夺取再生稻稳产、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在头季收获前10-15天施足促芽肥,亩施用15公斤50%BB肥或亩施尿素15~20公斤。
二是保湿护芽。稻田在中稻收获前要保持田间湿润,以利再生芽萌发。
三是看芽抢收头季,保证留桩高度。当全田谷粒黄熟95%以上、70%的植株倒二、三节芽长达2厘米以上时收割,留桩高度达到33~40厘米,争取倒二节休眠芽成穗,提高再生穗率。
四是稻草覆盖,抗旱保苗。头季稻收获后立即将稻草覆盖在稻桩行间,既可以减少田间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抗旱保苗,促进再生芽的生长;又可增加土壤的钾素营养,培肥土壤地力。如遇连晴高温天气或稻田缺水时,应注意在收割当日傍晚及后两日早晚浇水或清粪水泼施稻桩。
五是中稻收获后及时管水,施好发苗肥。头季稻收获后立即复水,一直保持浅水层降温防旱,以利再生芽生长和多发苗。头季稻收获后1~2天及时施用发苗肥,亩施用50%BB肥8~10公斤或亩施尿素10~15公斤,有条件的地方可同时泼施清粪水1000公斤左右,争取多发再生苗,提高再生稻成穗率,增加有效穗。
(二)玉米
提倡稿杆还土覆盖保墒,对套作红苕遮阳降温保湿。中高山地区玉米可叶面喷施植物抗旱剂,以抑制作物蒸腾,减少土壤水分损耗,达到保水、节水和缓解干旱的目的。要抢时播栽菜用秋玉米。
①选用早熟品种。秋玉米生长期所处气候条件特殊:前期高温,后期低温、阴雨。故应选用苗期耐高温,后期籽粒灌浆成熟快且抗性好的高产早熟品种。
②选择排灌方便、肥力高的地块。秋玉米前期多遇伏旱,后期秋雨多,又是早稻或春玉米茬口种植,故必须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的地块种植。如稻沟槽地、一、二台地等。
③适时育苗移栽和适宜的种植密度。秋玉米要保证不影响前作,同时其散粉期要赶在秋雨来临之前。秋玉米播期安排在在7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最迟播种时间不超过8月10日。采用肥团育苗,2至3叶移栽。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3000~4000株,采用双行留双株种植,行距80~90厘米,窝距40~50厘米。每窝双株分开,错窝定植,减轻阴蔽。
④科学施肥。秋玉米温度高、生长发育快,故应“重底早追”。每亩(下同)用30公斤磷肥和1500公斤左右的清粪水作底肥;4叶期(返青后)施纯氮3.5~4.0公斤,对清粪水1500公斤左右提苗,视旱情灌水抗旱;6-7叶期施纯氮4.0~4.5公斤,对清粪水1500公斤左右壮秆,结合中耕除草;在大喇叭口期施纯氮6.0~6.5公斤,同时培土上厢。
(三)稻草覆盖秋马铃薯
秋洋芋是我市的主要晚秋作物之一,也是商品率较高的晚秋作物。特别稻草覆盖秋洋芋,具有省工省力省时,保温保湿防渍除草,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
一是免耕开沟作厢。采用深沟高厢,按2.25m作厢,厢面保持高低一致,厢沟格局长期固定。
二是推广早熟脱毒良种。选择抗逆强特别是能抗高温、休眠期短、结薯早的早熟和特早熟品种以及抗病力强的脱毒马铃薯作种薯。
三是种薯浸种催芽。提倡采用小整薯播种,大薯做种薯应在发芽前切块。未出芽的种薯在播种前采用赤霉素(920)浸种催芽,以打破休眠期,促进发芽。
四是适时早播。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最迟不超过9月10日。
五是合理密植,施足底肥。稻茬洋芋与油菜套作田块,洋芋、油菜均采取宽窄行种植。洋芋宽行0.6m,窄行0.2m,窝距0.22m,每亩播洋芋7000窝左右。10月中旬在每行洋芋宽行中间免耕撬窝栽2行油菜。稻茬净作洋芋,每亩播种密度应达到1~1.1万窝,行距0.33m,窝距0.16~0.18m。采用基肥一道清。每亩施足有机肥1500公斤,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或氯化钾15公斤),或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加35%复混肥30公斤。盛花期用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两次。
六是稻草覆盖,保护性耕作。亩用干稻草1000~1300公斤,在洋芋播种施肥后,立即用稻草按与厢垂直、草尖对草尖的方法均匀覆盖整个厢面,并使盖草厚度达到10~15cm。
七是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病毒病和蚜虫、蛴螬等病虫害。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