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动态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情况介绍

日期:2022-07-18来源:区农业农村委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情况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视察重庆时指出的“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的重要批示,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农长渔发〔2019〕1 号)精神。2020年8月,合川区提前完成嘉陵江、渠江、涪江水域的582艘捕捞渔船,1159名渔民退捕转产,并于2021年1月1日实施十年禁渔。

一、禁捕管理机制健全。在区级和镇街分别成立了禁捕退捕、渔民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与四川省武胜县、岳池县和北碚区、铜梁区、潼南区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联动执法机制,实现了部门间、上下游、左右岸联打联动、行刑衔接,提高了打击非法捕捞工作效能。

二、禁捕秩序开局良好。围绕“江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市民不吃”的工作目标,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场所,紧盯可疑船只、可疑人群,持续开展了亮剑春雷零点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水上巡、岸上查、市场清的方式,从捕捞、运输、销售等环节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销售江河野生鱼的行为。2022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委立案查处涉渔违法案件64起,处罚款4.12万元。

三、“四清四无”有序开展。对禁捕水域内的自用船舶及“三无”船舶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强制拆解“三无”船舶387艘;对748艘乡镇自用船舶进行了规范,统一悬挂船名牌、禁捕标牌、封堵活水舱;组织对客渡船、采砂船等放置的网具、钓具进行常态化清理整治,收缴销毁网具(钓具)189张(副);组织网格化管理人员,对江中网具、草钓、花篮等进行地毯式清理,为三江渔业资源休养生息提供优质的环境。

四、群防护渔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区级分片负责、镇村辖区负责、专职护渔队伍分江段负责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40名的执法人员分江段划片包干负责,对责任江段进行监管;采取公益性岗位的形式组建了12组共36人的专职护渔队伍;20个沿江镇街组建了441人的护渔网络管理员,实现了区、镇、村网格化管理,形成权责明确、规模适宜、运行有力、管护有效的渔政执法管理格局,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

五、渔政执法能力稳步提升。对标一年打基础、起势头,两年上台阶、有看点,三年见长效、创一流总体目标,依托农业农村部下达的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稳步推进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正在建造40米趸船1座, 50吨级渔政船1艘,执法快艇3艘,无人机1架,视频监控16套,雷达监控3套等执法装备。同时区级财政先期投入100万元采购的5艘执法艇已交付护渔队伍使用;当前按市级统一要求,在禁捕水域建设68组视频监控已全面启动,正在安装设备,这些装备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我区禁捕监管的技防水平,“人防+技防”格局基本形成。

六、渔民生计全面保障。制定了我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方案,全区1159名退捕渔民除3人不符合参保条件外(死亡、服刑、在校学生各1人),其余1156人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21年,对870人符合条件的渔民落实了养老保险缴费补贴,补贴金额607.35万元;200名达龄退捕渔民全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均养老金995.24元/月,养老保险水平明显提高。全区1159名退捕渔民中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的831人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其中单位就业150人、自主创业128人、灵活就业259人,公益性岗位就业38人、务农256人);将14名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按规定纳入低保等社会救助范围,累计对7名退捕渔民发放临时救助金2.22万元,实现“应帮尽帮、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