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16来源:区教委
在重庆合川草街凤凰山的苍翠怀抱中,一座千年古刹静立如磐。古圣寺的晨钟暮鼓曾见证过一段中国教育史上的璀璨篇章——1939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此创办育才学校,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战火纷飞中开辟出一方教育净土。八十余载光阴流转,这片浸润着教育理想的热土,正以创新姿态焕发新生,成为教育人探寻育人真谛的必访圣地。
历史为脉:教育改革的基因密码
古圣寺斑驳的院墙内,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教育觉醒的印记。陶行知先生在此打破“坐而论道”的传统,开创“行而知之”的教育实践范式。今日育才学校延续“既不仪型他国,也不沿袭陈法”的创新基因,将“塞陈旧之源,开常新之道”化为行动纲领。行走校园间,古树虬枝与现代化教学空间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当代教育理念在此共生,构建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教育生态博物馆。
泥土为书:生活教育的立体课堂
30亩乡村学校少年宫实践基地,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当代演绎场。金秋稻田里,少年挥镰收割的不只是稻穗,更是对“粒粒皆辛苦”的生命体悟;秸秆艺术工坊中,废弃农料经巧手点化,化作承载乡愁的文化符号;石磨轻转间流淌的不仅是豆香,更是劳动智慧的传承;木槌起落时蒸腾的糯香,糅合着传统技艺的温度。这些扎根泥土的教育场景,让知识在汗水中结晶,让教育回归生活本原。
少年为火:教育薪火的代际传递
“小先生学堂”的创新实践,让教育焕发新的生命力。孩子们化身文化传承者,用童声讲述行知故事,以实践演绎“即知即传”的教育理念。在蚕茧上勾勒艺术的少年,在田野中记录生态的学子,既是学习者又是传播者,构建起自主生长的教育生态链。这种打破师生界限的探索,使学校斩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殊荣,更让教育回归“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本质。
当教育陷入标准化迷思时,合川育才学校以古寺为砚、大地为纸,书写着教育的另一种可能。这里不仅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活态博物馆,更是破解当代教育难题的实践场。教育人于此可触摸历史的温度,见证理念的落地,在稻香与书声的和鸣中,重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这片土地,注定是中国教育人涤荡心灵、寻找答案的精神原乡。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原文
附件下载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