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简体/繁体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适老版 | 访客申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信息索引号 115003820093257252/2023-00075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合川区政府办公室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有效性: 发布日期: 2023-02-08
标题: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合川府发〔20234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委第40次常委会会议、区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

2023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合川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合川区应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围绕党中央、市委赋予合川区的新定位、新要求,进一步细化明确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以网络安全产业为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产教融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合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合川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重庆的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立足组团、聚焦主导、提升传统、发展新兴”工作思路,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跟跑”和“领跑”并重,做强园区品牌、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营商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奋力开创新时代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筑产业体系,综合质效稳中有进。

全区规模效应稳步提升。2021规上工业总产值408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年均增长3.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85%;工业入库税金21亿元,年均增长5.5%强化三大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汽摩产业形成以北汽瑞翔、银翔摩托、广本万强等汽摩整车企业龙头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生态,规上汽摩企业103家。医药健康产业形成以希尔安药业等龙头带动的医疗器械、药品、功能食品等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规上医药健康企业10家。网络安全产业依托360、罗克佳华、猪八戒网、天融信等头部企业,初步形成“政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注册落地网络安全关联企业50家。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完成产值78.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3%数字经济(制造业)完成产值33.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2%

2强化品牌塑造,园区发展提质增速

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园区5个组团优化调整为南溪组团、天顶组团、草街组团3大组团,实现由星状布局向重点区域集中布局的转变。园区建设取得实效。南溪组团成功创建市级生物医药建设基地;天顶组团(天顶汽车产业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和市级汽摩产业示范基地;草街组团(网络安全产业城)获批市级(信息安全)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并成功升级为重庆市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成功创建重庆市首批软件产业园(特色型),被工信部授予“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称号,成功创建重庆市首批重点关键产业园(信息安全)和重庆市首批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基地;生态化改造取得阶段成效,获评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园区品牌进一步塑造。2021年,智慧园区建设获评全市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十大优秀案例。要素保障持续强化。一园三组团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规划建设面积拓展8.6平方公里、达到28.6平方公里,新建配套道路146公里、标准厂房72万平方米。

3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培育成果丰硕

企业培育成果丰硕。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5家、科技型企业900家、规上工业企业159家、“专精特新”企业31家。落实减税降费33亿元,兑现优惠政策5.9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4.5亿元,受到企业广泛认可与好评。存量资源持续优化。加大“三僵”“三闲”“一低效”清理处理力度,累计清退僵尸协议100个,盘活僵尸企业8家,处置僵尸项目7个,盘活闲置厂房65万平方米,处置低效闲置土地1300亩。全力扩大项目投资累计引进项目约800个,协议资金约2800亿元,到位资金约1120亿元,实际完成工业投资1130亿元。

4.坚持创新驱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发展。

创新动能加速聚集2021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9.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6件。希尔安药业企业技术中心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市级研发创新平台95个。引进高层次人才314名,培育市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7个。智能制造引领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不断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累计完成29家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03个,建成33个市级数字化车间、1个智能工厂。

(二)存在问题。

1三大主导产业亟待培育新兴增长点。

网络安全产业亟待做大做强。2021,网络安全产业产值29亿元,与2017年(91.8亿元)比较,年均降幅达25%,仅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1%市场应用空间有待开发,社会主体信息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导致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投入不足,行业竞争不规范。汽摩制造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汽摩制造(含装备)产业产值93.3亿元,与2015年(300亿元)相比,年均降幅达17.6%,仅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2.9%受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低迷影响比速汽车等整车企业停产以北汽翔为龙头的整车企业主要定位入门级SUV市场,在自主企业产品日益同质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力普遍不高;由于产品利润率偏低,导致对配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吸引中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落地。医药健康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医药健康产业实现产值26亿元,2015年(35亿元)相比,年均降幅达4.8%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4%。产业基础仍然薄弱,缺乏核心企业带动医疗器械产业缺乏III类高端器械产品;医药产业的产业集聚度不足;医疗健康产业缺乏优质医疗资源;保健食品产业缺乏领军优势企业。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待进一步深化。

创新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在人才政策方面,合川区先后出台《合川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措施30条(试行)》《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政策,但激励效果不明显存在创新人才规模较小,科技工作者占合川区常住人口的2.6%左右,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创新人才引进渠道单一,多数靠公开招录引进,缺乏人才引进自主权,易造成优秀人才流失;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政策宣讲解读,政策信息流通不全面,同时应用型成果激励力度不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政策难以落地,导致人才请不来、留不住以及企业创新人才供给不足创新投入力度有待加强。2021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5.6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0.5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6%1.6个百分点,与市内其他高投入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创新主体培育有待深化。2021年,全区3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仅106家,占比32.9%国家级研发平台及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分别仅1个,企业技术中心50个)、重点实验室1个)等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缺乏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不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等问题,在保持现有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等方面将面临较大压力。

二、“十四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形势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合川区成渝“后花园”定位,发挥好重要支撑和重要节点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机遇与挑战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发展机遇。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为合川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特别是以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步加深与制造业的融合,由此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同时,制造业与服务业将深度融合,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加速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构建起新的产业经济体系。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涌现,可与合川区制造业积淀的丰富应用场景相结合,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促进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国内双循环转换市场新发展格局,为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遇。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部分结构性矛盾凸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有效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国内大循环的推进,可以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和可控的环境,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和经济运行,有效缓解日益增长的国际风险,促进价值链和需求链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为合川区高质量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以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为依托,推动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有效促进成渝两地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以及西部开发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提出“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与时俱进完善空间规划布局,推动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合川区雄厚的工业积淀对东部沿海转出产业和成渝地区外溢产业吸引力与日俱增,有利于合川区在周边区域中实现率先建设具有辐射效应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合川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重要支撑,将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目标,提升城市能级、聚合产业要素、优化空间布局、增强交通物流、完善功能配套、创新服务供给,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区域工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空间。

(二)面临挑战。

全球视角,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新阶段,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发达国家正按照自身利益酝酿新的贸易投资规则,逆全球化思潮的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愈演愈烈,对全球产业链稳定和供应链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欧美各发达国家意识到“产业空心化”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并依托自身设计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网络优势,加快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布局,以期巩固其全球制造业领导地位。

全国视角,我国制造业结构存在重化工业比重过大、高加工度工业比重偏低的状况,制造业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低成本要素,高端要素竞争力不足。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增加,环境约束增强,人口老龄化加快,我国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持续减弱,发展动力急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迫于经济增长疲软和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目前国内产业扩张以及产业“西进”态势已呈变缓趋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正在加码都市圈建设,其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的步伐已明显放慢,更兼受到武汉、郑州、成都、贵阳、昆明等中西部区域的阻击,重庆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降低,对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形成巨大压力,招商引资工作将会面临更大困难。

区域视角,重庆主城都市区都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合川区差异化和协同发展任务面临更大挑战。主城都市区均把产业园区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各产业园区在资金、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竞争进一步加剧,普遍力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竞争压力日趋加大。合川区虽然属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有利于承接成渝地区先进生产要素扩散和溢出,参与产业分工、提供配套协作,但重庆内陆开放高地虹吸效应逐渐显现,毗邻区域区位条件相似、发展水平接近、产业结构趋同,在激烈的发展比拼中竞争大于合作。

1:重庆主城都市区“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方向

序号

地区

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方向

1

永川

汽摩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特色消费品、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大健康、生产型服务业、数字产业等

2

江津

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材料、汽摩、软件服务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等

3

渝北

智能终端、汽车、电子、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

4

九龙坡

汽摩、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服务等

5

北碚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智能建筑、电子、汽摩、装备制造、消费品

6

荣昌

消费品工业(食品、医药、陶瓷、服饰为主)、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大数据、新材料等

7

大足

五金、汽摩、静脉、智能制造(半导体、电子、电梯整机)等

8

綦江

新能源(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新型建材、信息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

9

大渡口

大数据智能化(智能视觉、智能家居)、大健康生物医药、新材料、消费品工业、汽摩等

10

璧山

大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半导体、超高清视频、智慧家居)、信息安全、软件服务外包、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11

铜梁

大健康产业(美妆健康产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

合川视角,合川区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导产业关联度较低,医药健康、汽摩制造、新材料等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原材料、零部件与服务本地配套能力有待提升,主导产业链条有待增强补齐,集群发展能力有待强化。产品档次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需求和新兴需求领域供给不足。龙头企业数量有待增加,优秀企业家、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相对较弱,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有待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

总体而言,“十四五”时期合川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互现,通过抓住外部发展提供的诸多机遇,依托内部发展优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锻造长板,夯实基础支撑,厚植特色优势,培育发展动能。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高质量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新定位和“加快融合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工业强区建设,坚持做强存量与做优增量“双轮驱动”,以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计划,进一步壮大先进制造业规模,加速打造全市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显著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摩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新型建材、消费品产业为核心,以天然气、通机、电梯、模具其他产业为特色,着力构建6+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基础提质、智能制造赋能、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培育壮大、区域协同发展六大行动,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创建良好产业生态,重塑合川工业新优势,有力支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更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市场化过程中加强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拓展,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加大社会管理和服务,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经济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推动工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超前布局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培育。

——坚持协同发展。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受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创新环境优势,深入落实“1+3+3产业空间布局,强化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协作。

——坚持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立足新定位,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区域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产城景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工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着力加强产业之间的协作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坚持提质增效。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存量、提升增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落实,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狠抓企业达产增效。坚持抓好工业结构调整,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持续降低现有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物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新项目环境、安全准入,不断提升制造业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用更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影响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努力打造以网络安全产业为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产教融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区工业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产业质效取得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新发展,融合发展激发新活力。建成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

展望至2035年,制造业整体水平赶上全国制造业主要集聚区平均水平,成为质量效益显著、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合川区“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指标属性

2021年现状

2025年目标


绝对值

年均增速

总量结构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预期性

408

750

15%

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

预期性

19.3

35

4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

预期性

13.2

32

4.7个百分点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27.3

32左右

1.2个百分点

综合质效

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预期性

35.5

40

1.1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预期性

1.4

6

--

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

预期性

1.16

2

0.2个百分点

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

预期性

40

50

2.5个百分点

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比(%

预期性

48

65

4个百分点

企业牵头的高端创新平台数量(个)

预期性

1

2

--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个)

预期性

31

150

--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约束性

--

-15.5%

--

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

预期性

--

80%

--

绿色工厂(个)

预期性

8

30

--

绿色园区(个)

预期性

0

1

--

注:1现状数据以统计年鉴最终公布数据为准。

2工业增加值目标按不变价计算。

3涉及价格变化指标均为当年价,〔〕内为规划期累计数。

4约束性指标以上级下达的强制性计划为准。

着力构建6+4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培育千亿级现代工业体系,构建以汽摩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型建材、消费品为主导,天然气、通机、电梯、模具等其他产业为特色的6+4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挖掘存量资产,引进增量资源,引导资源要素向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中集聚,带动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聚力发展六大主导产业。

1汽摩制造产业

把握北汽瑞翔等企业重组契机,激活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动力,以新能源车为突破口,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推动形成完整的汽摩产业链。到2025年,力争培育50亿级企业2家以上、10亿级企业5家以上,汽车产量达到30万辆,摩托车产量100万辆,形成300亿级汽摩制造产业集群。

——汽车整车。以激活存量资源为重点任务,提高区域现有汽车产业活力;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整车核心发展方向,推动汽车整车产品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升级;探索发展软件定义汽车、芯片制造汽车、数据开发汽车等新兴领域。依托北汽瑞翔稳定量产、比速汽车战略重组,推动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升级,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实施平台化战略,整合整车企业产品及供应链资源,加强品牌协同,通过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降低工艺流程复杂性,实现持续降本提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优化现有细分车型的市场定位,积极拓展A0A00级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轻卡/微卡物流车、多功能皮卡车等车型,实现整车产品的结构重塑。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紧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机遇,以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研究为突破口,鼓励信息、电子、通讯类企业积极介入智能网联产品和系统的研发,为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测试、关键技术验证、商业模式运用提供有力支撑。

——汽车零部件。以传统汽车零部件为基础,探索布局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等新兴领域,打造转型升级新动能。围绕本地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重点以现有发动机及关键部件、车身注塑件、金属部件及模具、车身内外饰、汽车测试及维修设备五大细分产品领域为基础,支撑其在国六排放后处理器、高性能密封条、轻量化车身盖板及合金类压铸件等中高端产品领域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转型。在汽车零部件新兴领域,重点引进具备高速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多级减速器集成能力的电驱动总成自主供应商,支撑本地整车企业在新能源车型的转型升级;着力引进汽车电子研发生产企业,围绕摄像头、雷达、HUD抬头显示器、智能行车器等后装重点产品积极布局,提高本地汽车零部件产品附加值;前瞻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领域,加强与具备制氢、储氢、运氢技术和氢燃料电池研发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交流,提升汽车整车本地配套能力,补齐汽车零部件领域短板,构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把握新能源摩托车消费升级市场机遇,加快推动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发展。在新能源摩托车整车领域,大力拓展新能源摩托车整车产品,完善产品型谱,补齐短板。鼓励企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开发质量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低速电动车,推动摩托车企业有序向电动化、轻量化转型升级。深化与本地汽车整车企业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创新链和供应链的合作共享,推动新能源摩托车产品智能化、换电标准化,逐步提升辅助驾驶系统装车比例。在摩托车零部件领域,加快引进中置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以及车架、塑件、调速器等基础零部件。鼓励摩托车及零部件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技术和制造水平,促进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持续发展。

——汽车后市场。围绕千亿级汽摩产业生态建设,鼓励整车企业由车辆生产制造商向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延伸布局汽车文化和智慧出行。加速布局汽车文化产业,引进汽车体验、汽车主题公园等汽车文旅项目,持续开展汽车论坛、培训、赛事等主题活动,构建汽车科技文化产业链。培育汽车租赁、智慧出行、智慧物流等新型业务领域的本地企业,推动整车企业由车辆生产制造商向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构建“出行即服务”新型交通出行服务模式。

专栏1汽摩及零部件重点领域推进工程

汽车整车。依托合川区现有汽车产业基础,结合现有产品,重新规划产品谱系,着力推进北汽瑞翔新能源车型的产品开发,支持企业实施商乘并举、传统整车与新能源车并行的战略规划;推动比速汽车同造车新势力或国内头部车企的战略重组和代工配套,保障汽车整车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依托网络安全产业城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业园,围绕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能进行优化,筹建智能网联关键部件应用展示区以及区域性智慧交通示范区,形成具备影响力的主题文化园区,探索跨界融合运营的产业培育新模式。

汽车零部件。依托富川古圣、长兴汽车离合器等重点零部件企业,以现有发动机及关键部件、车身注塑件、金属部件及模具、车身内外饰、汽车测试及维修设备五大细分产品领域为基础,推动排放后处理器、高性能密封条、轻量化车身盖板及合金类压铸件等中高端领域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转型,不断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和水平。

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重点培育德呈威、望江摩托等摩托车整车制造企业提升整车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加快开发投放250cc排量及以上巡航车、赛车、越野车及雪地(橇)车等中高档摩托车产品;积极引进一批新能源摩托车整车和配套企业,努力拓展新能源摩托车、电动车等产品;扶持培育望江摩托车、万强机车、文安机械、迈丰动力、天顶之上动力等摩托车配套企业向中高端部件制造和研发,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绿色的摩托车零部件,根据整车产品配套进行技术改造,努力提升本地化配置效率。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以合川区草街组团为核心,坚持硬件、软件和服务齐发力,培育“政府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应用、教育培训、融资保障、建设运营”六位一体产业生态,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培育10亿级企业3家以上,引进头部企业或集成制造商10家以上,集聚关联配套企业120家以上,形成1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硬件设施设备。把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加速发展新机遇,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设备、新型显示模组、终端等自主可控硬件生产板块,巩固壮大硬件生产规模。在电子元器件领域,以配套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引进传感器、频率元器件、光电子器件、电子电力器件等电子元器件企业,提升产业联动发展和协作配套水平。在半导体设备及模组领域,延伸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链条,重点布局以清洗机、光刻机、涂胶显影设备、封测设备等为代表的半导体设备和以光学胶、防爆膜、散热膜、保护膜、电子薄膜等为代表的光电显示模组,鼓励企业与国内知名信创安全相关集成商对接,融入产品供应链体系,扩大产能规模。在终端领域,前瞻布局传感器、机器人、无人机、VR/AR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新型智能终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软件服务。以网络数据安全为主攻方向,延伸发展信创软件、应用软件、工业软件、汽车软件等领域,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在网络安全领域,积极布局以安全监管平台、安防体系为代表的软件开发及服务板块,引导360、罗克佳华等头部企业加大安全监测、动态防护、精准识别、自动响应等领域软件开发力度,创新应用场景,拓展服务领域。在信创软件领域,重点布局基础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信创软件及应用,以及计算存储、网络通信等国产化IT产品,积极打造国产替代的自主安全品牌。在应用软件领域,加强大数据、5G、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软件中的融合应用,鼓励企业开发政府服务、民生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行业应用软件。在工业软件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第三方服务、行业通用工业技术软件、工业大数据等平台,开展工控防火墙、网闸、漏洞扫描以及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安全防护等工控安全技术产品研发;推动数据集成与边缘数据处理、工业数据建模与分析、应用开发与微服务、数据管理与平台使能等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升制造业工业软件综合集成应用能力。在汽车软件领域,重点发展汽车操作系统、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车控系统、车联网、测试验证等领域软件开发及应用,助力汽车产业实现智慧升级。

——创新孵化。以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为重点方向,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支撑,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中科院产业转化中心、360网络安全协同创新产业园、电子科技大学区块链与密码学重庆研究中心等平台载体,积极融入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对知名孵化平台的引进,布局建设一批以算力、算法、大数据等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网络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园区建设,构建多层次多门类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和企业孵化培育平台。升级360网络安全攻防靶场为重庆攻防靶场,成为“钓鱼城杯”国际网络安全创新大赛永久举办地,筹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战攻防赛事或演练,申办全球黑客大赛、央企网络安全攻防大赛,争取合川区成为“国际软件安全可靠性大会”固定承办单位。积极布局以信创安全技术支持公共服务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孵化板块,引导猪八戒、龙观集团等企业积极创建市级、国家级孵化器,深化与电子科大研究生实验基地合作,推动以信创安全为重点的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攻关及科研成果转化。

专栏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重点

硬件设施设备。重点布局以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设备、新型显示模组、终端等为代表的自主可控硬件生产板块,鼓励企业与国内知名信创安全相关集成商对接,融入产品供应链体系,扩大产能规模。

软件服务。建成罗克佳华、360、天融信等网络数据安全板块项目,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数字产业基地、讯飞幻境AR/VR+人工智能、中兴西南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以安全监管平台、安防体系为代表的软件开发及服务板块,引导360安全、罗克佳华等头部企业加大软件开发力度,创新应用场景,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孵化加快360网络安全协同创新产业园、电子科技大学区块链与密码学重庆研究中心、龙观集团科技企业孵化器、猪八戒网合川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发展以信创安全技术支持公共服务平台为代表的创新孵化板块,引导猪八戒、龙观集团等企业创建市级、国家级孵化器,深化与电子科大研究生实验基地合作,推动以信创安全为重点的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攻关及科研成果转化。

3医药健康产业

培育壮大医药健康产业城,加快推动高端产能布局,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核心,功能保健品为补充,不断壮大医疗健康产业,建成国内医药细分领域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力争培育50亿级企业1家、10亿级企业2家以上,形成100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现代中药。以中成药、中药材为核心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创新中药产品,推动中医药品全产业链条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中医药品产业提质增效。在中成药领域,依托龙头企业,通过代建厂房、协调提供中药材生产基地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中药材保障供应的优质中药企业,成立中药技术研发中心;在中药材领域,鼓励企业与道地中药材产区的中药材种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引导企业实施现代中药智能生产技改,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中医药创新、鼓励新药开发,衍生带动中医药品种二次开发,以中成药再评价的开展为契机,选取有潜力的中成药品种,塑造培育中药大品种。引导龙头企业与国内领先、申报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的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建立战略合作,跟进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并争取中医药品产业化,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并争取进入临床路径,做大创新中药产品。在仿制药领域,支持健能医药等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实现重点品种在国内同品种中率先通过评价,抢占市场先机。

——医疗器械。重点发展植介入器械及材料、体外诊断试剂,并围绕健康养老、康复治疗等医疗服务需求,协同发展医用耗材、康复器械等,前瞻布局智能可穿戴设备。以植介入器械及材料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核磁相容电极、植入电极、降解血管支架材料、透析材料、医用级高分子材料、骨科及口腔材料植入物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加快布局介入心血管支架、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数字影像设备等高端植介入产品产业化与应用。在体外诊断试剂领域,重点支持市场需求大、检测迅速准确的临床生化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等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在医用耗材领域,开发引进血液处理耗材、超声辅助材料、X线成像材料等配件耗材及医用口罩、制剂等常规耗材。在康复器械领域,以辅助类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为基础,重点发展多功能护理床、助行器、医用机械车、红光仪等医疗辅助器具。在新兴技术领域,新型穿戴式医疗设备以智能化、“互联网+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育智能型康复辅具、常见病与慢性病筛查设备、健康检测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合川区在医疗设备市场竞争力。

——功能食品。以健康保健、健康管理为切入点,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大力拓展功能食品,重点发展新资源食品、营养素补充剂、药食同源功能食品、药膳功能性食品、功能饮料等保健品。以产品研发引导基金、标准厂房先租后购等综合措施为条件,以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为辅助,吸引国内优秀中医药企业及研发单位研发功能食品并入驻园区,开展针对功能食品多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创新型产品的开发。引导本地中药企业以及强链引进的中药企业,利用药食同源中草药,基于精准的保健需求判断,将传统的经典名方转化为保健食品,并通过严格的生产管理建设品牌,搭建具有快消品营销能力的营销团队,推进保健食品营销策划,做大产品,做强企业。

专栏3医药健康重点领域推进工程

现代中药。鼓励引导希尔安药业、重庆国泰康宁制药、康嘉药业等龙头企业布局经典名方,支持中药产品创新升级,按规定参与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与质量管理规范,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及生产;鼓励中药企业拓展产业链上游,布局大健康领域,结合企业开发试剂和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病症,差异布局,充分发挥经典名方的临床价值、市场价值和科学价值。支持健能医药等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实现重点品种在国内同品种中率先通过评价。

医疗器械。依托生科源生物、迈登医疗器械、启博医疗器械、德川医疗器械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高分子义齿材料、齿科植入材料等,以及植介入器械及材料、体外诊断试剂、医用耗材、康复器械、智能医疗器械等产品。大力引进一批医学影像类的新型超声成像系统、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复合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医疗器械企业,补齐产业链空白。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方面,重点引进结合AI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前沿生物技术并切合健康中国卫生服务模式变革的相关医疗器械及耗材,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功能食品。加快生命科学和食品加工技术的交叉融合,重点依托希尔安药业、国泰康宁制药等龙头企业,推动功能食品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健康保健品知名企业,从分子、细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功能食品的功效及功能因子的稳定性,开发中药饮料等保健功能性食品。

4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气凝胶新材料和高端铝材,拓展上下游产业,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百亿级新材料集群,建设重庆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5年,力争培育50亿级企业2家、10亿级企业2家以上,形成1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气凝胶。围绕研发、制备、应用一体化,做实做强中科润资气凝胶产业基地,着力引进二氧化硅上游配套企业及下游应用企业,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集聚,不断扩大新材料产业基地规模。延伸硅基气凝胶新材料产业链,开发气凝胶绝热毡、隔热板、隔热纸等产品,积极推动气凝胶产品在工业保温、建筑节能、装备隔热、纺织服装等非绝热保温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开发新型氧化物气凝胶及碳基气凝胶,不断丰富气凝胶产品种类,推动废水废气治理、电极材料、催化、超高温绝热等领域的试点应用。

——高端铝材。锚定高端铝材轻量、环保发展方向,依托顺博铝业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下游应用企业延伸产业链,延伸铝产业链条,建设再生铝及铝加工产业基地,推动再生铝由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向高端铝材转型,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用铝、电子电器用铝、装饰装修用铝等高附加值铝合金产品。

专栏4新材料重点领域推进工程

气凝胶。依托气凝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发展绝热保温毡、超低绝热粉体、隔热节能板、隔热节能玻璃、气凝胶保暖纤维、保温水泥等气凝胶一级产品,以及安全节能保温箱、安全节能板、保温隔音棉、装配式保温防火墙板等二级产品;探索发展碳气凝胶、三氧化二铝气凝胶等产品,逐步完善细分产业布局。积极打造气凝胶产业研究院及气凝胶工业设计研究院,加强气凝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针对气凝胶低成本高品质制备、产品个性化设计和大规模集成应用等关键共性技术展开攻关,结合重庆及成渝地区产业发展特色和科研体系布局。聚焦汽摩制造、航空航天、油天然气采储运、冶金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冷链物流等领域开展产品设计和应用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气凝胶创新成果,抢占气凝胶产业竞争制高点。

高端铝材。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用铝、电子电器用铝、装饰装修用铝等高附加值铝合金产品。延伸铝产业链条,建设再生铝及铝加工产业基地。

5.新型建材产业

以装配式建筑为核心,以水泥、机制砂、预拌砂浆为基础材料,引导建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整体推动传统建材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重庆及周边地区现代新型建材供应基地。到2025年,力争培育10亿级企业2家以上,形成200亿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装配式建筑产业。重点发展以梁、柱、板、墙、阳台、楼梯等为核心的预制混凝土部品部件、钢结构、轻质墙板等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生产控制软件系统、BIM设计与施工管理系统等装配式建筑智能化产品,包括智能软件服务、智能家居产业、智能化建筑设备产品等。

——水泥产业。水泥制品方面,支持优势企业搭建产能整合平台,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联合重组,整合产权或经营权,优化产能布局,提高生产集中度,并结合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砂石、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鼓励现有水泥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广普及节能低碳、超低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等工艺技术装备,提升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和专用水泥产品比重。支持企业利用尾矿废石、建筑垃圾等固废替代自然资源,发展机制砂石、混凝土掺合料、砌块墙材等产品。

专栏5型建材重点领域推进工程

装配式建筑产业。围绕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集成安装、培训、物流等于一体的装配式基地,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研究中心;加快推进乐圣环保沥青混合料生产基地、新材料数字冷链产业园、鼎川新材料等项目建设落地。大力打造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园,积极推动君道、圣东、宝能、上海隧道等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积极推动鼎川、乐圣新材料、海帆建材等新型建材项目建设,推动建材产业优化升级。

水泥产业。依托台泥水泥、冀东水泥、富丰水泥、金九水泥、华新水泥等代表企业,发展绿色生态水泥,从水泥生产过程实现节能减排,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依托众甲建材、五府实业、领科砂浆、阳城混凝土等代表企业,壮大预制混凝土部品部件、钢结构、轻质墙板、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等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

6消费品产业

推动传统消费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日用玻璃、农产品加工等特色消费品工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10亿级企业6家以上,形成300亿级消费品产业集群。

——日用玻璃。发挥高硼硅玻璃高耐热、高硬度、低膨胀率等特色优势,以高端化、多样化发展为主攻方向,生产制作精美、具有收藏价值的高品质玻璃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普及先进节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推动玻璃产品制造过程绿色化。鼓励企业多元化开发产品,根据消费者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因素,增加产品种类,大力发展中高端日用玻璃、工业玻璃、礼品玻璃等产品,重点开发高品质餐用器皿、厨房器皿、茶具器皿、艺术摆件等高端玻璃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个性化偏好。引导本地玻璃企业通过自身技改,运用全氧/富氧燃烧、一窑多线等技术实施工艺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由达标排放向超低排放转型,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借助电商平台拓宽日用玻璃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提高线上销售比例,推动企业销售路径转型升级,力争打造清平镇百亿级玻璃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以建设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为契机,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计划,做优做强主导产品,提升产品精细化程度,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品质保障度高、品牌影响力强的拳头产品。推进食品加工企业向规模化、聚集、平衡和联盟方向发展,加强中药材加工、休闲食品、火锅食材、饲料等企业原材料本地化联动,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提高本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支持德佳等肉制品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优势,培育产业链群,推动肉制品关联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强对“三江牌”“三民斋”等合川区知名桃片技艺的挖掘、开发、传承,增强与健康、养生、旅游等产业融合对接,开发功能性及膳食相关休闲食品产品。依托本地农产品优势,结合“农资源—绿色加工—休闲产品—综合销售源”的绿色加工与综合利用模式,依托曾巧、凰巢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竹笋、豆制品、鸡爪等休闲食品,完善休闲食品加工产业链。围绕市场刚性需求,依托梅香园、莎公主、汤嫂、牧哥食品等火锅食材重点企业,大力发展火锅底料、渝菜复合调料、预制菜等特色调味品产业,加快区域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品牌培育,促进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饲料生产加工水平,发展安全高效环保饲料产品,促进饲料工业向专业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酒类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发区域特点鲜明、品质优良、适应大众消费需求的酒类产品;坚持错位发展,加强与泸州、江津等毗邻地区白酒优势产区对接,推广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改进酿造工艺,改善产品口感,提升合川白酒品质。

专栏6特色消费品重点领域推进工程

日用玻璃。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和转型升级,加快保温日用品产业园、天嘉日用品三期、远铃玻璃熔炼炉生产线技改、金星玻璃生产线技改、天嘉窑炉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落地。依托远铃玻璃、金星玻璃、润发玻璃、兴宝兴玻璃、云钟玻璃、星源玻璃等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在现有产业配套基础上,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引进国内知名品牌玻璃企业。依托川中益药用玻璃、益容玻璃等,支持日用玻璃企业进入药用玻璃领域,推动药用玻璃产业快速发展。

农产品加工。建设重庆市火锅食材产业园,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计划,做优做强主导产品。支持德佳等肉制品龙头企业发挥品牌优势,培育产业链群。依托三洲桃片、祥云斋、三民斋等合川桃片企业,推动合川区桃片产业壮大规模与生产能力,提升合川区桃片质量安全保障,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引进海天味业、李锦记、加加食品等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与本地调味品企业进行合作联动,采取本地调味品企业提供原料、配方等,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包装及规模化量产的方式,推动本土化的火锅底料、渝菜复合调料等调味品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多样化发展。推动食品加工与医药健康产业的融合,加强高技术水平研发和集成创新,发展功能食品。依托本地钓鱼城酒业、渝州酒业等白酒龙头企业,推广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酿酒工艺、发酵水平和装备水平,发展口感丰满、香醇、个性特征鲜明的优质中高档酒和保健酒;提升酒产品生产技术,加强酒糟生物转化和资源化处理、冷却水循环利用、生产废水治理等,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加快建设德康饲料厂、大北农饲料生产等项目落地投产,推动饲料企业通过规模化集中生产提升效率,同时通过专业化车间或生产线提升品质。

(二)加速培育四大特色产业。

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培育一批天然气、通机、电梯、模具等其他工业头部企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形成120亿级其他工业产业集群。

——天然气产业。以中石油在合探明丰富天然气储量资源为支撑,在有效保障民用天然气的基础上,支持先进制造业燃料用气需求,研究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等项目,建设车用LNG加注站,延伸天然气终端利用产业链,力争形成50亿级产业规模。

——通机产业。依托鼎工机电、道同动力等整机生产企业,围绕汽(柴)油机动力机组、通用发动机组、电焊机组、水泵、农机设备等重点优势产品,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确保符合节能、低碳、减振、降噪、安全和高性价比的市场趋势,力争形成30亿级产业规模。

——电梯产业。扶持培育迈高电梯、华阳电梯、华创电梯、兴意电梯、塞维拉电梯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观光医用电梯、汽车电梯、液压电梯等整机产品发展大型、超大型升降电梯等产品紧扣城市建设更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市场需求,推动智能技术和电梯技术融合创新,完善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促进电梯产业向大容量、超高速、智能化转型发展,打造成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的电梯产业集群力争形成20亿级产业规模。

——模具产业。推动持恒模具、博润模具等企业运用数字化手段,积极发展大型汽车、摩托车覆盖件,以及精密微型电子连接件等精密复杂模具,推动模具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力争形成20亿级产业规模。

专栏7其他工业领域推进工程

天然气。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常规天然气稳产增能。研究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等项目,建设车用LNG加注站,延伸天然气终端利用产业链。

通机。依托鼎工机电、道同动力等整机生产企业,推动开发节能、低碳、减振、降噪、安全和高性价比的新产品,不断提升品牌附加值。

电梯。支持迈高电梯、兴意电梯、塞维拉电梯等重点企业上档升级,建成华创电梯扩能、华阳电梯二期项目,积极开展电梯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形成整机产品产业链条。

模具。加快推动持恒模具、博润模具等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大型汽车、摩托车覆盖件,以及精密微型电子连接件等精密复杂模具。

五、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生态优先、资源集约、集群发展”原则,立足全区产业基础、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建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引擎3个园区组团(南溪组团、草街组团、天顶组团)为关键支撑、3个中小企业集聚区(龙市镇、双槐镇、渭沱镇)为重要补充的1+3+3产业空间新格局,稳步推动合川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 合川区工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一)打造一个“核心引擎”。

——国家高新区紧抓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的机遇,优化完善国家高新区规划,进一步厘清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站位、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举措。围绕做实做好“高”“新”两篇文章,结合合川区实际,加强与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对接,充分发挥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不断完善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园区配套体系,协同打造科技创新综合承载平台。稳步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力争2023年科技部现场调研评估,2024年专家现场考察评估,2025年通过国务院审批。

(二)强化三大“关键支撑”。

——南溪组团重点发展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功能食品为代表医药健康产业,打造100亿级医药健康产业新城;大力发展以气凝胶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建设100亿级重庆市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壮大绿色食品为代表消费品产业,打造100亿级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42.19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力争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医药医疗研发中心、人才公寓等项目建成投用,引入社会资金10亿元,完成商业配套11.4万平方米。

——草街组团围绕技术安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攻防安全、渠道安全、资本安全等网络安全产业链条,引进相关技术、产品、服务,着力构建“硬件设施设备—软件集成服务—研发孵化平台—教育认证培训”网络安全产业生态,打造100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达到10万人,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自来水厂二期、双凤变电站扩容建设,建成消防站、加油站、医院,布局3个中小学建设,加快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安全深度融合的产业新城,推进MR科技运动公园(含江湾公园)等项目建设落地。

——天顶组团重点发展汽摩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配套、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检测、汽车后市场服务于一体的汽摩制造产业链,推动汽摩制造产业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打造300亿级汽摩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建成成渝地区有影响力的汽摩特色产业小镇和产城景融合发展标志区。按照产城景融合发展思路,积极对接国内知名地产集团,引进高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完善金融、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等生活配套,推进德兴二级医院、邻里中心、滨河公园等生活配套项目建设完成。

3 三大“关键支撑”主导产业方向

名称

主导产业方向

十四五”目标

南溪组团

医药健康、新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

力争产值规模达300亿

草街组团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力争产值规模达100亿

天顶组团

汽摩制造、日用玻璃等产业。

力争产值规模达300亿

(三)构建三个“重要补充”。

积极推进合川区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重点在龙市、双槐、渭沱等有条件的镇街,布局发展一批个性鲜明突出、承载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环境污染可控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形成重要产业补充承载区。通过提供场地、创业辅导、技术创新等资源和信息支持,引导全区中小企业走企业集中化、产业集聚化、技术集成化、土地集约化、区域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4 三个“重要补充”主导产业方向

名称

主导产业方向

载体面积

龙市镇

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

规划建设面积3360亩,规划工业用地653.7亩,剩余可用工业用地228.7亩。

双槐镇

循环经济(热电联动)、装配式建筑等

规划建设面积2937亩,规划工业用地2785亩,剩余可用工业用地1545亩。

渭沱镇

城市配送运输、仓储物流、供应链物流等

规划建设面积5076亩,规划工业用地1333亩,剩余可用工业用地913亩。

——龙市镇。依托龙市镇农产品加工园,重点发展以火锅食材生产加工、优质精米加工、桑叶蛋加工、畜牧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打造合川区食品加工中小企业集聚区。

——双槐镇。依托双槐电厂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余热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加快推动合川热电联产循环经济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建设装配式建筑制造基地,重点发展以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制造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

——渭沱镇。依托合川西郊物流重镇优势,以商贸、物流为杠杆,重点发展以城市配送运输、仓储物流、供应链物流、再制造与逆向物流等配套支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物流业融合发展,完善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集聚功能,全力打造“大通道+大平台+大产业”综合型物流基地。

(四)提升园区发展承载能力。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园区“七通一平”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通过畅通园区交通内循环,完善园区内供水保障体系,推动电源、气源稳定供应等方式,构建能源保障体系,布局智慧能源系统。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以及连通重庆中心城区的专用光纤和5G专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争取和建设力度,有序推进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

提升工业园区管理水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三江重要生态屏障,推动现有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加强制造业“三废”回收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提升节能降耗水平,助推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原则,加强智慧园区建设,搭建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提升园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推广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方式,加快开展新型产业用地类型、存量厂房转产生产性服务业一定期限内土地用途和权利类型不变、结余工业土地转让等探索,强化土地出让合同管理,促进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推动产城景融合发展。围绕“统筹产业园区、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建设”发展思路,推进南溪组团、草街组团以及天顶组团等城市功能建设,持续完善综合配套功能,加快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文体活动场馆、物流服务中心、商贸休闲中心等设施建设,实现以城载产、以产兴城。坚持把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将历史文化元素植入钓鱼城大景区和涞滩大景区建设。加快推动钓鱼城5A和钓鱼城遗址申遗,将钓鱼城大景区打造成中国旅游新地标、合川文化核心区、三江交汇风景眼,助推合川区打造成渝“后花园”。

六、深入实施六大任务

(一)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全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融入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希尔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质量建设,推动桑禾动物、中科润资等打造国家级技术中心,在高新区分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区级研究院(所)、工程技术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加快形成要素集聚、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北汽瑞翔、希尔安、中科润资、梅香园等领军企业,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市场机制为保障,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科技型企业链式培育体系,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着力构建重点突出和梯队完善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围绕汽摩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点引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构建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强应用示范和场景创新,打通科技到经济“最后一公里”。支持在合高校、企业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强化技术合同登记政策实施,到2025年,全区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亿元。瞄准产业科技创新需要,打造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孵化载体,推动猪八戒数字经济产业园、龙观孵化器等建设引领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水平发展,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利用在合高校资源优势,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培育科技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为导向,打造三江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加快构建合川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推进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改革,落实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持续提高政府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水平,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到2025年,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各环节的金融环境,营造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环境,推动科学技术普及,不断释放自主创新潜能,提高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专栏8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重点任务

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围绕汽摩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在投资、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对外合作等方面对入选的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扶持,培育一批行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0家。

建设科技创新综合承载平台: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促进企业完善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以建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型企业、企业技术中心为契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检测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孵化园(器)4个,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0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0个。

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围绕主导产业创新需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为突破口,推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培育成新业态。5年累计市级重大创新产品数量达100个。

打造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聚焦大数据智能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垂直细分领域,依托龙头骨干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一批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5个以上。

(二)实施产业基础提质行动。

突出主导产业招商。聚焦汽摩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型建材、消费品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招商地图,动态更新重点企业库和客商库,提高招商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着力引龙头、聚配套、建生态,争取引进落地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项目。持续引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关键配套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拟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力高成长性企业集群发展。

突出产业链招商。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商协同,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全面提升产业生态水平。结合全市33条产业链图谱,对照梳理全区产业链条现状,全面评估核心零部件、中间件和基础材料对外依存度和供应稳定性。实施产业链修复计划,加大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引育力度,谋划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充分发挥北汽瑞翔、希尔安、顺博铝业、中科润资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吸引配套关联企业落户,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水平。

突出以商招商。强化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关系、人脉资源,挖掘项目信息,推介合川区优越的发展环境,让更多企业家了解合川区、投资合川区。依托各类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扎实有效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完善过程服务机制体制,深度挖掘已签约项目潜力,全面构筑立体信息来源通道,推动形成“一个客商带来一批客商,一家企业落户吸引多家企业投资”的以商招商新格局。

(三)实施智能制造赋能行动。

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重点围绕汽摩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以及存量优势产业,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不断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生产、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普及应用。推动企业加快部署制造执行(MES)、供应链管理(SC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仓储物流管理(WMS)、质量管理等信息系统,促进各信息系统与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系统间的集成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深入开展“机器换人”“生产换线”“管理换脑”行动。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和传统行业提质赋能发展,加快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设备、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集成共享,推动企业间订单、产能、渠道等方面共享,提升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效率水平。鼓励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实现基于5G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工厂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数字孪生、模拟仿真、边缘计算等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示范。积极引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面向不同场景的云化软件开发,强化全流程数字化功能集成,进一步拓展在垂直领域专业化服务场景。围绕典型应用场景网络安全需求,加快形成在网络、平台、工控设备、工业app、工业数据等方面的安全解决方案。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增强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对汽摩制造、医药健康及其他制造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方案研究,提升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探索建立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加快汽车由传统出行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升级,加强车况、出行、充放电等数据挖掘应用,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布局,探索发展换电和电池租赁服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规范发展汽车租赁、改装、二手车交易、维修保养等后市场。推动现有汽车、摩托车、特色消费品领域企业加快生产线柔性化、智能化改造,加强人体工学、色彩、图形(图案)等数据采集、积累和数据库建设,加快运用VR/AR/MR(虚拟/增强/融合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搭建“所见即所得”的在线定制平台,发展规模化、个性化定制。建设故障预测和故障索引的管理平台,发展产品远程无人操控工作环境预警、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自修复、产品优化等在线支持(信息增值)服务。

专栏9智能化技术工艺装备重点推广应用方向

生产装备

汽车摩托车:数控车床、数控铣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精密齿轮加工机床、增材制造装备等零部件加工装备,数控冲压机床、冲压机器人等自动化冲压工艺设备,六轴点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激光焊接装备等焊接工艺设备,喷涂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自动化涂装工艺设备,自动涂胶机器人、整车总装检测装备等总装工艺设备,自动翻转台、自动装配机器人等装配工艺设备,视觉对比系统、智能检测装置、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等检测工艺设备。

电子信息:多关节机器人、SCARA(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等注塑和选备料工艺设备,自动上下料机械手、自动视觉检测缺陷设备等SMT(表面贴装技术)工艺设备,自动拧紧机、机器人化插装与贴敷、智能封装与测试等组装工艺设备,全自动功能测试机、机器人视觉对比系统等质检工艺设备,自动化包装流水线等包装工艺设备。

材料:智无人行车系统、智能库管系统、自动配料机等原料管理设备;打磨机器人、切割机器人、数控压力成型机等成型工艺装备。

特色消费品: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分拣机器人、在线监测等生产工艺设备,包装机器人、自动化包装生产线等包装工艺设备。

物流:智能搬运机器人、AGV(无人搬运车)、码垛机器人、RFID(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定位终端、智能立体仓库等仓储、物流设备。

信息系统

离散型制造企业:CAD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PDM(产品数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制造执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设计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车间级工业通信网。

流程型制造企业:生产流程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现场数据与生产管理软件、报警管理分析预测系统等信息系统,建设工厂级工业通信网。

(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动用能结构优化,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实现绿色化改造,高起点建设绿色工厂。大力扶持节能、环保、清洁、循环式绿色示范园区建设,推动绿色制造产业实现集聚效应,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城、网络安全产业城和天顶汽车产业城高标准创建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绿色化水平高的绿色园区。

发展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积极鼓励企业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统筹考虑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高质量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设计产品。引导汽摩制造、医药健康、特色消费品、新材料、新型建材等行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水平打造绿色供应链。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着力打造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企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工业全领域实施节能降碳行动,有序推动高耗能低产出产业向外转移,持续推进能耗环保安全技术方面达不到标准、生产不合格产品或属于淘汰类的落后产能退出,大力发展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低碳高附加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绿色服务等绿色低碳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摩托车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认真开展绿色创新工作,加快工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工业低碳技术的创新和使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市排污权、碳排放权、生态地票交易,力争工业领域按国家级市级要求的时间节点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专栏10绿色化技术工艺装备重点推广应用方向

汽车摩托车:水性漆涂装工艺、无磷前处理技术、干式喷房技术、转轮废气浓缩技术、超高强度钢热冲压成形技术、真空高压铸造、超高真空薄壁铸造等。

电子信息:替代电镀铬绿色表面处理、少(无)切削液绿色加工、清洁高效铸锻组合、铸造砂再生利用、高效节材摩擦焊等。

特色消费品:食品高效菌种应用和高效提取纯化、机械式蒸汽再压缩、中低温蒸煮糊化;造纸污冷凝水分级气提回用、非木材纤维原料清洁制浆,皮革废液循环、无铬鞣制;成衣高效烘干定型等。

新材料及新型建材:钢铁烧结烟气循环、副产煤气高值利用、冷轧废水处理回用;水泥低碳燃烧和分级燃烧、无球化粉磨;玻璃窑炉富氧燃烧;陶瓷集中清洁煤制气;合成材料含硫废水气提净化回用、聚合母液处理回用等。

通用领域: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高压变频调速等电机系统,富氧助燃、蓄热式燃烧等工业窑炉,非晶合金变压器、有载调容调压等配电系统等。

(五)实施企业培育壮大行动。

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按照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培育与提升相结合、示范引领与总结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亿级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动态培育库,每两年发布一批龙头企业名单,制定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和政策,组织开展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力争发展成为技术实力强的领军企业。

精心培育科技企业。制定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建立完善科技企业培育和加速成长机制,加快培育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速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精准帮扶科技型企业升级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为规上科技企业。

专心培育上云企业。支持云服务机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训,重点推动企业基础设施上云、企业平台系统上云、企业业务应用上云等工作。培育“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推动云服务机构为企业量身提供服务,提高生产效率。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开发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有序培育上市企业。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组织行业专家、券商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等对培育库企业开展上市辅导,推动企业对标世界一流、行业先进,建立健全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治理规范、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整合市区两级政策,支持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融资,加大对挂牌、上市企业的奖补力度。

大力培育上规企业。不断完善升规企业培育库,有序推动工业企业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形成梯度培育模式。用好培训辅导、宣传发动、资金支持等政策工具,做好统计、安全、环保等业务知识宣贯,统筹市区两级补助政策,引导企业不断规范管理,配齐相关专业设备和必要人员,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帮助小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成长,夯实工业稳增长的根基。

专栏11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工程重点任务

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准的头部企业,通过头部企业提升产业链带动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市场主导能力,切实壮大产业实力。2025年,累计引进头部企业10个。

科技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高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0高新技术企业达250

上云企业推动企业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等,培育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五年内“上云上平台”达80%以上。

上市企业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对培育库企业开展上市辅导,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到2025年,全区上市企业达5家。

上规企业:强化规上企业培育,不断完善升规企业培育库,有序推动工业企业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形成梯度培育模式,为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提供支撑,到2025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

(六)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行动。

加快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承接重庆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配套服务,推进与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建立产业园区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与西部(重庆)科学城联动发展。加快融合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加速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强化与主城都市区产业合作,发挥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探索与毗邻地区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服务化升级步伐。

促进与四川毗邻市县制造业协同发展。立足各自优势领域,加快补齐关键短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构建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与渝西北、川东北地区汽摩制造、网络安全、医药健康、新材料以及特色消费品等产业协作。推动与南充市、广安市、岳池县、武胜县等开展多层次园区合作共建,联合创建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推动建设一批跨省市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探索与毗邻地区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同打造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与长寿、广安共建环重庆主城都市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探索形成毗邻市县工业绿色发展制度协同机制和能效“领跑者”制度,促进工业固废利用上下游协作链条相互衔接,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与毗邻市县共同争取新增天然气产量切块留地方自主支配,实现区域能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专栏12区域协同发展工程重点任务

推进川渝共建示范产业园建设:探索建立覆盖两地的“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与南充市、广安市、岳池县、武胜县等开展多层次园区合作共建,联合创建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推动建设一批跨省市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探索与毗邻地区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同打造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与长寿、广安共建环重庆主城都市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

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建设:协同主城新区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围绕“一区两群”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缺失环节,加大引领性龙头项目引进力度,共同打造一批规模效应显著、配套完善、优势突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以“大项目+大基地+大集群”为主的产业形态。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合川区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指导全区工业和高新区发展各项工作,研究确定工业发展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和重大政策等,推进工业营商环境改善,协调解决工业领域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产达产、生产经营等方面涉及的规划用地、要素保障、招工用人、惠企纾困、融资需求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经济信息委,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各项工作安排和决策,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制定并实施对工业营商环境涉及部门工作开展成效进行考核。各部门和园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统一领导,积极对接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完善政策体系。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动态滚动更新负面清单,编制合川区能耗标准,梳理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形成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合力。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市级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重点落实所得税减免、技改专项扶持、首台(套)首批次装备应用、节能电机补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相关政策。优化完善区级促进重点产业的有关扶持政策,加大担保、股权基金、融资租赁服务等企业引育力度,提升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拓宽中小型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三)强化人才支撑。

聚焦网络安全、先进制造业等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定期举办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加强成渝两地人才交流,积极开展海内外引才活动;持续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企业有创新团队、产业有研发集群、高水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深化校企合作共赢,推动科教联动、校企共赢、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落实人才服务制度,不断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加快人才服务软硬件设施建设,优化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运行模式,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四)筑牢安全防线。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监管,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保障、规章制度保障、物质资金保障、现场管理保障、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保障等法定责任,切实压实安全生产属事、属地和企业主体责任。狠抓源头预防管控,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政策奖补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指导督促工业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推动落实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

(五)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简化办理手续、规范办理流程,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贯彻落实国家、重庆市和合川区稳增长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完善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严格执行涉企行政事业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研究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优先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的产业用能。增加制造业产成品及原材料铁路运输、水运比例,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政策原文:

《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

部门解读:

《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一图看懂《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文件下载: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川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11000956号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