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简体/繁体 | 智能问答 | 无障碍 | 适老版 | 访客申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其他规划
信息索引号 115003820093257252/2023-00089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合川区政府办公室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有效性: 发布日期: 2023-01-11
标题: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川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


合川府发〔20232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合川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合川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已经区委第37次常委会会议、区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    

202319

(此件公开发布)


合川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2021—203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全国交通“极”、重庆市加快建设交通强市为引领,加快构建合川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力支撑交通强区建设,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交通先行,综合交通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跨越。基础设施网络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内形成兰渝、渝遂、襄渝三条干线铁路对外通道,实现“30分钟中心城区、90分钟成都”;48%乡镇通高速,村民小组100%通畅;三江航道通航里程248公里,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超过1000万吨。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发展成效显著,交通行业治理体系深化完善,交通保障更加有力,人民满意度稳步攀升。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与质量实现双跃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加快建设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尽管合川交通运输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部分短板。对外通道不健全,缺乏350km/h的高铁通道,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城市群及周边省会城市不能实现高铁直连。高速公路对外出口较少,制约合川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运通航能力不足,港口规模效应尚未发挥。合川机场尚未纳入重庆机场体系规划。内部路网不完善,路网结构未能支撑产城景一体融合,道路技术等级还有提升空间。运输服务效率还需增强,城际客运服务水平不高,铁公水运输结构有待优化。交通保障能力亟待强化,智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不够,绿色交通发展有待加强,安全应急抢险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形势要求。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合川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建设面临新机遇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为全国交通“四极”之一,定位重庆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市委、市政府印发《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建设“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新业态、新趋势。合川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综合交通发展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支点城市作用,加快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体系,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质量水平和效率效益,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合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三)运输需求。

随着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深入落实“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市级战略和聚力完善“六大功能定位”区级战略的深入推进,合川区人口、城镇、产业发展格局以及运输需求将发生明显变化。客运方面,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高速公路等网络逐渐完善,居民人均出行频次提高,预计到2035年全区旅客运输量达到8000万人次/年,年均增速为5.2%左右,合川将加快融入重庆中心城区,强化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联系。货运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产业蓬勃发展,全区产业发展进程加快,全区货运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35年货运总量将达1.2亿吨/年,年均增速为3.6%左右。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长距离货物运输以铁路、水运为主导,高速公路货运重点辐射重庆主城都市区及遂宁、南充、广安等川渝毗邻地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围绕“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新定位和“加快融合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国交通“极”、建设“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区,为打造以网络安全产业为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产教融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成渝“后花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进交通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产业发展、城市提升、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推动合川加快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等重大战略,更好发挥合川区位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放引领、畅通循环。发挥合川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入渝首站、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点、三江流域航道重要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全力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不断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能、保障循环安畅、降低循环成本,推动合川深度融入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优化结构、统筹融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规划统筹,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现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推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拓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空间。强化衔接联通,推动设施网络化、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全力提升综合交通整体效率。

创新智慧、安全绿色。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赋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本质安全。创新绿色交通发展模式,集约利用资源,加强生态保护,防治交通污染,有力助推碳达峰、碳中和。

(三)发展目标。

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区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形成高铁双通道、铁路公交化、镇镇联高速、航道千吨级、机场零突破的交通发展格局,形成2半小时交通圈(“半小时合川、半小时重庆中心城区交通圈”)和123出行交通圈1小时周边、2小时两群、3小时环渝主要省会城市),高效融入全市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建成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助推合川打造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有力支撑合川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引领合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专栏一:2035年发展目标

便捷顺畅。合川毗邻地区主要城市100%实现铁路联通,合川至周边地区实现1小时可达、至两群主要城市实现2小时可达、至周边主要省会城市3小时可达。合川加速融入重庆中心城区,实现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合川境内所有镇实现高速公路联通、所有干线公路达到三级及以上技术等级,合川中心城区与各镇、各镇与各镇间实现半小时可达。

经济高效。综合立体交通网设施利用更加高效,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运输结构更加优化,铁路、水运货运量占比达到25%以上,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交通枢纽全面具备寄递功能,实现与寄递枢纽的无缝衔接,高效融入全市123快货物流圈

绿色集约。综合运输通道资源利用的集约化、综合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全周期绿色化。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交通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智能先进。基本实现综合立体交通网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基本建成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北斗时空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感知全覆盖。全面推广应用智能列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船舶。

安全可靠。交通基础设施耐久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设施安全隐患防治能力大幅提升。交通网络韧性和应对各类重大风险能力显著提升,重要物资运输高效可靠。基本建成水陆空联动协同的交通安全应急救助体系,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合川区综合立体交通网2035年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目标值

1

便捷

顺畅

铁路营业里程

300公里

2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400公里

3

普通干线公路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100%

4

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

230公里

5

合川境内各镇到达中心城区时间

半小时以内

6

经济

高效

多式联运换装1小时完成率

100%

7

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力利用率

60%85%

8

铁路及水运货运量占比

25%以上

9

绿色

集约

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比例

100%

10

合川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

75%

11

智能

先进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率

95%以上

12

安全

可靠

综合立体交通网安全设施完好率

95%以上

13

公路、水路应急救援响应时间

半小时以内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交通强区,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全面形成“人享其行、货优其流”的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实现交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推动交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建成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合川、实现共同富裕当好先行、做好支撑

    三、优化综合立体交通布局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全国交通“极”、重庆市建设“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为引领,着眼大空间,畅通大通道,织密大网络,构建大枢纽,加快建设交通强区,有力助推重庆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一)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强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和增量供给质量提升,加快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形成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水运为基础,以民航为补充的级配合理、能力充沛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到2035年,全面建成“2233铁路网络(2条高铁、2条城际、3条市域(郊)铁路、3条干线铁路)、“两环十二射四联线”高速公路网、“六纵六横”普通公路骨架路网、“一环六射”非收费公路快速物流通道、“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体系,建成通用机场,全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约8000公里,其中铁路网300公里、高速公路网400公里、普通公路网7000公里、水运网248公里。主要港口约9个,通用机场1个,推进建设一批邮政快递枢纽。

铁路网:全面建成渝西高铁、兰渝高铁2条高铁,合川至广安城际、合川至璧山至永川城际2条城际铁路,渝合线、合永线、璧铜线延伸段3条市域(郊)铁路,以及兰渝铁路、遂渝铁路、襄渝铁路3条干线铁路,全面实现半小时中心城区,1.5小时成都,2.5小时西安、兰州,6小时北上广。

公路网: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形成“两环十二射四联线”高速公路网。构建完善的干线网,形成“六纵六横”普通公路骨架路网。依托“六纵六横”普通公路骨架路网,构建“一环六射”非收费公路快速物流通道,有力助推物流降本增效。构建广泛的基础网,优化县乡道网络,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提档升级农村公路,有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31 高速公路网布局形态

路线类别

序号

路线组成

境内里程(Km)

1

合川西环、三环高速、合安高速

74

2

钱双高速、渝广高速、三环高速、合安高速、渝武高速

95

1

合川至垫江高速

5

2

渝广支线

11

3

渝广高速

42

4

合川至广安高速

30

5

渝武高速北段

35

6

大石至赛马高速

33

7

合安高速

48

8

铜合高速

12

9

合璧津高速

3

10

渝武高速南段

20

11

渝武复线

17

12

合长高速

25

1

潼南至武胜

10

2

渝广高速支线延伸段

22

3

璧山七塘至合川草街高速

9

4

钱双高速西延(合川至大足高速)

30


32 普通公路骨架路网布局形态

路线类别

序号

主要控制点

境内里程(Km)

1

二郎、燕窝

23

2

龙凤、隆兴、古楼、钱塘、沙鱼、龙市、香龙

91

3

钱塘、官渡、狮滩、福林

40

4

潼南界、太和、大石、草街、土场、北碚界

73

5

铜梁界、渭沱、钓鱼城、草街

74

6

铜梁界、铜溪、南津、盐井、北碚界

34

1

二郎、龙凤、太和、拦天河

51

2

武胜万隆、安塘、古楼、大石、涪江四桥、临渡、璧山马桑湾

68

3

武胜界、肖家、龙市、云门、合阳、南津、铜梁界

75

4

涞滩、官渡、双凤、草街、南津

57

5

岳池伏龙、香龙、双槐、小沔、三汇、狮滩、双凤、盐井、铜梁九塘

84

6

广安溪口、三汇、清平、土场、北碚大田

29

33 非收费公路快速物流通道布局形态

路线类别

线路名称

一环

合川中心城区快速物流通道环线

规划中心城区绕城环路

六射

一射

渝合快速通道西线

二射

渝合快速通道东线

三射

合川至广安快速通道

四射

合川至武胜快速通道

五射

合川至潼南快速通道

六射

合川至铜梁快速通道

一干两支”航道体系:构建嘉陵江、涪江、渠江“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航道通航总里程约248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国家高等级航道里程230公里。全面建成渭沱、内口、双槐、太和货运作业区(点),古楼、钓鱼城、太和、涞滩、草街客运作业区(点),形成“四货五客”规模化港口布局,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400万吨、70万人。

航空体系:建成合川通用机场,把合川打造成全市通用机场网络的重要节点。

邮政快递:建设普惠城乡、联通区域、辐射国际、高效快捷的邮政快递基础网络,依托综合立体交通网,结合实际布局铁路邮路、公路邮路、水路邮路。

(二)构建“322通道”对外运输大格局。

着眼国际国内大空间,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构建“322通道”对外运输大骨架,全面衔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路陆海新通道,高效融入全市“436廊”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强化国际、省际、城市群、都市区间交通运输联系,充分发挥合川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作用,推动合川更高水平融入新发展格局。

1.构建“3条主轴”。

合川至中心城区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主轴。全面对接中心城区,依托高(快)速铁路、市域(郊)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等级快速路、高等级航道,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多层次、多模式交通出行体系,实现多通道、多方式快速可达中心城区,全力打造半小时中心城区交通圈。通过兰渝铁路衔接川黔铁路,推动合川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渝西高铁、兰渝高铁衔接渝湘高铁、渝贵高铁、渝宜高铁,强化合川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联系。

合川至南充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轴。加快建设兰渝高铁,释放兰渝铁路货运能力,充分发挥合川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入渝首站的区位优势,依托中欧班列(成渝)高质量发展,推动合川全面融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陆路国际运输大通道。加密合川北上高速公路网络,畅通嘉陵江航道,推动嘉陵江流域高效衔接长江经济带。

合川至遂宁、成都衔接川藏主轴。依托渝遂铁路、合川至安岳高速公路等骨架通道,强化合川与遂宁、成都的联系,加速合川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力支撑成渝双核北向通道建设。加快畅通涪江航道,推动涪江流域一体化发展。

2.构建“2条走廊”。

合川至广安衔接渝满俄、京津冀走廊。加快建设渝西高铁,充分释放襄渝铁路货运能力,提升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能力,推动合川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大通道。依托渝西高铁衔接关中城市群,强化合川与京津冀的快速联系。谋划合川至广安城际铁路,推动广安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1小时通勤圈。加密合川至广安的高速公路网络,形成合川至广安最便捷、最顺畅的通道。畅通渠江航道,提升渠江流域衔接嘉陵江的能力。

合川至璧山至江津至綦江走廊。积极谋划合川至璧山至永川城际,衔接重庆至毕节城际,形成合川南下铁路大通道,形成合川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补充通道。加快实施合川至璧山至江津高速公路,强化合川与重庆新机场的快速联系。

3.构建“2条通道”。

合川至长寿至涪陵通道。依托三环高速合川至长寿段,强化合川与长寿、涪陵联系,加强与涪陵龙头港衔接,推动合川高效融入长江经济带。积极谋划合川至垫江高速公路建设,推动形成合川北部东西向对外大通道,推动合川快速可达渝东北。

合川至铜梁至永川通道。加快推进市域(郊)铁路合永线(铁路二环线合川至永川段)建设,形成市域(郊)铁路大环线,实现主城都市区外围12区之间的铁路联系。

专栏二:合川综合立体交通网对外运输大通道布局

——3条主轴

合川至中心城区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主轴。路径1:合川经重庆中心城区、贵阳至南宁。路径2:合川经重庆中心城区、桂林至广州。路径3:合川经重庆中心城区、黔江、怀化至广州。路径4:合川经重庆中心城区、涪陵、宜昌、武汉至上海。

合川至南充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轴。合川经南充、兰州、新疆至欧洲。

合川至遂宁、成都衔接川藏主轴。合川经潼南、遂宁、成都至拉萨。

——2条走廊

合川至广安衔接渝满俄、京津冀走廊。路径1:合川经广安、汉中、宝鸡、银川至甘其毛都(二连浩特)。路径2:合川经广安、西安、太原至北京。

合川至璧山至江津至綦江走廊。合川经璧山至江津至綦江。

——2条通道

合川至长寿至涪陵通道。合川经长寿至涪陵。

合川至至铜梁至永川通道。合川经铜梁、大足至永川。

(三)构建“164联线”区内交通主骨架。

立足合川国土空间格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一体化交通网,提升城市内外衔接,全力畅通内部微循环,形成164联”的区内交通主骨架,有力支撑城市提升、乡村振兴。

1条中心城区交通环。依托高速公路、城市骨架道路等构建中心城区交通环,串联合阳城街道、钓鱼城街道、南津街街道、盐井街道、草街街道、云门街道、大石街道等7个街道及渭沱镇、双凤镇、铜溪镇等3个镇,打造城市空间拓展主战场。

6条中心城区射线。构建中心城区至二郎镇、中心城区至太和镇、中心城区至钱塘镇、中心城区至肖家镇、中心城区至三汇镇、中心城区至清平镇6条射线通道,强化合川中心城区对各镇沿线的带动辐射。

4条联络线。构建隆兴镇至双槐镇、香龙镇至土场镇、草街街道至肖家镇、二郎镇至太和镇4条联络通道,强化射线通道间的互联互通。

专栏三:合川综合立体交通网区内交通主骨架布局

——1条中心城区交通环:

盐井街道—草街街道—双凤镇—云门街道—大石街道—渭沱镇—铜溪镇—盐井街道。

——6条中心城区射线:

中心城区至二郎镇:中心城区—古楼镇—三庙镇—燕窝镇—二郎镇。

中心城区至太和镇:中心城区—太和镇。

中心城区至钱塘镇:中心城区—钱塘镇(沙鱼镇)。

中心城区至肖家镇:中心城区—官渡镇—涞滩镇—龙市镇—肖家镇。

中心城区至三汇镇:中心城区—狮滩镇—小沔镇—三汇镇。

中心城区至清平镇:中心城区—清平镇(土场镇)。

——4条联络线

隆兴镇至双槐镇:隆兴镇—古楼镇—钱塘镇—龙市镇—双槐镇。

香龙镇至土场镇:香龙镇—双槐镇—小沔镇—三汇镇—清平镇—土场镇。

草街街道至肖家镇:草街街道—双凤镇—官渡镇—涞滩镇—龙市镇—肖家镇。

二郎镇至太和镇:二郎镇—龙凤镇—隆兴镇—太和镇。

(四)构建一体畅联城市交通网络。

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体系,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完善城市道路网络,促进城市交通多方式协同,提高出行品质。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把公共交通作为居民出行的主体和骨干,远景在合川城区预留轨道交通发展,优化完善常规公交线网,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网约车。到2035年,合川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5%,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建成区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汽车线路城市道路覆盖率达到80%

优化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构建“六纵七横”城市主干路和城市快速路网,加快次支路网建设,形成级配合理、形态匹配、接入顺畅的路网系统。到2035年,中心城区整体路网密度不低于8公里/平方公里。合理优化布局中心城区穿山、过江道路通道数量,推动不同方式通道共用。优化道路空间资源分配向步行、公交倾斜,推行密路网、小街区制,提升步行网络密度和步行环境。打造具有合川特色的慢行步道体系,形成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舒适宜人的城市慢行网络。

(五)构建层级分明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重庆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发展定位,以建设交通强区为统领,加快建设重庆北部综合性物流基地,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和系统集成,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零换装”。

建设“21辅多点”客运枢纽体系。高水平打造兰渝高铁合川站、渝遂铁路合川站2个主客运枢纽以及渝西高铁合川东站1个辅客运枢纽,协同联通、综合开发,打造综合立体、站城一体综合客运枢纽集群。依托渝合铁路、合川至广安城际铁路,推动建设草街、花滩、合阳、大石等多个节点性综合客运枢纽,统筹建设钓鱼城、太和、草街、涞滩、古楼客运作业区及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等一般性客运枢纽,满足不同层次客流出行需求。

建设“1中心6基地多节点”物流枢纽体系。依托合川渭沱港口和市域(郊)铁路渭沱货运站,引入铁路专用线,全力建设渭沱物流城,推动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打造渝西北大宗物资分拨中心,争取建设国际物流及大宗货物分拨中心,成为合川衔接周边的货运物流转运基地。布局高阳铁路货运站物流基地、合川高铁物流基地、天顶汽车城物流基地、信息安全城物流基地、三汇—双凤建材能源物流基地、太和镇物流集散中心6大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强化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有力支撑区域产业园区发展。布局以钱塘、龙市、二郎等重点镇街为末端核心物流节点,完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解决城乡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专栏四:合川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21辅多点”客运枢纽体系

2主:兰渝高铁合川站、渝遂铁路合川站。

1辅:渝西高铁合川东站

多点:渝合铁路合阳站、花滩站、钓鱼城站、草街站、土场站;合川至广安城际大石站、钱塘站等。钓鱼城、太和、草街、涞滩、古楼客运作业区等水运客运站点以及城区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站场。

——“1中心6基地多节点”物流枢纽体系

1中心:渭沱物流城。

6基地:高阳铁路货运站物流基地、合川高铁物流基地、天顶汽车城物流基地、信息安全城物流基地、三汇—双凤建材能源物流基地、太和镇物流集散中心。

多节点:以钱塘、龙市、二郎等重点镇街物流节点。

    四、统筹综合交通融合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整体性推进、一体化发展,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信息网等其他网络融合发展,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服务运行“软联通”,不断提升交通融合发展水平。

(一)推进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渝西、兰渝、合川至广安等高铁、城际铁路建设,加密合川至广安、南充、遂宁等方向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建设合川至广安、合川至武胜等非收费公路快速物流通道,打通毗邻地区普通公路“断头路”“瓶颈路”,全面畅通嘉陵江、涪江、渠江航道,助推遂宁、南充、广安高效通江达海,有力支撑构筑“重庆—合川—南充”“重庆—合川—遂宁”“重庆—合川—广安”经济廊道,推动合川、广安、长寿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助推合川高效、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推动主城都市区交通同城化发展。以打造“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为引领,加快建成市域(郊)铁路渝合线,推动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合川,依托既有干线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加快实现“半小时重庆中心城区”。建成渝武高速复线,建设中心城区至合川非收费公路快速物流通道,实现合川与重庆中心城区多通道快速可达,有力降低物流成本。以推动合川铜梁潼南抱团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市域(郊)铁路合永线(铁路二环线合川至永川段)、合川至璧山至永川城际铁路建设,积极谋划市域(郊)铁路璧铜线延伸段,建成合川至安岳、合川至璧山至江津等高速公路,谋划建设合川至潼南、合川至铜梁非收费公路快速物流通道,加强合川与铜梁、潼南、璧山等周边地区交通联系,强化合川与重庆新机场、江津珞璜港等国际性枢纽联系,充分发挥支点辐射带动作用。

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国省干线、县乡道网络,加强不同层级路网间的衔接协调。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提高城市交通韧性,营造高品质出行环境。加快推动乡村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加强城乡交通运输衔接,推进区、乡、村、组道路连通、城乡客运一体化,提高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

统筹综合交通通道规划建设。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要求和“四分山水,五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资源格局,充分结合境内以华蓥山、龙多山为主要山体和嘉陵江、涪江、渠江汇流的地形特征,强化通道线位资源、岸线资源、土地资源、水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规划建设综合交通通道。加强兰渝高铁、合川至广安城际铁路、合川至璧山至永川城际铁路以及合川至广安等高速公路通道预留预控,强化通道用地保障。强化嘉陵江、涪江、渠江过江通道资源统筹利用,结合居民出行需求增长态势,提前预留过江桥梁线位资源。加强综合交通通道与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提高通道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同管理,实现综合交通枢纽高效衔接和一体化运营管理。推动渝西高铁合川东站、兰渝高铁合川站等新建客运枢纽集中布局客运服务基础设施,做好站场设计及功能布局,强化各种交通方式立体疏解,推进枢纽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科学确定客运站场建设时序,实现步行换乘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全力打造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标杆。推动渝遂铁路合川站客运枢纽提质改造,积极推行TOD模式,推动各种交通方式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重构城区交通,打造靓丽新名片。加快渭沱物流园区等货运枢纽集疏运铁路、公路及联运换装设施建设,推动铁路进港入园,形成顺畅高效的物流循环系统。

推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加快推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建立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相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推进中心城区周边区域公路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统筹和管理协同,合理规划中心城区骨干网,注重与对外高速大通道、快速路高效衔接,提升高速、快速公路连接道公路技术等级至二级及以上,满足进出城客流高效转换需求。加强区内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公交网络系统有机整合,引导城市沿希尔安——沙溪大道、合阳大道、花滩大道、城北大道、北环路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紧凑、有序发展。

(三)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多元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融合发展。发挥合川是中欧班列、渝满俄班列入渝第一站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国际运输,全力推动基础设施、装备、信息、管理等的有机衔接。积极推动区内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运营管理协同,构建多方式无缝出行服务网。联动邮政、供销等部门,建设一批乡镇综合客运站,改造一批既有客运站,实现客运基础设施与邮政服务网络、供应链网络融合。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信息网融合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同步落实5G等通信网配建要求,推进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推动建设渝武高速复线智慧高速公路,打造“智慧的路”。依托网络安全产业城,加强网络安全、5G、自动驾驶、北斗、物联网、车路协同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车路协同关键技术攻关,延伸打造“智慧的云”。构建交通运输一体化信息网,推动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应用。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统筹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设施规划建设,结合区域内变电站、燃气气源及储配站选址与建设规划,同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拓展三汇铁路货运站功能,支撑布局区域性储煤基地。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促进交通设施网与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融合发展。

(四)推动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推动在交通枢纽建设邮政快递专用处理场所、运输通道、装卸设施,在合川站等重点枢纽实现邮件快件集中安检、集中上车。大力发展高铁快递,推动邮件快件多式联运、全程运输透明化,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邮件快件装卸标准、跟踪数据等有效衔接,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和跨运输方式顺畅衔接。通过“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方式,在三汇、钱塘、太和、龙市、二郎等中心镇乡镇客运站建立邮政、快递仓储场地或小型物流集散中心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构建完善区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强化运能互补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保障农村旅客乘车需求和安全的前提下,依托农村客运车辆代送已经安检的邮件快件、包裹等,提升邮政通达深度。

推进交通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以打造面向中亚和欧洲的综合性物流基地为核心,加快推动渭沱铁公水联运港口建设,依托兰渝铁路、渭沱港区位优势,争取铁路和水运口岸,建设综合保税区,承接重庆市中心城区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外溢功能。加快建设渭沱物流园,采取培育、引进、整合等措施,引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35户经营业务在西部占优势且辐射全国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集团,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加快物流大通道与城市配送网络交通线网连接,健全农村商贸服务和物流配送网络。

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合川成渝“后花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等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交通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加快建设“快进慢游”交通网,支撑全域旅游发展。依托渝西、兰渝、渝遂、合广城际等铁路开行旅游专列,打响世界钓鱼城、三江汇等特色旅游品牌。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建立衔接城区与全域主要景点公路钓鱼城、涞滩、龙多山、草街片区的旅游大环线,完善公路附属服务设施,建设一批露营基地、自驾车房车营地、观景平台、休憩平台,打造更好旅游体验。因地制宜规划一批骑行道、登山道,构建以慢行交通为主的都市旅游产品,满足群众多层次旅游需求。健全钓鱼城等重点旅游景区交通集散体系,积极发展定制化旅游服务,形成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推进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天顶汽车城,充分发挥西南地区汽车工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产业,倾力打造千亿级汽车城。引导企业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发展,加强整车与零配件研发制造,完善产业生态,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做大做强交通建筑产业集群,以山区高速公路、跨江桥梁、港口航道等工程领域为重点,加快培育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本土交通建筑领军企业。加快交通建筑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加快应用桥梁、港口等交通工程装配式建造模式。积极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推动勘察设计、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一体化发展。

推进交通枢纽经济发展。在大石通用机场布局临空经济相关产业,发展临空制造、航空旅游,开展商业商务等相关业务活动。以渭沱港为核心,完善枢纽型港口航运服务及口岸功能,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发展,推动“港口+现代物流”升级发展,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以三江游等为重点,丰富水上旅游产品,发展航运旅游经济。推动铁路枢纽站城一体发展,打造出行、商旅、购物、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交通综合体和高品质生活圈。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沿铁路、高速公路通道布局,航运产业沿嘉陵江、涪江、渠江沿线港口布局,发挥枢纽集散作用,做强通道经济。

    五、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智能化、安全化、绿色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智能创新水平。

构建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利用新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枢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完善道路交通监控设备及配套网络,构建人、车、路、环境等要素协同的智慧公路网,推动公路路网管理和出行信息服务智能化。推动嘉陵江流域航道监管、水位监测、航标遥测遥控等智能设施建设,探索内河高等级航道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港口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整合港口生产、物流运输、港区交通等数据,构建集管控系统、设备管理、码头运营管理物流商贸为一体的港口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建设低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运输。打造智慧综合客运枢纽,完善智能联程导航、票务服务、标识引导、综合立体换乘等设施。推广应用车载便捷式安检设备,推动电子客票在综合客运枢纽的广泛使用,加强不同运输方式票务系统的有效衔接。

构建智慧出行服务网。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推动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交通安全管理系统、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系统、交通管理指挥系统、货运物流等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综合运输数据资源充分汇聚、有效共享。

加快推动交通科技创新。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开展智能决策、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健康检测与诊断、安全应急救援、智慧基础设施建管养运等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打造交通科技创新高地。

(二)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建立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运行质量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维护、安全评估和长期性能观测,加强新型智能监测设备的推广应用,实现关键基础设施及安全设施的动态监控。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使用寿命。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强化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安全风险防控,全面改善交通设施安全水平。

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管理协调机制,完善科学协调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保障预案体系。构建快速通达、衔接有力、功能适配、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网络,提升应急运输装备现代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应急运输标准化、模块化和高效化。完善交通运输领域应急预案和安全风险监控预防体系,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全网络监测预警。

(三)推进绿色发展和人文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为指引,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最大限度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全面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和低碳运输工程,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促进交通能源动力系统低碳化、清洁化、高效化发展。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统筹利用交通线位资源及枢纽节点资源,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选址。严格管控港口岸线,鼓励公用港口码头建设,强化散小老弱港口资源整合,提高岸线利用效率。

加强交通运输人文建设。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健全老年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满足老龄化社会交通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运输服务人性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弘扬优秀交通文化。

(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深化行业改革。持续推进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改革,深化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全网通办,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完善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开发、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协商机制,推进多规融合,提高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以大数据、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新型治理机制。

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坚持法治引领,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全面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普法责任制,营造行业良好法治环境,把法治要求贯穿于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务、安全生产各环节全过程。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造就一支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体制机制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行业文化建设的治理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推动全区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全区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全面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本规划纲要目标任务提供根本保证。

(二)加强组织协调。

全区要深化对交通强国、交通强市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细化落实措施,优化工作推进机制,科学配置公共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环保、财税、金融、投资、产业、贸易等政策与交通建设相关政策协同。健全本规划纲要与各类各级规划衔接机制。

(三)加强资金保障。

坚持交通项目建设市场化,持续推进以PPP模式进行交通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国有交通企业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交通强区建设。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和各种渠道资金,研究设立交通强区发展基金,推动交通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一步落实各部门责任规范资金管理,加强补助资金监督检查。

(四)加强要素支撑。

建立全区综合立体交通网重大项目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土地资源供给。建立健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审批工作机制,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审批责任主体单位要加强计划管理、主动对接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加强项目建设与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协调衔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岸线、空域等稀缺资源,强化资源空间复合利用,盘活闲置交通用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与交通规划协调机制,完善动态调整管理机制。

(五)加强实施管理。

加强规划动态监测与实施评估,建立规划动态数据库、规划模型维护机制,强化规划实施进展监测工作,采取第三方评估方式,定期开展规划评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规划评估结果,对本规划纲要进行动态调整或修订。






部门解读:

《合川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政策解读

一图读懂:

一图看懂《合川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

文件下载:

合川府发2号关于印发合川区综合立体交通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11000956号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