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人民政府云门街道办事处> 动态

山与城丨山城防御体系,川渝携手申遗

日期:2023-11-27来源:云门街道

宋元(蒙)战争时期,一个庞大的“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横空出世。

这个体系,即是13世纪南宋组织重庆和四川一带在防御蒙古军队进攻背景下所营建的一系列山城要塞,它们相互呼应,以点控线,在宋元(蒙)巴蜀地区的攻防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将该体系中20座山城遗址纳入联合申遗名单,并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今晚的长厦安基·《山与城》第129期,带您走近这些传奇遗址。

“宋元(蒙)战争时期的川渝山城防御体系,不仅为那个时代的南宋王朝保卫了一方疆土,更蕴含了攻防双方文化、政治、军事等智慧的光芒。”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对该体系研究多年,也是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申遗重庆地区负责人。在他心目中,这些要塞依山立险设防,控扼水陆要冲,在选址布防上充分显示出中国传统“形胜”的理念与智慧。

“当时南宋军队采取依山制奇、据险而守的方略,在长江、嘉陵江、岷江、沱江流域的险要之处修筑要塞城池。”袁东山介绍,城中有林木田池可供长期驻守,且各城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

据史料记载,公元1243年起,当时的四川制置使余玠经过广泛吸纳意见和精心谋划,主持建设了山城防御体系。

重点修建的包括:剑阁苦竹隘、苍溪大获城、蓬安运山城、金堂云顶城、泸州神臂城、南充青居城、通江得汉城、平昌小宁城、巴中平梁城、广安大良城、乐山三龟九顶城、合川钓鱼城、重庆城、梁平赤牛城、万州天生城、奉节白帝城等,分布在今天的四川、重庆多地。

其中苦竹、大获、云顶、运山、青居、得汉、钓鱼、白帝八处山城更是被称为“八柱”,是防御的中坚力量。

“其实,当时的山城防御体系,远比我们现在见识到的庞大。”袁东山介绍,余玠的继任者们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增修了一大批山城。这些形势险绝的山城,建筑在要冲之地,构成了阻遏蒙古大军的有效防线,防御体系内最多时达100多座要塞,“现在被发现的存世遗址有50余座,如云阳的云安城,万州的牛头城、鸡冠城、牟家城等,很多都已在战火中遭到破坏而消失。”

在钓鱼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胡立敏心目中,“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不仅展现了古代人在山地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也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策略、守城理念和山地营建的经典案例。

“很多时候,我们谈及当时的蒙古军队,都认为他们只是骑兵很强,其实不然。”胡立敏介绍,在战术上,蒙古军队非常善于学习且智计百出。这些城池要塞面临的进攻,也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他以《元史.史天泽传》中的记载的钓鱼城战事举例:“在蒙古军队瘟疫肆虐、水军处于劣势、战况不利的状态下,他们利用钓鱼城南峡谷的特殊地形地貌,两岸埋伏强大的弓弩战阵,首先打乱宋军舰队阵型,再出动水军乘胜追击,这就是一场利用特殊地形,以陆军胜水军的经典案例。”

“2006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在钓鱼城西北角发掘了一条蒙古军队攻城时留下的地道,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条由考古发掘出土的蒙军攻城地道。”袁东山曾参与到本次发掘中,他介绍,当时考古人员发掘了20余米,发现其目的就是用地道的方式破坏城墙。2023年,中科院又对该地道进行了多方法的科学勘探,实证该地道全长180余米,“钓鱼城的古地道是1259年蒙哥汗亲征钓鱼城时开凿的,也是蒙军学习‘地突’战术攻城的一大实例。”

目前,川渝两地已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将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将包括武胜城遗址在内的川渝20座山城遗址纳入联合申遗名单,并提交了申请。


分享文章到

文件下载

相关文档

政策文件

附件下载

中央政府及国家部委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公共服务单位网站

主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401520

地址:重庆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2号 

网站标识码:5001170002

微信公众号